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零售”究竟如何革命?革谁的命?

解读:“新零售”究竟如何革命?革谁的命?
2017年07月11日 16:22 中商产经

距离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已经过去了9个月的时间,期间,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包括2017年5月26日收购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2017年6月1日,银泰商业与天猫共同打造的“新零食馆”——ONMINE开业;2017年6月17日,天猫在杭州嘉里中心和城西银泰城开设“新零售体验馆”; 2017年7月8日,阿里巴巴打造的无人零售店“淘咖啡”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公开亮相。

眼下,与“新零售”概念同时提出的“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战略也将进入全线总攻态势。7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五新执行委员会”,由CEO张勇担任委员会主席,统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菜鸟网络等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设“五新”。

当然,“五新”战略的推进依然要以“新零售”为突破口,通过天猫与苏宁、银泰、百联等传统零售企业的深度合作,首先将中国零售业带到商业形态全面革新的门口。

“新零售”等概念并未得到所有业内人士的认同,如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就将之称之为“第四次零售革命”。无论是否认同“新零售”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零售业确实已经感受到了行业的巨变,如临大敌一般,或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或是利用新技术重构供应链,或是整合资源进军新业态,生怕在即将到来的零售业未来之战中被淘汰出局。

“新零售”究竟是什么?它又会给整个零售行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呢?现有的零售企业如何才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中存活下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对“新零售”做出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基于线上+线下+物流数据打通,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数据的全面共享,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深层次融合,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展示、销售、售后等全过程进行升级,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因此也被称为“第四次零售革命”。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新零售”对整个零售行业的影响将从两大层面展开。

首先是用户层面七个维度的转变。

第一, 消费习惯。在以前,消费是要在线下进行的,必须要去超市、商场进行购物。而现在的消费模式更多的是碎片化的,随时随地,只要有信号、有智能设备就能进行购物。

第二, 消费时段。过去在线下实体店购物,只有在店铺开业开门的时间段才能进行购物。而现在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网络,都能进行购物。

第三, 消费场景。过去的消费场景比较单一,只能在商店内看着产品或者样品进行选购。而现在随着“新零售”的提出,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碎片化。消费者在阅读、看视频、听歌时,通过点击链接就能购买书籍、视频中涉及的产品。消费者还可以体验O2O模式消费场景,在线下体验线上订单或者线上订单线下提货等等。

第四, 消费体验。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现在对产品的体验了解已经不必再经过亲身体验,只需要通过图片浏览、人机互动体验,就可以很好的了解一件商品。例如天猫在城西银泰开设的“新零售体验馆”,顾客不需要亲自使用商品,只需要通过虚拟试衣机以及化妆间等科技产品,就可以感受到产品用在自己身上的效果。

第五, 消费决策。过去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渠道比较单一,一是通过身边亲戚朋友的口碑宣传,二是通过商家的宣传广告。而现在消费者进行购物时,首先了解的是商家的信誉度以及其他用户的评价。现在的消费者不再单单直局限于身边小范围、片面的信息,而是通过参考“大数据”来进行消费决策。

第六, 消费渠道。已经实现了无缝式对接,过去单纯的线上线下联合只不过是扩展了消费渠道,并没有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而新零售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

第七, 支付时段。随着支付宝、财付通等金融支付平台的出现,消费者的支付手段更加多样,不再局限于现金、银行卡。现在消费者出门购物只需要一个智能手机就能轻易的支付。随着“新零售”的发展,支付手段会更加多样,指纹识别、面目识别、纹身识别等识别技术都可能成为未来的支付手段。

其次,这次零售业的革命还将在商家层面带来七大变革。

第一,商品呈现。过去商品的呈现方式为产品展示,甚至样品展示。而现在通过各种“黑科技”的应用,商品的呈现型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图片加文字、网红加直播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加人工直播技术、线上加线下融合宣传,能够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商品。例如苏宁云商线下门店的每一个电器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之后,电器会自动进行“自我介绍”,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产品的功能特点。

第二,商业品类。线下商场的商品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楼层,不同的地段只能摆放有限的商品,尤其是一些大件家具、大样商品等大体积产品,很难在商场中进行展示。而现在由于线上平台摆脱了整个地理空间的限制,所有的商品,不管大小形态,都能放进线上的店铺,大大丰富了商品的品类。

第三,商业流通。以前产品从厂家发出,经由省代理、市代理,再到县代理,最后到门店,流通渠道繁琐,运转消费周期较长。而现在,有了平台的辅助,商品可以直接从厂家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大大缩短了渠道,商品流通效率变得越来越高。

第四,商业供应链。过去都是厂家根据自己往年的经验制定生产以及消费的计划。但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时常会发生产品囤积或者供不应求的情况。随着“大数据”的引进,厂家通过对往年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更准确地制定今年的生产销售计划。利用大数据,生产商也可以对用户需求的改变进行预测,开发出能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同时,商场超市等线下卖场也能利用“大数据”,更好地采购、备货,减少成本。

第五,商业业态。过去我国零售业的商业业态主要是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专卖店、商超百货便利店。随着网络零售业的兴起,商业业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丰富。而现在,“新零售”的提出,线上线下逐渐开始融合,现在的“零售”不单单只是商品的售卖了。例如银泰天猫合作的“新零售体验馆”、亚马逊的新型概念店“Amazon Go”以及小米乐视的O2O线下体验店,都很好了体现了“新零售”的概念,极大程度丰富了“新零售”商业业态。

第六,商业格局。网络零售在中国发展了将近20年,发展到现在网络零售交易额在整个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也不是特别高。就算是去年,整个占比也没有超过整个社会零售的15%(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9%)。现在随着“新零售”的提出,线下实体开展线上业务,线上平台也逐渐延伸到线下,这个商业格局肯定有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电商将慢慢成为配角。与此同时,流量入口也发生了变化变化。之前消费者购买实物只能在商场百货店,实物需求是商业流量入口之一,但是随着实物消费往线上进行转移,更多的人在线下进行餐饮、影视、娱乐、教育、体育等生活服务项目。流量入口从事物需求转变为生活服务需求。

第七,商业模式。在过去,零售业商业模式只是千篇一律。线下商场通过租金,在地产上赚取利润,还要少部分商品收取佣金。而电商的盈利模式则截然不同,主要靠精细化的运营赚取差价,致使整个项目盈利。而随着“新零售”进入,商业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像现在常见的打造自有品牌、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打造O2O模式,以及最近流行的跨境购物,都是商业模式升级的几大表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