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真的已死?

共享单车真的已死?
2017年09月23日 22:30 品牌家

9月中旬,塞下235万辆共享单车的北京宣布暂停新投放共享单车,至此,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完成了对共享单车的封顶。

同时,各地也加大了对共享单车违规的打击力度:从前单车阻塞道路的行为被默许,而现在,占道经营的共享单车通通会被投入“荒野”。

它们诞生在共享的热潮下,曾以不可抗拒的力量侵入人们的视野,占据各个城市的街道。而现在,它们同样因为不可抗拒的力量,被堆砌在工地中,与荒草为伍,徒增锈迹。

被锁住的共享单车

日前,记者路经北京海淀区上地联想大厦时,偶然发现对面曾是露天停车场的一处工地上,停着数量不少的共享单车。走近一看,发现事情并不是“数量不少”那么简单。在该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共享单车列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

不过它们并没有在接受检阅,工地四周用墙围起,大门紧闭,将海量单车锁在了无人问津的城市角落。这一次,锁住共享单车的不是私锁。

北京,大量共享单车被锁在工地中

工地中所停的单车囊括了在北京投放的各个共享单车品牌,小蓝、由你、酷骑······,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摩拜与ofo。从车轮下冒出的狗尾草显示,这些单车已经在此停放了一段时日。

北京,狗尾草从车轮下冒起

紧邻该工地的公交车调度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一个月之前开始,城管将共享单车往这里“一车一车地拉”,原因多是占道违规。半个月之前,拉车行动结束——因为场地已经停满了。对于单车的具体数量,他表示并不清楚。

记者用脚丈量结合地图APP计算,该场地约为50米X100米的长方形,总面积约为5000平米。按每平米放置2辆单车计算,该场地停放的共享单车达到万辆。

再抵近观察,记者发现其中大多数车外形完好,车身与二维码都没有被破坏的迹象,仍能供人骑行。而公交调度站的该工作人员称, 这一段时间中,并没有共享单车公司的前来领车。最近人们接受了一个新的词汇:“单车坟场”。但对于这些单车来说,“坟场”一词显然是不准确的——那是留给死亡者的描述。而这处场地中的共享单车,成色还相当新,正处当用之时。

但它们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在这里。停在未硬化路面上的部分单车,已经被杂草攀上。

北京海淀,部分单车已和荒草融为一体

而这只是北京众多共享单车坟场其中一个。此前,丰台区下的“小黄车坟场”就已引发过热议.而一个月前,通州区土桥下也出现了一个万辆规模的单车坟场。

在全国给共享单车降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被送入类似的工地中。北京如此,其他城市亦然。

南京秦淮区的一处工地上,大量共享单车现身。安徽一处荒废的学校中,上万辆单车堆满了校园。

安徽某校园,单车已填满操场,图自新华网

而最早让单车坟场引起人们注意的杭州,最近迎来了第二个坟场,同样是个工地。

但在所有共享单车坟场中,规模最大的要属上海市静安区鸿兴路的一处工地。这一处单车坟场集中反映了围绕超量的共享单车,各方的角力与无奈。

从上海地王到单车坟场

去年8月,上海市静安区鸿兴路上的临山路143弄、临山路13弄两大共计3.1万平米的地块被地产开发商融信以110亿元的价格拍下。成为当时总交易额最高的“地王”。按照十万的建筑面积换算,每平方米楼板价超过10万元。当时竞标的开发商不乏万科、保利、华润。

一年之后,百亿地王发挥的最大作用,是成为了共享单车们的坟场。(下图请横屏观看)

小编造访东边的临山路13弄地块处看到,比北京联想大厦对面规模更大的共享单车“车队”,被3,40厘米高的杂草围绕着——这还是清理过后的结果。

上海,堆放在鸿兴路“地王”中的单车

在8月底对现场植被进行清理之前,共享单车们在地王的怀抱里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让人想起了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上海,8月清理前的鸿兴路单车坟场,图自东方ic

一辆带有“静安寺街道专项整治非机动车”标识的货车,停在场中,指示了共享单车们在这里的原因。8月18日,上海市交通委叫停新增投放共享单车,对在规定投放点之外的共享单车,作收缴处理。

