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被一刀切了,现金贷能拿到免死金牌吗?

校园贷被一刀切了,现金贷能拿到免死金牌吗?
2017年11月10日 19:50 消费金融

置顶我们的公众号,随时获得最新资讯。

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

来源:财世汇

近日,通过从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员处获悉,目前其平台已经不接利率高于36%红线以上现金贷平台的资产。这意味着曾经“输血”现金贷平台的水龙头已经拧紧。

事实上,对于现金贷的监管并不仅仅限于资金来源的供给上,据了解,近日各地监管部门就“现金贷”的自查与清理整顿问题向辖区内的从业机构提出了进一步强调和要求,要求企业对借款期限、年化综合利率(含手续费、违约罚息等)、逾期率、坏账率等业务数据进行梳理,形成自查报告,并对产品做合规调整。

箭在弦上,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收紧,有分析人士认为,现有现金贷的命运或演绎校园贷的发展逻辑,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将现金贷业务全部纳入监管,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借助自身优势,共同合力将现金贷规范化、透明化、正常化。

校园贷倒下去,现金贷站起来

随着近期趣店上市,媒体不断爆出“嗜血现金贷”、“高利贷”、“暴力催收”、“滥用个人信息”、“隐私骚扰”、“监管套利”等负面新闻,现金贷俨然又成了另外一个校园贷。

看似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包装的校园金融,2014年借助互联网的兴起,分期购物平台、P2P贷款平台、传统电商平台纷纷抢占巨大的学生消费蛋糕,在有助于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等方面的同时,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虚假宣传的方式和“0首付、0利息、免担保”降低贷款门槛,校园网络现金借贷平台的逾期率普遍较高,在10-30%左右,逾期平台会收取3%的逾期违约金,导致利滚利出现高达60%甚至更高,暴力催收、裸条贷事件频出,把一些大学生活活的逼上了绝路。

失控局面下,今年4月10日,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表示,严格执行P2P备案登记、资金存管等配套制度,稳妥推进分类处置工作,督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加强整改,适时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同时,由于现金贷与校园贷之间业务的重叠性,银监会首次提及要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这次的整顿的对象已经很明确,即产品年化利率在36%以上的网贷平台、网络小贷平台、现金分期平台及其他各类创业型现金贷平台,都在此次重点排查整顿之列。

自银监会发文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鼓励经银监会批准的持牌机构开展校园消费金融业务后,目前已有中银E贷校园贷、建行“金蜜蜂校园快贷”等银行系产品以及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系产品开始布局校园市场,而像分期购物平台趣分期、分期乐已经转型现金贷业务。

但与校园贷相比,现金贷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一是目前业界对于现金贷的定义尚存在分歧,归属不明确,现金贷目前尚处于监管盲区,还未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管理办法。二是与校园贷不同的是,现金贷是一种无场景的消费贷,基于无抵押的纯线上放款,笔均贷款金额低,坏账率高,对风控的要求更高。由此,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暴风雨来临,现金贷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近期,有监管内部人士称,银监会关于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的文件已经内部征求意见待发。其中针对“异常活跃”的现金贷更是有明确指标,36%年利率、持牌放贷以及联合放贷等成重点整治问题。另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考虑加强对现金贷公司监管,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公司予以关闭取缔。

断头铡,从源头上切断资金来源

从目前公开信息看,现金贷资金来源主要是包括自有资金、信贷资产转移、信托计划、其他P2P平台和一些传统银行的信贷资金等,这些资金通过“联合贷款”、“助贷”、ABS等不同方式“输血”现金贷。

例如趣店资金来源分布自有资金占比34%,信托计划占比21%,信贷资产转移21%,P2P机构占比4%,表外交易占比11%,资金成本在年化6%至12%。趣店创始人曾对外界表示,趣店是科技公司,是平台,也是撮合,借出去的钱90%是别人的钱,其中40%是银行的钱。未来假如迎来“一刀切”的监管,目前运营不错的现金贷平台坏账率有可能从5%~6%暴增至20%~30%,不仅资金都会抽走,大量共债的借贷群体也会迅速逾期或违约。这等于直接宣布了这些平台的死亡。

资金的“断血”,将直接导致业务量极度萎缩,势必传导到一些平台以前依靠暴力催收、变相收费、高收益覆盖的高坏账率,利润空间将进一步收缩,就此也宣告了现金贷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行将终结。

36%红线,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外,不少现金贷平台产品都具有以下特点:贷款期限短,一般只有7~30天;贷款金额低,一般在500~5000元;年化利率高,大部分都已超过36%的监管红线。除了基础利率外,平台还要征收各种手续费,而高利率也引来高坏账以及暴力催收等问题。无抵押期限短,坏账率极高,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

按照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

多位从业人员表示,借款费率低于36%的情况下,平台维持收支平衡略有盈利的门槛非常高,大部分平台目前还做不到。

牌照,拯救自己的最后一道免死金牌

目前现金贷平台自恃合规的牌照是类金融牌照网络小贷牌照,据第一消费金融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28日,市场上有网络小贷牌照242张,完成工商注册的有213张。此外至少有50张牌照正在申请过程中;另一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银行业4475家金融机构中,具有放贷资质且参与到现金贷的公司不超过100家。

在今年的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更是表示对于互联网金融,要加强持牌监管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近期也表示,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任何金融活动都要获取准入。尽管目前关于此项业务未来是归银监会还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未有定论,但是可以预见的是,牌照对于现金贷而言,已经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如监管落地,可以预见,面对着人们的巨大消费需求,持牌系金融机构同时参与现金贷和有场景的消费信贷,高效率、低成本、高准确率的非人工风控模式,再加上本身就有低成本资金来源的优势,自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一些非持牌系现金贷平台,建议抱团取暖,按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利用大数据技术降低运营成本,获得生存空间。待现金贷平台“出清”以后,整个行业也会逐渐规范。

毫无疑问,针对现金贷的凛冽寒冬已经随政策如约而至,未来已来。

喜欢这篇文章,就去置顶支持我们!

声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除原创文章外,《消费金融》转载时均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微信后台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表示感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