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舟南:头脑发热 急冲5000亿不是绿城的风范

曹舟南:头脑发热 急冲5000亿不是绿城的风范
2017年12月09日 16:50 中国房地产报

“现在,我想得更多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安身立命的平台,做得健康点,不要老是风声鹤唳的,说公司危险了,资金链断了,撑不住了,让大家很安心。”

中房报记者 马琳 梁笑梅 杭州报道

过去几年,因为战略偏激进,每次调控,绿城中国(以下简称“绿城”)都徘徊在生死边缘。但这次已有不同,绿城以积极的拿地姿态站在了动荡市场的对面。

进入11月份,它首先在北京发力,以86亿元总价、20%自持面积击退平安、保利联合体、万科联合体等实力对手,拿下石景山区五里坨住宅地块。此后,上海松江区永丰街道1.64万平方米土地也被绿城以6.02亿元收入囊中。

这些城市地块的拿下对于绿城而言都将是革命性的。

“拿这块地时,我在北京呆了一周,找了大量人去谈。不过,这一仗极奇漂亮,也证明年初我们制定的反周期策略机会来了。”绿城中国执行董事、行政总裁曹舟南言语中透露着兴奋。

曹舟南是火线上阵。绿城在经历了各方博弈后终于在2014年年底迎来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这一大股东,但却是一幅低迷的图景:动荡的人心、分裂的体系、低迷的业绩、未知的管控模式与前程。

到了2016年,绿城顺利完成千亿夙愿,曹舟南力挽狂澜,其中的艰辛难以言说。“关于绿城的发展我每天都在想,甚至做梦的时候都在想这些事情,包括我父母都在讲,你是在用命在拼啊,我说你讲得对,这三年间不用命拼,哪有绿城的今天。人努力,天帮忙。”

绿城混改这3年,不仅使它们一步步走了出来,实施了严格的法人治理结构,资金充裕,土储充足,且在轻重资产融合发展的状态下,发展也更加稳健。按照曹舟南的设想,各方面发展得理想的话,未来绿城有望触碰2000亿元规模。

“我这个人心气很高的,绿城这个品牌是宋总打造出来的,起码宋总在有生之年我不希望让他看到这个品牌砸掉;不但不能有这样的结果,还希望让他看到另一面,他的品牌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它的品牌值在不断的提升。”曹舟南表示,宋总现在对绿城的看法我也很在意的。

绿城从过往走了出来,也希望以更加稳健的姿态面对未来。

对于行业的发展,曹舟南也表示,企业通过获取高价地以博取未来的高房价的模式已经不行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新的调控下,我们必须要对这个开发模式进行破坏,从你自己的心里破坏掉。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就是你的产品溢价能力。任何一个企业抛开核心竞争力去做,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制定的反周期策略 机会来了

中国房地产报:最近,绿城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反周期”拿了些地,印证了你在年初的计划与说法,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曹舟南:最近我们在北京、上海、杭州出手拿了些地,特别是直到北京那块地拿下,我知道市场已经没有钱了。我们原来准备溢价在40%或者50%,之后出现拐点再拍自持,但那天溢价到19%,就直接进入拐点了。这一仗极奇漂亮,也证明年初我们制定的反周期策略机会来了。

今年我们投了700多亿元拿地,这是市场给绿城的机会。在去年的土地市场中,绿城没有拿过多的土地,当然股东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那么高的现金仓位,那么低的土地储备,为什么不去拿地?在年初的时候,我就对团队说,面对市场中的机会,一定要稳住,特别是去年,如果我们出手拿了地,只要有一块地套住,绿城就再也没有今天这样的机会了。

我个人判断,到明年二季度逆周期还会出现,会有新的拿地时机。

中国房地产报:在限价以及限购严厉的北京市场,绿城会怎么打造这个产品?利基在哪里?

曹舟南:这次,绿城中国反周期在北京石景山区域拿的土地,可售货值约有186亿元,未来计划设计成第一居所。

实际上,拿这块地时,我在北京呆了一周,找了大量人去谈。拿下后,我们又召集了30多人开会,一直开到了凌晨3点多,研讨产品,最后决定做一个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因为限价5.2万元/平方米,我们会推出一个绿城的创新产品。当然,我们对这个项目的利润也是有把握的。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绿城在融资方面、资金成本方面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有没有什么资金成本降低计划,或是一些渠道?

