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房当成主流市场供应方式

共有产权房当成主流市场供应方式
2017年09月23日 12:20 中国房地产报

共有产权房作为新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力推进,在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并宣称5年供应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之后,住建部也发文力挺北京、上海的共有产权住房制度。

共有产权房与租赁房(含公租房)和商品房一起,构成新的住房供应体系的三驾马车,承继了上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初期的“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设计理念,即政府让渡一部分土地收益,提供低价产权式住房,保障中低收入者住有所居,同时摒弃了经济适用房,乃至其后的限价房、两限房、自住型商品房的一些制度设计缺陷,明确政府在住房产权中的份额,明晰产权,保证中低收入购房者以能够承受的价格拥有自己产权住房的同时,通过对购房资格的严格限制,以部分产权制和半封闭的转让机制,抑制炒房,不让福利性住房成为个人牟取暴利的工具,同时也确保政府让渡的土地权益(也是全体人民的权益)不被个人占有,并有各方利益均衡的退出机制。在覆盖人群上,摒弃了原有的政策性住房与户籍挂钩的做法,以收入和是否拥有住房为纲,覆盖在本地长期居住、就业的人群,尤其是对“新北京人”“新上海人”特意留出一定的比例给他们,凸显了共有产权房的普惠性和保障性。

可以说,共有产权房是更加完善的政策性住房,升级版的经济适用房,也是升级版的自住型商品房,既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主流购房人群)的住房需求,又能够在制度上抑制炒房,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目标。

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共有产权房能否真正在市场层面形成实质性的大量供应,让渴望拥有自己住房的刚需购房者能够不那么困难地买到共有产权房,从而真正改变市场预期,抑制房价上涨的趋势。

之前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之所以不成功,除了制度本身的缺陷之外,在供应上未能达到足以改变市场格局的规模也是重要的原因,经济适用房、两限房这种政策性住房的缺位,导致商品房成为主流,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被越炒越高。之后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在制度设计上也很有创新,但问题就是供应量太少,排队摇号几百人几千人抢一套房,中签难度比中彩票还难。这样的政策性住房,虽然价格亲民,但需要的人买不到,只好千军万马往商品房涌入,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共有产权房要想成功,供应量是关键。按照北京市的计划,共有产权房未来5年每年平均供应将达到5万套,按照现在北京每年商品房成交量10万套来计算,占了一半的比例。达到这样的供应量,对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满足刚需人群的住房需求无疑是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共有产权房的供应,关键在土地,前面的路怎么走,关键看政府的决心。下定决心走“让人民有获得感“的民生导向之路,这条路就会越走越宽,因为安居方能乐业,人民居住需求解决了,工作才能更有自信,才能释放出创造财富的潜力,各行各业才能更有活力,经济才能更好,经济好了,政府的税收也会更高。以产业活跃带来的税收增长替代土地财政,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