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电商迎来消费风口 千亿级市场谁主沉浮

鲜花电商迎来消费风口 千亿级市场谁主沉浮
2017年07月24日 10:40 中商产经

近日,自营鲜花电商Flowerplus花加和花点时间先后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业内人士认为,大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标志着行业的活跃度越来越高。不过,该人士同时认为,到目前为止,平台之间经营同质化,主要通过补贴优惠获取客户,除了比拼烧钱之外,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没有找到实现盈利的有效模式。未来,鲜花电商平台需要确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才能最终胜出。

资本纷纷进场

7月19日,Flowerplus花加执行副总裁苏春姿通过微信朋友圈证实了完成A+轮融资的消息。在微信中,苏春姿透露了和真格资本联姻的经过,婉转地回应了有关“网络谣言”。

在随后的采访中,Flowerplus花加向中国商报记者确认,继去年7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后,此次完成上亿元人民币规模的A+轮融资,昆仲资本领投,真格基金以及原股东璀璨资本、光合创投、远镜创投、国灏资本跟投。本此融资将主要用于引进先进的花卉处理技术,聚焦供应链优势,并启动全球化采购,引进稀有花卉品种,扶持本土鲜花产业,推进国内鲜花产业信息化发展。

同一天,另一家自营鲜花电商花点时间则在北京举办了一个非常盛大的发布会,高调宣布完成了B轮数亿元的融资。布满鲜花的发布会现场美轮美奂,知名影星兼花点时间投资人高圆圆亲临现场,引来无数关注。不过,花点时间召开发布会的目的似乎更在意营造气氛,请了那么多媒体到现场,最终还是没有透露这“数亿元”融资具体是多少。

当然,出于各种目的,一些创业企业不透露具体融资金额也算是比较常见的行业潜规则。无论究竟融到多少钱,鲜花电商终究是成功地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早在今年3月,泰笛鲜花就宣布完成了1.5亿元的C轮融资,此前,B2B鲜花电商宜花也完成了B轮融资。有的鲜花电商甚至已经登陆资本市场,如爱尚鲜花、泰迪鲜花就于去年先后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资本之所以青睐鲜花电商,主要是看中了这个领域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7Q1中国鲜花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鲜花电商市场规模达51.4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目前,中国鲜花消费主要以礼品花为主,日常鲜花消费占比不足5%,而欧美日常鲜花消费占比达到40%以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日常鲜花消费量将越来越大,未来中国日常鲜花消费有望成为一个千亿级以上的消费大市场。因此,对于资本而言,鲜花电商正是消费升级的风口。

现实经营困境

尽管未来可期,但由于高物流成本、高损耗,鲜花电商经营其实很难。

鲜花娇贵,不仅种植采摘等前期的培育、预处理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切花的质量,在配送过程中对物流要求也极高,太热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中国商报记者曾多次尝试在线上预定鲜花,即使来自同一平台的鲜花质量也时好时坏,无法保证同等标准。目前,大多数鲜花平台非常注重配送环节保护鲜花的新鲜度,往往不惜成本选择像顺丰之类的优秀快递公司来进行配送,但这也不能避免花材意外受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年冬天,中国商报记者在线上订了一束鲜花,及至从快递手里收到货打开,鲜花已经冻成了硬硬的“冰花”---在寒冷的北方,冷链物流也没能完全解决问题。

质量不稳定使得鲜花电商比经营一般商品的电商更难获取长期稳定的客户,这对于采取订阅模式、主营日常鲜花消费的电商来说,尤其是个考验。以花点时间为例,即使有高圆圆这样知名影星的光环罩着,依然难免经常受到消费者的投诉和抱怨。“本是冲着高圆圆去的,送的花太垃圾了,两次送的是一个类型的花,都不鲜艳不说,花简单的太难看了,也是无语了。”这是中国商报记者在百度贴吧中“花点时间吧”里看到的投诉,在这个贴吧,所有的留言中除了一条说“看见花心情都变好了”之外,其余的全部是对花点时间的负面投诉。

