各地楼市为什么要争夺大学毕业生?

各地楼市为什么要争夺大学毕业生?
2017年10月12日 18:02 美房网投资俱乐部

长江日报10月11日讯,让留汉大学毕业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近日来,经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决定,11日,武汉正式发布留汉大学生毕业落户、住房、收入新政。《关于加强大学毕业生安居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放宽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试行政策》、《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3份重磅文件出台。

看到这条消息,我非常镇定,因为这就是中国楼市未来的发展趋势,谁抓住了大学毕业生谁的楼市就有前途。哪里适合创业创新,哪里的楼市就会火爆。让我们来看看武汉文件都有哪些内容。

长江日报报道,这是继6月发布《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后的政策升级版,其中,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探索聚才武汉样本,武汉再次引领全国。

今年1月,武汉提出实施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3月,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 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基金;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6月,出台9项贴心政策措施,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各领域。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实施后,武汉相关部门深入到大学毕业生群体,以及高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再次进行调研,进一步完善细化留汉大学生落户、住房、收入政策,优化人口结构,再赢第二次人口红利,实现留汉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为全国探索“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新政重点解决好落户、住房、收入三大问题,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毕业生。

1、实行大学生落户与就业创业政策全脱钩,确保大学生落户零门槛,打造“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大学生落户政策;

2、加快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提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近期启动建设“长江青年城”,打造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的典范样本;

3、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确保大学毕业生留汉工作收入不低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我在前面的文章反复强调,房产投资就是捕捉人口流入方向的货币化参与工具,尤其是年轻人的流入方向,其中大学毕业生就是主力流入人群。

其实,不仅中原重地武汉市,全国很多一二线城市都发布了吸引大学毕业生的重磅文件,杭州,西安,广州,合肥,苏州等等。而这些城市恰恰就是楼市最有投资价值的地方,而我们布局的也都是这些能吸引年轻人流入方向,适合大学生毕业创业创新的宜居宜业的公寓房产。

在全国很多城市纷纷打造出世界级互联网+的创新型公司,比如深圳的出了腾讯,杭州出了阿里巴巴,北京出了百度,而小米创始人雷军本来是湖北人却把小米总部放在了北京,这就极大触动了武汉政府,所以才有了武汉连续出台吸引大学毕业生的条例。

再来看看武汉的报道,今年来,针对大学毕业生留汉创业就业反映强烈的问题,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要围绕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让留汉大学毕业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要重点解决好三大问题:落户上,实行大学毕业生落户与就业创业政策全脱钩,确保大学毕业生落户零门槛;住房上,加快推进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求提供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收入上,确保大学毕业生留汉工作收入不低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为此,有关部门进行反复调研,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具体研究解决方案和政策举措,推进深化落实。把武汉打造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为全国探索“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武汉市还综合采取多项措施:

一是综合运用金融、土地、投资、减费等多种举措,向改革和市场要效益,降低大学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

二是鼓励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供给主体,鼓励引导从“做产业”变为“做事业”,从要经济效益变为要社会效益;

三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开发和销售模式,推行共享厨房、共享洗衣房、共享客厅等共享模式,鼓励企业拓展市场运营增值空间;

四是坚持新建、配建、改建并重,通过建设“长江青年城”、开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试行共有产权房等举措,加大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

经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大学毕业生在汉落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11%。升级版政策出台后,将推动形成“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人才流动合理顺畅、户籍改革全国引领”的新局面,打造大学生落户“武汉样本”,使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显著提升,在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再赢先机,再赢第二次人口红利,也就是人口中的人才红利。

在上面文件中,首次提出“共享厨房、共享洗衣房、共享客厅等共享模式”,就给了房产投资者极好的房产投资方向。关于这点,可以参阅我半月前发表的《为什么说厨房越来越成为房子中越来越没用的鸡肋》提出的观点,未来移动厨房必然代替私家厨房。

其实,在上月底刚刚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就提出要把北京打造成政治中心,外交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代替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会展中心等等多个要素,显示北京要对创业创新氛围要大力打造的决心。

为了打造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7月26号,新华社重磅发文《商办经纪服务规范发展将助力“双创”空间建设》指出:“商办地产回归承载业态的属性,当前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商办经纪服务促商办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将助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空间建设。商办地产是北京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社发文当晚,北京市各大房产中介公司接到通知,正式恢复全面代理商办类产品的出租出售服务,标志着四个月的商办警报彻底解除。

新华社写道:“商办地产是用来“干事业”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具有较强的产业属性。成立商办地产服务行业的自律组织,引导商办地产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办公经营成本,有助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商办地产服务行业的“生产要素”作用,助力“双创”空间建设,紧密对接实体经济,能有效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上面这段描述,“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办公经营成本”清晰的表明北京商办产品被定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空间。

更重要的是,北京市反复强调宜居宜业的发展方向,所以,那种即适合居住又适合办公的房产就是未来的投资方向。

现在,全国各地开始了人才争夺战,以吸引大学毕业生为契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新大洗牌已经开始,哪些适合大学生流入方向,哪些适合大学生创业创新,哪些适合宜居宜业的房产就是未来房产中的皇冠!

作者:mkbjf05

郑重声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房网投资俱乐部首发,是美房网投资俱乐部原创文章,欢迎转发,不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保留本版权说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