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与“校园贷”的前世今生

商业银行与“校园贷”的前世今生
2017年05月30日 20:05 晓玫说

我们希望和这个时代并肩前行,不嘲笑马车,更不会拒绝汽车的拥抱!

我们会尽力为亲们屏蔽过多过乱的信息噪音,力争做一个好的观察者!

导读:5月17日,两家国有大银行承载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宣布进军“校园贷”市场。这是商业银行继2009年停止发行校园信用卡之后第二次试水大学生群体。此前,校园分期平台将这个市场弄得疲惫不堪,一些电商平台利用“场景优势”和“大数据征信”的借贷模式也为“校园贷”市场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那么,商业银行如何与电商巨头竞争校园贷市场?商业银行进军校园贷的未来发展模式究竟是怎样的?

作者:王婧玫 | 来源:西财微金

1

2003-2009年 

商业银行尝试发放大学生信用卡

在金融脱媒的今天,大银行进军小微客户可谓大势所趋。而大学生群体属于典型的小微“长尾”用户,其潜在的市场需求不可忽视。

早在2002年,招商银行作为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先行者,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随后多家银行都在信用卡“跑马圈地”中将发卡的目标人群瞄向了校园。

当时,国内商业银行还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模式,大多依靠大客户赚钱。但是国内外,网络热潮开始席卷全球,并给全球银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比尔·盖茨甚至放出话来,说“传统的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他当时甚至准备自己建立一个软件公司,以替代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

招行当时的创新就是主动拥抱扑面而来的网络热潮,大力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通过创新的‘一网通’打造零售银行。”招行行长马蔚华说:“不做公司业务今天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零售业务是指服务于普通大众和中小企业的业务。招行率先注意到了消费金融业务的广阔前景,并希望可以通过信用卡建立起覆盖各个阶层的零售客户网——从普通人到亿万富翁。

虽然,招行的信用卡业务4年就赚回了利润,比预计的8年减少了一倍的时间,但是校园信用卡业务却一直不瘟不火。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2002年到2009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信用经济”在国内才刚刚兴起,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欲望较小。据云南省某财经院校的自主统计,人均月支出额为553.7元,其中98%的学生表示收入来源主要为父母,勤工俭学的兼职收入并非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当时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也较为单一。在此次调查中,伙食费的支出占43.5%,可以说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很高。衣着支出的占比其次,比例为11.14%。各种社交费用、娱乐费用等也占比不大。可见,当时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仍停留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层面上,对于贷款的需求不高。  

2003年之后的几年中,随着电子产品等一系列高消费设备在校园中流行,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欲望开始逐渐超过他们能够承受的范围。据银率网调查,2006年国内在校大学生持卡比例为15.1%,2007年上升到24%。大学生持卡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大学生信用卡的逾期还款率也不断上升。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各地都发生了多起大学生过度透支信用卡,家长被迫还债的事件。银行业更多地希望学生可以申办信用卡的附属卡,由家长拿主卡,学生拿副卡,可以防止学生过度透支,也能解决用卡需求。

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对于不符合条件但确有必要发卡的特殊情况,必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通知下发后,各大银行均陆续停止了大学生信用卡的审批。

2

2013—2016年 

校园互联网分期平台乱象丛生

虽然校园贷款的供给被政府“一刀切”,但是校园贷款的需求却在逐年上升。在腾讯新闻所做的《2016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中,大部分学生每个月的开销在1001到1500元之间,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女生在服装上的花销达到了32%,而男生在娱乐上的花销达到了25%。虽然近80%的学生仍表示,主要的生活费来源还是父母,但是越来越多的兼职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微商、自媒体、创业等兼职形式都为大学生偿还贷款提供了可能。

因此,银监会名文禁止商业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使得校园分期贷款平台能够抓住空白开始向无信用卡人群发放分期消费。

2013年7月1日,中国第一家大学生分期购物商城——佰潮网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分期消费产品的正式出现。在此之后,仅仅是针对大学生分期消费产品便发展到3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两家——分期乐和趣分期还在国际金融市场分别取得了1亿美元的融资,覆盖了全国近3000万大学生用户。