曹舟南:目前绿城中国的负债率还在下降,半年报是58%,10月份降到了43%,是史上最低。这3年来,绿城对债务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将一年到期、两年到期的短期债务全部还掉,有息负债下降了200亿元;长期债比例则在大幅提升。从明年开始,绿城的着力点将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现在我们的持有物业还是偏高,下一步计划将这些物业做些处理,最近也在和香港几个上市公司沟通,计划推出酒店类REITs产品。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绿城的土地储备情况如何?

曹舟南:现在,我们的投资仓位到了3577亿元,再加上代建这一块接近3000亿元,现在有6577亿元可售货量。换句话说,明后年仓位已经很满了。

实际上,在运作中我们也是将土地控量满足两年的量,如果满足不了两年,就达不到规模,但超过两年就有风险,这是有非常严格的逻辑关系。当然,市场有机会的时候或在土地严重低估的时候仍会出手拿地。这就是选择性投资,甚至是捡漏。

充分实施了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房地产报:至今年12月底,中交集团已进入绿城3年,这3年它为你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与变化?

曹舟南:到今年12月底,中交集团进入绿城中国就已经整3年了。中交集团进来后,绿城中国成为了混和所有制企业,现在的股权结构是中交集团持有28.9%,九龙仓持有25%,绿城创始股东持有18.5%,流通股为27.6%。

中交集团进来后给绿城中国带来了几方面的影响与改变:

一是,中交集团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因为中交集团单一大股东的存在,所有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都认为,绿城中国的运营风险没有了,国家金融机构在融资贷款、资金支持等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优惠,现在我们手中的授信规模有2000亿元,实际上我们用得很少,也就500亿元,且融资成本降到了5.3%。中交集团进入之前的融资成本是7.9%。

二是,中交集团作为央企在管控中体现的理性与法制化。在绿城推进混改的过程中,国资委非常重视我们的改革情况,国资委、中组部领导都来调研过,了解绿城实施混改的真实想法、体会及经验,我向国资委几次表达了这个观点,3年来,绿城混改最大的收获是切切实实地实施了法人治理结构,几大股东都是很克制地提出对于公司的发展意见与建议,并且股东们所有的意见与建议一定是拿到董事会中进行决议,决议后再由经营班子执行。这个治理结构其实是很难的,也是混改最大的与真正的魅力所在。

三是,在海外资源方面给予了绿城很多支持。目前,中交集团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03位,在全球189个国家有业务,影响很大,带给绿城中国很多资源,比如我们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接洽了一些土地资源,在中交集团的引领下布局更好的未来。

四是,中交集团在领导艺术、思想方式,以及在政策贯彻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这也对绿城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在行业把控、政策方面贴得比较牢,比较贴近市场,可以顺势而为。

中国房地产报:在这个过程中,绿城中国如何平衡中交大股东的规模要求、九龙仓的务实需求以及绿城原有的品质需求?

曹舟南:对于规模问题,以前我并不怎么重视,总认为“规模”这个问题较虚,但非常遗憾,也不得不承认,我现在也重视规模了,因为绿城中国在香港上市,投资者就关注规模,尽管几次在业绩会上强调,希望香港投资人关注企业有质量的增长,不要过于关注规模,但这种状况很难转变。而且到了地方,各级政府也会问你的规模;客户也会通过规模,来判断公司的可信度和保障度。

绿城这几年的规模还是可以的,去年达到了1139亿元,不出意外,今年有望达到1400亿元,明年甚至有机会再上一个台阶。规模方面,中交集团的领导是满意的,我们的行业排名也在前十。

在盈利能力方面,绿城投资了147个项目,代建有181个,一共382个项目。通过分析对比,今年我们的毛利率会达到28%,目前行业平均水平在23%左右。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利润会比去年有较大的增长,今年也计划分红。

绿城中国的代建业务发展也较为理想,在不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能达到5%利润率,这两年来,没有几个项目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一定是我们的品牌与管理能力得到市场认可的结果。

在品质方面,我还是坚持这样认为,做企业一定要传承老绿城20多年的品质追求。现在宋总对于绿城中国在产品传承、创新、改良等方面都很满意。

原来以为多个大股东共存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困惑,但3年下来感觉非常好,绿城已全面进入良性状态。

这三年不用命拼哪有今天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绿城过去几年面临的危机你怎么看?

