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礼品卡无法兑换 小心节日消费陷阱!

预付礼品卡无法兑换 小心节日消费陷阱!
2017年09月27日 09:07 中商产经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蔡佳文)十一国庆节和中秋节的长假将至,除了要规划假期安排外,购置礼物也提上日程了。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升级,提着大包小包送礼的情况似乎越来越鲜见,取而代之的通常是一张薄薄的礼品片。但近日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佳节将至,礼品卡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却屡见不鲜。

礼品卡变僵尸卡

目前记者手中就有一张名为欢乐宝的礼品卡,从随卡附赠的一本消费者指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该礼品册的兑换截止日期显示为2018年6月30日,现在距离截止日期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按道理是完全可以进行兑换操作的。但在多次拨打礼品册上的电话时只能听到“对不起,无此业务号码”的机械回答后记者转而输入该公司网站地址却被提示“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而在微信上关注该公司公众号后试图打开页面下方分别为标注为“礼盒查询”和“兑换礼盒”的菜单时记者仍接连碰壁,不仅均显示“无法打开网页”,而且在继续点击最后一栏“客服电话”的餐单后系统自动弹出了一串电话,这和印在礼品册上的电话一模一样,兑换礼品的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记者在天眼查上输入“北京欢乐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发现该公司已于2016年5月10日变更企业名称为“北京欧潮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一天变更的还有住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和董事经理。记者只得拨打该公司的电话,在询问礼品卡兑换出现问题后该如何解决一事上,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却含糊其辞的表示自己只接手工作一个月,对于礼品卡该如何兑换并不清楚。对于该事后续如何解决,该工作人员表示会找到相关负责人稍后进行回复。但截至记者发稿,没有接到负责人的任何回应。此外,记者还追问过该公司目前是否还继续开展有关礼品卡的业务,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现已暂时停止了出售和兑换礼品卡。

在记者搜索关键词时发现,“同病相怜”的人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当时就已经有网友在礼品卡相关论坛上发表过疑似欢乐宝礼品卡不能用的帖子,且随后几年的时间里也都有一系列的相关提问和回答,有些是系统故障导致无法兑换,有些是待审核时间过长最后不了了之,有些则是公司单方面取消兑换的。过程各不相同,但结果都大同小异。明明送礼的人是好心,收到礼的人自然也是领了这番好意,一张还没有过期的礼品卡却因为公司变更最终变成了一张僵尸卡。

除了发卡的公司出现状况导致兑换业务停止,损害到消费者实际利益外,还有其他的礼品卡明面上在打着过节的旗号吸引消费者,招揽生意,暗地里却在兑换礼物上态度暧昧。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某礼品网站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大热的明星产品粽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脱销局面,几乎全部缺货,但端午节活动过后粽子又重新上架网站。这种鸡肋式的糟心服务在中秋节又不出所料的故伎重演了,应季的时候兑换不了月饼,能预订上的时候却错过最佳时机。当季除了月饼,螃蟹也是馈赠的佳品,尤其是阳澄湖的大闸蟹,在还没开湖打捞前就已经被纷纷抢先预订。专门出售阳澄湖大闸蟹礼品卡的公司就有不少,一般礼品卡公司都提供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的服务,死蟹当时发现当时即可退回或赔偿。但卖蟹的直营店和代理店混杂,蟹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往年均由消费者表示收到过疑似假冒阳澄湖的蟹,礼品卡公司要消费者提供证据,消费者维权成本高、过程复杂也使一些不良商家钻了节日消费的空子。

信用消费仍需监管护航

上述所说的欢乐宝公司所提供的礼品卡其实是属于商业预付卡中的单用途卡,由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根据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要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30日内向商务部门备案。企业法人开展发卡业务应落实实名登记、非现金购卡、限额发行“三项制度”和预收资金存管规定,其中单张记名卡限额不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超过1000元。其中,记名卡无有效期限制,不记名卡有效期不得低于3年,如超过有效期应提供激活、换卡等配套服务。管理办法写得清清楚楚,可是对于这种以互信为前提的预付商业服务,一旦商家失信还是会给消费者带来的诸多的麻烦和困扰。

虽然近几年,商务部不断地对预付卡管理办法进行完善修订并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发卡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总体来看,当前单用途预付卡市场运行健康平稳,发卡企业经营行为不断规范,消费者购卡行为日趋理性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市场上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发行单用途预付卡门槛低、资金缺乏监管以及信息不透明等。业内人士对此也表示,目前预付卡消费模式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制度上的先天性缺陷,希望通过进一步推进立法,解决目前监管中的法律盲点。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敏表示“消费者在预付卡消费时要小心谨慎,办卡时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最好能与商家签订正式合同,保护、保存好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以便出现纠纷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单纯的靠呼吁消费者购买礼品卡的时候“擦亮眼睛”并不现实。由于信息不透明、更新不及时,消费者很难解出售礼品卡的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不仅使消费者在购买礼品卡的时候不容易对企业进行评估,而且在后期使用上也很难掌握兑换的具体情况。

另外,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对预付卡的资金还需要更有力的监管。因为单用途预付卡资金的法律权属是属于企业,所以如果企业宣布破产,那么按照司法程序,企业先要对受雇员工进行安置,处理债权纠纷,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对此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预付卡规范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就如何推动预付卡消费健康发展上表示,可以为发卡单位收取的消费者资金设置一个20%以上的比例,这部分未使用余额必须托管于指定的金融机构,由工商等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探索发卡人就未托管的未使用预付式消费卡余额强制购买保险的途径,在商家持续经营产生困难时,托管资金和保险赔偿不作为破产财产参加债权分配,而是作为消费者预付式消费卡的担保,优先补偿购买预付式消费卡的消费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