上海,运载违规单车的市政货车停在场中

但车是收不完的。一街之隔的临山路143弄地块,原本是一处汽车停车场,现在也成为了共享单车停车场,或者更准确地说,共享单车堆叠场。

上海,单车堆起高出墙头

相较于邻街按品牌被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同类,这里的共享单车遭遇要悲惨许多。从东北处的围墙墙角开始,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混杂在一起,被垒成了一道超过2米高的”单车墙“,绵延近百米。在这堵墙中,不时传来共享单车智能锁的滴答声。

上海,绵延数十米的单车墙

小编在现场的时候,正逢市政人员拉来一车因违停被收缴的单车。工作人员对待这些带有公共性质的单车态度并不友好,其中一名工人站在货车上,将单车高高举起,扔上了2米高的“单车墙头”。

上海,工作人员正在“扔车”

他们没有时间来温柔地给单车们列队。开车的师傅告诉车东西,他们每天最多能从静安区拉10余趟违停单车过来,平均每趟装载30余辆。

更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也没有空间。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很难找到一块空地来免费停放这些规模庞大的单车。两处工地上加起来的单车有多少,工人们也不知情,只知道“放不下了”。

现场一位负责人告诉车东西,从去年开始,这一停车场就开始作为违规共享单车的停放地。一开始在此处,单车们也是被整齐码放。但随着被送进来的单车越来越多,常规的二维摆法显然容积有限,不得已,单车们上了天。

上海,一辆摩拜从车堆中翘起

谈起为他们带来麻烦的单车们,工人们感到很无奈。到处摆放的单车堵路、占道,频频遭到居民举报,此时便需要他们前去收缴。排在他们面前的任务,还有几十趟。

很快,由于“地王”一期工程的开工期已至,13弄场地上整齐排列的单车也会被转移过来,它们也将面临被投入单车墙的命运。

单车完好 但无人来领

这似乎有些万劫不复的意思,但与记者在北京见到的类似,此处的共享单车虽然形态上要扭曲得多,但大多功能都是正常的。车东西随手选了4辆能够到的单车扫码,全部成功开锁。仅有的阻拦是,其中一辆因为车轮和其他单车纠缠在了一起,对车锁形成了阻挡。稍微拨动轮子,它的锁具“啪”地一声清脆弹开。

然而,这些完好的车子,就是没人来领。

在观察143弄空地上整齐的单车时,车东西偶遇了两位正在现场检测单车情况的摩拜工作人员。他们一排排地对锁具和车身进行检查,然后将损坏的车辆贴上一枚标签。他们的检测结果也印证了车东西对此处共享单车完好度的判断——超过90%的单车都没有问题。一排数十辆摩拜单车中,只夹杂着零星的损坏标签。

上海,被贴上损坏标签的摩拜单车

但他们的任务仅限于清点。尽管上海市的管理部门已经通知相关企业将单车领回,至今还没有共享单车公司采取进一步行动。

13弄停车场的负责人说起这点语气激动起来,因为在车东西之前,已经有不少媒体前去调查报道,甚至惊动了上海市副市长。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主要原因之一是成本。负责搬运单车的一位市政人员悲观地认为,这些单车只能在原地烂做废铁。因为这些摞起来的单车,“给5块钱一辆都不会有人去扒”。他或许是对的。7月,杭州市城管披露信息显示,搬运、管理2.2万辆违规共享单车产生的行政成本超过22万元,单台车管理成本将近10元。

而摩拜的检测人员眼里看到的是另一个角度:人手不够。上海市总共投放单车超过150万台,如若按照此前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运维人员,那么将需要7500名人手。以3500元的平均工资计算,他们每月将产生2600万元成本。显然,没有哪一家单车企业愿意负担高昂的人力成本。就摩拜而言,该检测人员透露,在上海,摩拜每位运维人员要管理数千辆单车,他们无暇顾及这些异常车辆。

另一个由行业人士给出的解释是,即便把这些车拉走了,它们也还会回到这些工地里——由于单车投放量过多,目前城市中并没有足够的专用停车区域留给它们,而用户们对共享单车的核心价值认知依然是随处停。因此,基本上一停就是一次占道经营。此时是否把它们拉走,主要取决于市政人员在不在附近。

日前,在笔者日常通勤经过的北京市龙泽地铁站,城管部门特别划设出了一块区域修建了专用停车场,将堵路的共享单车停了进去,三车道的大街一时清爽。

北京,龙泽地铁站的单车停放处

然而数周之后,共享单车们又卷土重来,回到了机动车道上——停车场有限的面积实在是装不下。

而之前被寄予厚望的电子围栏,记者在调查后也发现,其推行情况不尽如人意。某种意义上,共享单车之所以战胜有桩公共自行车,一大关键因素即是为人们提供了可以随处停放的便利。要主动去触及自身崛起的核心价值,共享单车企业们显然缺乏这样的内部驱动力。