曹舟南:绿城是宋总一手打造的,如果这个孩子还能活下去,他一定不会卖。当然,这其中也表现出绿城在以往的财务运营方面隐藏有很大的问题,我也在其中也花了很多精力。感谢上苍,给了我们过去三年这样一个市场,如果是现在这个市场状况,不管是什么曹舟南王舟南,神仙都没有用。过去三年,绿城将在三四线城市的最难卖的库存量去化了790亿元。这也是绿城如今现金流充裕的原因。人努力,天帮忙。

中国房地产报:这几年执掌绿城中国下来,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曹舟南:市场很给力,股东也很支持。股东对于经营层基本完全放心,如果股东填乱的话,按照我的个性的话,肯定是很难做下去,很多事情也实现不了。

这几年最大的感想对于我个人而言,一是财富累积也差不多了,职业生涯中也证明了自己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现在,我想得更多是希望给大家一个安身立命的平台,做得健康点,不要老是风声鹤唳的,说公司危险了,资金链断了,撑不住了,让大家很安心。现在很多房企都被传这个那个,但没有听说绿城有安全问题。希望作为掌舵人,把这条船开得稳健点,把不确定因素、风险考虑得多一点儿,让大家有个安心、稳定的安身立命之所。

二是,绿城这个品牌是宋总打造出来的,起码在宋总有生之年我不希望让他看到这个品牌砸掉;而且我这个人心气很高,不但不能有这样的结果,还希望让他看到另一面,他的品牌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它的品牌值在不断的提升。宋总现在对绿城的看法我也很在意的。

中国房地产报:什么时候运营企业感到艰难?绿城现在什么样业务或事情是你最为担心的。

曹舟南:于我而言最大挑战倒不担心宏观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这倒不是我的能力有多强、水平有多高、预判能力有多强、看得有多准,我老是和我的团队讲,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市场、企业内部的运转、人,甚至做梦的时候都在想这些事情,包括我父母都在讲,你是在用命在拼,我说你讲得对,这三年间不用命拼,哪有绿城的今天。

用心用情极致后,我对外部的变化倒不担心,主要是担心团队。

中国房地产报:团队方面你主要担心什么?希望他们怎么做?

曹舟南:尽管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团队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职业化水平较高,特别是在工程领域的专业性很强,但他们的意识还需要加强,需要对进入的每个城市,拿到的每块土地,购买我们物业的每个客户,是否有充分尊重的意识;各个城市的总经理对于团队是否用心用情在全部投入,我觉得我们的团队在这些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比如,绿城刚刚进入西安,我们要对这个城市进行充分的尊重,这是一个有很深文化积淀的城市,我们要对这里及这里的客户进行充分的尊重,这才是绿城的生存所在与价值所在。只有尊重,才能用情用心,甚至用生命去运作。

必须要对原有的开发模式进行破坏

中国房地产报:很多企业都已经提出了2000亿元、3000亿元的增长计划。绿城中国有没有类似的计划?

曹舟南:我是学财务的,学财务的人有一个毛病,会偏稳健,不喜欢激进。我早就讲过,绿城的规模保持在1200亿~1500亿元,在曹舟南团队手上不会超过2000亿元。我认为,假以时日绿城集中暴发会在2019年,随着利润积累、资源积累,可能会碰2000亿元规模。但绿城将永远是最稳健的公司,如果有一天头脑发热向3000亿元、5000亿元去冲,也意味着生死存亡,就这么简单。

宋总有时也会提醒我,他说,“我们曾经经历过行业的巨变,做事要做得更稳健”。现在我们拿的地测算过了,就算房价下降30%,我们也有抗跌能力。

中国房地产报:对房地产的未来局势,你怎么想,如何干?

曹舟南:面对未来的宏观市场变化,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走。实际上,在2015年下半年,绿城中国已经提出我们的产品要回归居住属性。绿城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是营造能力。这也是未来房企要重点关注的,抛开这一点,靠投资、规模,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另外,今年绿城中国的1400亿元中,其中投资产生的有1000亿元,代建300多亿元。如果明年下半年市场继续往下走,同等规模房企,我的公司会比其他公司安全1/3,甚至50%,因为我们的发展不是靠硬投资,这里面有轻资产的支持。同时,做好绿城房产、代建、资产经理、小镇、理想生活集团。另外,计划延伸到房地产产业链前端,甚至参与到这些企业的IPO,不断的地渗透发展。

绿城要把房地产整个产业链从重资产到轻资产都做一遍,我认为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绿城具备加快轻资产布局的实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