与此同时,同行之间激烈的客户争夺也令鲜花电商们不得不大量烧钱,靠补贴消费者来获取客户。问题是,鲜花消费是偏向精神层面的享受型消费,和其他商品消费有较大的区别,鲜花电商既使大力度打折优惠,但如果鲜花质量不行,瓶插期太短,消费者依然不会满意。所以,即使烧钱也留不住消费者的心,烧不出消费黏性。

“他们的客户群都是烧出来的。不打折用户就不买帐,一提价用户就跑。”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用补贴换来的绝大多数是劣质用户,留存率肯定特别低。

目前,绝大多数鲜花电商并不盈利。国内最大的鲜花电商爱尚鲜花2016年的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净亏损5659万元。而作为全国最大的日常鲜花订阅公司,Flowerplus花加则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依靠规模优势,他们目前刚刚实现盈亏平衡。

能否化解痛点

对于一个未来有着广阔市场空间的新兴行业来说,企业为着眼长远而忍受当前的亏损是值得的。现在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是否真正能化解市场的痛点,是否有好的商业模式来确保可持续发展?

对鲜花电商而言,鲜花质量不稳定、无法保证瓶插期就是行业最大的痛点。国内鲜花种植生产过程普遍不规范,鲜花采摘、采后预处理、运输等过程中方法不当,使得很多国产鲜切花的保鲜期大打折扣。“花农种和收都很糊弄,剪下的花有时就随便放水沟和脏水池里泡着,脏水被吸进花茎杆后就等于已经死了,细菌会在花的茎秆管路中快速繁殖,腐蚀堵塞管道,花根本就吸不上水。”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说,目前国内电商销售的鲜花绝大多数来自鲜花产销基地各家各户的花农,虽然一些鲜花电商声称自己在品质把控上有多少道工序,但其实在源头上就出了问题。

对此,中国商报记者深有体会。同样是玫瑰,记者在专门销售进口鲜花的线上电商Mengflora的平台上订的厄瓜多尔玫瑰瓶插期超过一个星期,但从线下花市购买或其他线上平台订的国产玫瑰瓶插期鲜有超过3天的。国外鲜花质量为什么能做到那么好?这说明鲜花质量这个痛点并非不能解决,而是需要从源头抓,从种植到终端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管控至关重要。

尽管大型的鲜花电商都声称要自建种植基地,但就目前来看,他们自建基地的愿景还仅仅处于小规模试水阶段。相对而言,比较简便快捷的方式是直接进口鲜花。今年以来,连走大众消费路线的日常鲜花订阅电商也越来越频繁地推出进口鲜花单品。“Flowerplus花加已经率先启动全球化采购战略,将在荷兰、法国等全球著名鲜花产地建立基地,目前已处于实地考察阶段。” Flowerplus花加在给中国商报记者的采访回复中表示,此外,Flowerplus花加还将成立“鲜花买手团”,成员将遍布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花点时间在发布B轮融资时也对外表示,将进行全球化布局。不过,进口鲜花的价格远远高于国产鲜花,消费者对此的接受度还有待观察。

“我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鲜花电商尚未找到实现盈利的有效模式。但他同时表示,未来更看好Flowerplus花加。这一方面是因为,作为行业的先行者,Flowerplus花加的基础比较扎实,经营管理也比较细致。另一方面,曾经投资过B2B鲜花电商宜花的真格资本本轮投资Flowerplus花加后,有可能会带来二者供应链的整合和打通。“如果宜花和Flowerplus花加模式合并就会很可怕。”该业内人士认为,这两个平台一个有B端供应链优势,一个有直供C端的客户群基础,双方融合进行供应链再造强化的话会如虎添翼。

不过,风乍起,在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业,最终谁主沉浮还需要时间验证。(记者 张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