当然,锅并不能全扔给共享单车企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共享单车发展的早期,当数量有限的单车更多带来的是便利时,舆论更多为共享单车叫好。笔者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对私锁、破坏单车现象的声讨。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单车被堆砌在各个小区门口,也不见有人出来为它们呼吁。而国人公共路权意识的淡漠,也是共享单车一次又一次蔓延向机动车道、堵塞住小区门口的重要原因。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以机动车为核心的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忽视了非机动车的潜在发展诉求。

资本的推动,民众的欲求,政策的平衡,三大力量混合在一起,导演了共享单车的跌宕起伏。只是如今,资本的宠儿被扔在天价的荒地中,未免太显戏剧性。

附:鼎晖基金创始人王功权对共享单车的看法——共享单车模式,非常危险

共享单车差不多已经成了当下争议最大的一件事。从单车出租本身看,它是非常有挑战的,风险是特别大的。但是投资人看到,这个单车的使用量很大,是用户使用频次很高的一个入口的东西,大家就扑上去了。客观讲,现在的中国投资界,很难找到这样一种应用,能够如此快速地普及,并且频繁使用。

这个客户端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其他的业务模式,现在大家谁都说不清楚,我不认为已经投资的这些人就能说得清楚。比如说滴滴,到目前为止,它还是打车本身,在上面还能卖东西吗,不好讲。共享单车也是这样。实际上它的门槛不高,但资产的耗损量比较大,像有钱的这些公司,“咣当”一下子,几千万辆自行车,几十个亿就扑上去了。

我认为挑战还是挺大的。因为从理论上说,这种公共自行车,在很多国家,包括国内一些城市,是作为公共设施免费用的。那这样的话,会不会对它进行挑战?资本是要砸钱砸到垄断的一个程度,最后把大量用户集中在这个客户端上,然后在里面演化、生长,或者是叠加其他业务,至于叠加什么业务,现有的团队能不能干得了,这个大家还都不知道。也就是说,现在扑的是一个A,但是这个A是不挣钱的,然后想在A上面生长出来B,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如果非要让我说的话,我认为共享单车这个模式是非常危险的,非常非常危险:

1首先,它竞争门槛不高,硬靠钱砸;2其次,它地域性很强;4再次,它很容易被模仿——你有七个好处,我可以把七个好处吸收了,再加上一个好处;4管理则是非常复杂的事,规模越大,越难管理,这样的话,它就取决于你在多长的时间之内,能够在用户上实现垄断,垄断之后在上面再生长什么东西,鬼都不知道。

如此说来,难道投资人是傻子吗?其实各行各业傻子都挺多的,投资人也不是神仙。像我们身在投资界这么多年的人,也有好多失败的案例。

你可以把投资界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职业投资人,一类你可以理解成是跟风的,就是在学习的。职业投资人有一个职业压力,就是钱你要投出去,因为LP对基金管理人的要求是快速地、大量地、正确地把钱投出去。快速地、大量地投出去是比较简单的,正确地投出去就很难。

作为职业投资人,你要面对LP,还要募集基金。假如说你是基金管理人,我是LP,然后我说,共享单车这么火,你怎么没投啊?你是很难回答的——万一成功呢?你说你不看好它,但是如果成了的话,你就失去了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所以职业投资人从免责的角度出发,当然要投,投了如果失败了的话,大家就都失败了。

之所以大家都扑了上来,也的确是因为目前可投的高成长项目太少了。另外资本之间是互相有关联的,既然它没有别的什么门槛,就是资金门槛,那就豁出去了砸,把竞争对手全砸完,回过头来形成垄断,到时候装什么是什么。

关键问题是,它现在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就是用户多,一度每个用户都要交押金,所以它收上来大量的押金。这是个非常大的风险:押金你会花掉对不对,但是很多人最后会要求退押金,那你就要再组织资金给。

这是一个彻底烧钱的东西。现在几个大的投资机构正在狠烧,我觉得这是一个不理性的行为。不如等到它把那些业务涨上来之后,你最后宁可贵一点去投,没有这么大的风险。我觉得共享单车砸钱的风险特别大。

文自车东西

品牌家(ID:emoney8)

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的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