但是这一阶段的分期平台仍没有解决校园贷款的风控问题,与2003-2009年各大银行发放的校园信用卡本质上是一样的。以趣分期为例,其对逾期还款的影响有3个,一个是信用记录有污点,第二是会收取滞纳金,第三是签了合同了,可以起诉。

但是,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时间很短,过往的经验已经证明,这些手段并不能降低大学生信用卡逾期还款率。甚至由于是电子商务平台,其监管更加松散,学生申请贷款更加容易,坏账率更会居高不下。

校园贷的风控问题解决不了,就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收益覆盖风险,这成为了后来校园信贷平台高费率和违规催收乱象的根源。以5288元的iPhone 6为例。在京东上购买,选择招商银行12期分期付款,你最终一共要支出5605.28元,每期手续费26.44元。而在趣分期购买,则最终一共要支付6343.20元,每期手续费87.93元。也就是说,通过趣分期够买iPhone 6,要比招行分期购买贵737.92元,比全款购买国行iPhone 6贵出1055.2元。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8月份,银监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推动整改“校园贷”问题。随后,深圳、重庆等地纷纷出台“校园贷”专项管理办法。

如今,历经半年时间的整治,监管效应开始显现。一些主打“校园贷”的公司主动退出市场。

但这一阶段也并非没有成功的例子,一些能够利用“场景优势”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始涌现。这类平台大数据实力雄厚,风控手段相对完善,且由于是大平台,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服务价格也处于最优水平。2014年,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与天茂分期购正式上线。与此同时,京东也上线了京东白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效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用上了分期付款产品。

3

2017年 

商业银行回归校园贷

事实上,自2009年之后,商业银行并没有完全放弃大学生群体作为客户群体,各家商业银行仍希望在将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绑定在自家的银行。目前银行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大学生信用卡,只不过审核更加严格。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学生卡”将目标群体定位为教育部“211工程”的高等院校及部分知名学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而中国工商银行2015年推出的“英雄联盟”信用卡实际上是“有名无实”,并没有透支功能,只能当作借记卡使用,不过可以享受信用卡的一些消费优惠。

在整顿不良校园网贷平台的同时,监管层也在喊话引入商业银行。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7年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指出,银监会及银行业对整治校园贷有责任,商业银行应研究如何“把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

2017年5月17日,两家国有大银行宣布进军“校园贷”市场。建行广东省分行发布的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面向省内约150家高校在校大学生。而中国银行的校园贷产品“中银E贷•校园贷”主打中长期贷款。 

到了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进入校园贷市场被社会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和信用信息,银行若要想为大学生借贷群体提供服务,仍然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去生产信息,这一点和十年前没有显著变化。无论金融如何创新,商业银行都必须回归到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上来,否则这次进军校园贷的行动也会像之前的情况那样被坏账所拖垮。

在这一层面上来看,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这类电子商务平台优势更加明显。他们大数据实力雄厚,风控手段完善,且由于是大平台,资金成本相对较低,服务价格也处于最优水平。

社会责任不可能永远激励商业银行在校园贷市场上持久发挥作用。

商业银行相比电子商务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线下生产出质量更高的“软信息”,尤其是借助与高校深度合作的模式。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银行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学生借贷需求和资质的信息,向“正确”的人发放贷款。高校也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的借贷行为,避免过度消费。最后,学生的适度消费也将有助于银行减少坏账,形成良好循环,这一点是电商平台无法做到的。

4

展   望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因此校园贷市场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未来的校园贷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多种贷款主体,但是不规范的校园贷平台将被排除在外。其中,既有线上依靠“网络征信”和“场景模式”的电商平台,也会有线下依靠和高校共同生产信息的大型商业银行。可以说,无论哪一种生产信息的方式都是在探寻对于这一类无抵押的特殊人群的贷款策略,真正从风控入手来提高利润。在这种新模式下,一些校园贷平台借助“收益覆盖风险”提高利润的做法最终会被取代。

西财微金

请亲们关注我这个世界每天都会发生好多事,但是只有其中一些事情的影响是深远悠久,足以改变未来的。

张晓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