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理财有什么新方向?

美联储加息,理财有什么新方向?
2017年06月15日 17:45 钱小姐与财先生

北京时间周四(6月15日)凌晨02:00,美联储宣布上调利率25个基点,预期1.25%,前值1%。美联储决议声明表示,上调贴现利率25个基点,至1.75%,预计2017年将开始缩表。美联储重申美联储预计经济将保障FOMC循序渐进地加息。重申通胀率中期之内将保持在大约2%附近。

文章较长,干货放前面,后面没时间不看也没什么损失。

美联储加息后,市场会有什么反应?钱小姐我尽量捡大面捞干的说:

 1 美股

通常,利率上升,股票收益率相应上升,导致股票实际价值下降。

不过由于此次加息已经被市场提前洞察,所以目前看对美股短期走势影响不大,中长期可能出现利空势头。

 2 债券

债券主要的风险之一就是利率风险,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

每当进入加息周期,保守型债券会首当其冲受影响,价格受压。这是因为保守型债券的收益率较低,加息会令其吸引力大大降低。

 3 黄金

好像大家都比较关注黄金。

一般来说,美元加息会导致黄金下跌。

但是,加息信息一出现,短期市场可能形成“买入”趋势,反而有小幅上涨。

投资人想出手黄金,需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为了借加息抄底博趋势性机遇,那很遗憾,加息透露的信号是经济回暖,近期很难看出趋势性机会。

如果是为了避险,比如前阵子差点飞出的英国大选黑天鹅,或者欧洲几个国家继续闹腾的退欧一旦成真,就会激发市场整体的避险需求,黄金有可能迎来一个小波段性机会。

目前还有个做空的小机会。

哎呀,《欢乐颂2》里的安迪·索罗斯又要出手了。

回看中国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1.央妈会跟着加息吗?

回顾前几次美联储加息后央行的应对办法:

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第二次加息,2017年1月24日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提高10个基点到3.1%; 

2017年3月16日美国宣布第三次加息,央行随即上调7天、14天和28天的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

央行同步上调利率主要是为了防止美国加息后,中美之间的利差缩小,资金外流。

美国这次加息后,未来央行继续上调MLF、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美联储这轮加息周期,预计今年11或者12月还会来一次。加之如果是鹰派加息,四季度还可能启动“缩表”,减少货币供应量。

所以,美元加息,央妈的反应到底敏感到什么程度,要在12月见分晓。

有兴趣的记得在6月底留意一下逆回购,3月底不是曾飙到过30%。

2.中国房价会跌吗?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楼市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楼市资金流入美国;

二是本土市场资金紧张,银行资金价格上涨,进而提高贷款利率,比如近期的首套房、二套房利率,都已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对于存量房贷尚无影响,但新增房贷,会由于利率上浮提高购房成本,造成整体交易量下滑,楼市进一步降温。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楼市算是相对利空。

3.A股会利好吗?

去年起,大家都说今年股市会是慢牛。

可到现在,慢是看出来了,牛还没见到。

今天看盘走势还可以,没受什么不良影响。

其实A股还是有一套自己的体系,说美国加息和中国股市下跌有联系的,听听也就算了。

真正决定股市走势的还是基本面。

趋势没到,不熟悉股市的同学别轻易下水。

干货已完,后面是补充信息:

一、美联储加息和中国加息是不一样的概念

美联储加息是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原来是0.75%~1%,现在是1%~1.25%。

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的基准利率,是美联储借钱给银行的利率。

中国加息是上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或者发放贷款的利率。

二、美联储加息周期表

从2014年10月开始,美联储终结了长达6年的量化宽松政策;

紧着2015年12月开始启动第一次加息;

随后2016年、2017年分别进行了一次和两次加息。

每次加息都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美联储每年都会举行8次会议,称位FOMC会议。

主要就是讨论重大货币政策,比如加息、缩表等。

所以加不加息就这8次会议定。

目前,2017年美联储还有4次会议,分别是:

7月25日-26日

9月19日-20日

10月31日-11月1日

12月12日-13日

三、到底会不会缩表 

美国是通过缩表(收回)扩表(印出)管理美元。

缩表意味着市场上开始收回美元。

2008年开始美联储用美元向市场购买了国债、MBS(关于房子的债券),约有3.8万亿美元,导致市场上的美元越来越多,流动性泛滥。

现在美国缩表的意思就是用国债、MBS换美元,减少市场上的美元数量。

普遍预计,美国年内缩表的概率非常大,如果加息+缩表,那就代表美国开始实施全面紧缩的货币政策了

美联储预计今年起开始缩表,起初每月缩减额度上限为60亿美元国债、40亿美元MBS;缩表规模每季度增加一次,直到达到每月缩减额度上限300亿美元国债、200亿美元MBS为止。

图片来自高盛研报

规划得都挺好,只是什么时候开始执行,还没定呢。

转载请标注来源于有故事的“钱小姐与财先生”(xiaoyesc),侵权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