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投资10年“一波四浪” 下一波资本看重什么

化妆品投资10年“一波四浪” 下一波资本看重什么
2017年07月25日 08:44 中商产经

2007年是中国化妆品行业的资本元年,克丽缇娜、嗳呵、相宜本草相继获得资本青睐。此后,化妆品与资本结合愈加紧密,到2015年、2016年更是达到高潮,可谓“热钱满天飞”的时代。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资本更加理性,化妆品行业投融资数量有所下降。

对于2007年-2017年这十年间的化妆品投融资进行梳理后,棋盘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宏将其称为“一波四浪”,并表示“我们可以期待,后面第二波的主声浪正在到来”。面对渠道变革、消费环境变化以及化妆品市场的稳定增长,资本仍然充满热情。

近日,在以“冷钱:狂热退去 理性重燃”为主题的2017(第十届)中国化妆品大会·投融资峰会上,品观网联合棋盘资本发布了《中国化妆品行业资本十年白皮书》。

十年“一波四浪”

2007年-2016年的10年间,10年间,化妆品行业的蛋糕在急剧增大,增幅在收窄,棋盘资本创始合伙人马宏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化妆品的零售总额从2006年的386.57亿增长到了2221.90亿元,涨幅474.77%。与此同时,零售总额增速经过连续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有所回落,2016年增幅为8.3%,而此前2012年为17%,2007年增幅为26.3%。

同样,从2007年迎来资本元年后,中国化妆品市场也开始了与资本愈加紧密的结合。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7年的十年间,中国化妆品行业共发生了394起资本事件,其中私募融资265起,占比67.26%,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并购(73),占比18.53%。

登陆资本市场尤其是主板市场的较少,同主板相比,新三板更受化妆品企业青睐。报告显示,其中新三板挂牌40起,成功登陆海内外资本市场的仅9起,IPO相关的重大资本事件仅7起。

“化妆品企业上市形成了‘围城’现象,外面很多的化妆品企业纷纷想上市,但是已经上市的化妆品企业又好像都在退市,好像都在转让。”马宏表示。不过随着2016年拉芳家化成功上市,企业的IPO信心高涨。

纵观十年间化妆品企业与资本的关系,马宏用“一波四浪”来形容: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6年下半年至今。其中,2007-2009年,每年资本事件在3-5件;2010年开始,化妆品投融资事件从13件增长到了27件;2014年,数字进一步“跃进”,化妆品与资本进入蜜月期,从66到106、106,投融资事件达到了总计277起,占比70.56%,涉及金额约为116.4亿元;2016年下半年开始,“热钱”重回理性和冷静,出现所谓的“冷钱”。

不过在国家大力发展消费,鼓励资本由虚向实,以及化妆品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

资本方对化妆品的兴趣只增不减。马宏分析称:“我们可以期待,后面第二波的主声浪正在到来。”

欧瑞国际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的1400亿元到2016年的3332亿元,十年间中国化妆品的市场规模增长了138%,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仅次于美国。据欧瑞国际预测,2017-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将以超过6.7%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超出美、英、日等国家,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妆品市场。

渠道变革仍然是最大投资标的

化妆品行业主要受资本青睐的为品牌、渠道,报告显示,品牌、渠道过去十年间各有116起投融资事件,占比为29.44%。其次是服务商(24.37%)、平台类(16.75%)。

一开始,资本切入化妆品行业主要从品牌切入,不过近年来,渠道后来居上,更受资本关注。“很明显的,近年来渠道的投融资正在领先,”马宏表示。报告显示,2006年线上渠道的销售额在整个化妆品销售中占比仅为1%,到了2016年占比已经达到了21%。

纵观十年来的投融资数据,2007-2010年间的25起资本事件15件与品牌相关,占比60%。到了2011、2012年,渠道融资能力迅速崛起,实现弯道超车,两年间43起资本事件中26起与渠道和平台有关,占比60.46%。到2015年、2016年,尤其是2016年,与渠道相关的资本事件达到了35起,在当年占比三分之一。

近年来在化妆品行业内并购动作不断的青岛金王、怡亚通就是从渠道切入,以青岛金王为例。

其自2013年来发起了23起并购,马宏表示:“去年青岛金王利润里头,化妆品的营业额已经首次超过了原来做蜡烛石油的收入,蜡烛大王转型为化妆品明星”。

去年下半年至今,青岛金王的收购动作似乎也慢了下来。青岛金王董事长陈索斌表示,青岛金王由过去的疯狂投资变为理性投资,今年稍微慢一点的原因是要开始整合,为下一步深度的整合产业打基础。陈索斌认为,线下渠道开始进入春天,线下跟线上融合的机遇已经到来,按照其构想,青岛金王将深度的完成S2B,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线下渠道提供终端服务。

创新工场投资合伙人张鹰也表示,渠道变革仍然是最大的投资标的。随着社交型新电商和垂直电商的快速发展,随着线上线下的进一步融合,渠道更多的受到技术红利和数字红利的影响,越来越分布,越来越数字化。化妆品领域里渠道性的结构变革或者平台的变革仍然是最大的投资平台,创新工场尤其关注社会化电商和流量红利能够带来的新型渠道的扩张。

小品牌孵化平台成新风口

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牢牢占据,营收过亿的本土化妆品企业并不多见,营收超10亿元的更是寥寥无几。2016年,本土品牌营收过亿的已经增加到20个品牌,营收超10亿元的品牌有10个,营收超20亿元的有4个(百雀羚、自然堂、韩束、佰草集)。在这4个品牌中,百雀羚、韩束、佰草集均曾获得过融资,获得了资本的助力。

数据显示,2007年-2017年间,品牌商投融资事件有116起,主要以护肤品牌为主,76起,占比65.52%,其次是个护(日化)品牌、面膜品牌、彩妆品牌、美容仪。近期,中国品牌甚至探索进行了海外收购,比如上海家化今年宣布收购英国婴儿喂哺及护理品牌Tommee Tippee(汤美星),复星去年收购以色列护肤品牌AHAVA。

在资本推动下,一些本土化妆品企业,或是通过收购和引进国内外成熟的化妆品品牌,或是通过以自身技术结合资本进行品牌开发,丰富自身的化妆品品牌和品类,打造多品牌的化妆品集团。比如上海家化涉及到了除彩妆外的方方面面,韩束母公司韩束涉及到了除家庭护理方面的方方面面。

而在渠道的价值日益受到资本关注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品牌更受资本青睐?

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高洪庆认为,新品牌、小众品牌将成为资本的新风口,未来以小众品牌矩阵形式发展的公司、孵化小众品牌的平台公司将可能发展成为非常伟大的公司。

创新工场投资合伙人张鹰发现,化妆品使用年轻化,95后平均护肤年龄为15岁,比90后少5岁。而目前消费环境的重大变化是消费者价值观的升级和变迁,比如90后、00后以悦己为荣,比如男色消费兴起,比如多元化价值观带来了网红经济。

陈索斌也分析认为,目前主流的消费者80、90后对需求产品个性化、差异化,很难形成品牌忠诚度,过去大宝可以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用单一品牌,现在几乎不可能。而单一品牌很难大规模化,所以很多化妆品企业实行多品牌发展。

高洪庆表示,个性化的小众品牌、新品牌应用而生并成为燎原之势。而且小品牌会越来越小,很难出现单品牌超过20亿人民币,即使超过20亿的单品牌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达晨创投很少投资单品牌公司,而是注重投资小品牌孵化平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