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车企四大领域战略合作 省委书记:“做大做强”

三大车企四大领域战略合作 省委书记:“做大做强”
2017年12月03日 08:40 项乾

项乾消息:12月1日,长安汽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湖北武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家车企央企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对此表示祝贺,并表示湖北要进一步强化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长安汽车表示,公司与一汽、东风深化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符合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政策,是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次新探索。

市场人士则评价称,这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开始全面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和中国汽车品牌综合实力提升。同时,三方将同时加强宏观政策及产业发展研究,创新合作新机制,共谋新时期全球研发布局新模式。本次史无前例的合作将开启中国汽车品牌全新时代,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联手迎战全球汽车竞争的新起点。

01

三大车企早有顶层“暧昧” 或有更深整合

根据上述战略合作协议,首先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领域,三家车企将积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创新中心的组建,长安汽车与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共同创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三方共同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并共享技术成果。

其次,在汽车全价值链运营领域,三方将重点加强传统整车平台和动力总成等方面的协同,开展生产制造领域的合作以及协同采购,并深化在物流领域的协同合作。

此外,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三方将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探索在海外产品、海外终端网络资源、海外商业伙伴、海外制造资源、国际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方还将共同探索新商业模式,加强汽车共享、出行服务、汽车产业新生态的前瞻性研究与合作,探讨在金融领域的协同,共同谋划参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至今未培育出千万辆级别的车企,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一块心病,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销量排名前四名的生产企业分别是上汽、东风、一汽及长安,销量分别是648.9万辆、427.7万辆、314.7万辆和306.3万辆。今年上半年,这四大汽车集团的座次未变,销量分别是316.8万辆、184.5万辆、160万辆和143万辆,假如将汽车企业的年销量相加,将可突破千万辆。

2015年5月与2017年8月,徐平从东风董事长变成一汽董事长,再变成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与他对调岗位的分别是一汽原董事长竺延风,以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徐留平,从徐平北上、竺延风南下,再到“双徐”换岗,国内汽车领域发生两次罕见的一把手互调。这些动作,被解读为不仅是战略合作的铺垫,甚至可能是更深度整合的铺垫。

02

湖北省委书记表示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

据湖北日报讯,12月1日上午,省委书记蒋超良,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延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徐留平一行座谈。

蒋超良向三家企业在汉签订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四大领域战略合作协议表示祝贺。他说,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建设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刚刚召开的湖北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湖北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湖北将发挥科教、交通和装备制造优势,营造更好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强化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竺延风、徐平、徐留平表示,三家央企在东风汽车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同为汽车行业“国家队”的东风公司、兵装集团、一汽公司,将加强战略互动,深化战略合作,为加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贡献更大力量。湖北区位优势突出,汽车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延伸阅读

湖北省汽车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继续做大整车产业,做强整车配套,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汽车产业链,力争在汽车金融、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等方面完成产业链延伸。到2020年,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

(1)主攻方向。

传统轿车。依托武汉、襄阳乘用车生产制造集聚地,着眼市场需求,鼓励发展小排量、低油耗、小型化、轻量化轿车,加快发展高性能SUV,适度发展MPV等大型、高档轿车。依托重点企业研究院、科研院所,进一步强化武汉汽车生产制造实力,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竞争力。

专用车/商用车。推动专用车/商用车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拓宽专用车品种。重点发展应急救援、消防、警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矿山专用车、桥梁施工车、道路养护车等工程施工车辆,环卫车、电力维护车等市政作业车辆,快递物流和冷链运输等节能环保车辆,机场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专用特种车辆。

传统汽车零部件。集中力量实现由机械类零部件生产向电子类零部件研发、生产的转变,着力围绕汽车动力零部件、控制系统零部件、制动系统零部件、转向系统零部件、底盘附件等中高端汽车零部件体系开展研发、生产,壮大零部件企业规模,发展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加强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能力。

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进一步扩大中小型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规模,围绕整车驱动系统、控制系统进行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增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技术改进,电池方面建立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研究实验室,深入研究电池单体及模块设计、生产工艺;电机方面继续推动东风集团与上海大郡等电机系统生产企业的密切合作,不断促进产品技术精细化、产品类型多样化、产业能力扩大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同科研机构开展氢燃料电池堆、发动机及关键材料的技术研发。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创新体系,重点培育较大规模、创新能力强和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树立品牌效应。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再利用体系。

智能网联汽车。引导汽车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依托已落户武汉开发区的车联网企业,加大车载多媒体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车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车载信息系统的研发力度。引进或研究突破无线充电、车辆智能升级、无人驾驶等技术,鼓励提早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2)发展路径。

一是完善汽车产业配套。依托武汉、随州、襄阳、十堰汽车生产基地,做强做大整车企业,扩大零部件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实现区域内配套零部件的自给自足。二是强化产业整体创新能力。重点攻克发动机、动力传动、电机、电池、电控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积极研发低碳、环保的汽车材料及先进制作工艺,强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三是优化市场结构。重组兼并小微零部件企业,防止同质低质产品扰乱市场。四是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健全新能源汽车推广组织体系,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交、市政等领域倡导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3)空间布局。

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襄阳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十堰市商用汽车产业集群、随州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宜昌(猇亭)动力系统集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荆州市(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载体,重点加快乘用车、专用车、商用车及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机械及电子类关键零部件、车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等领域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