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认为房价不会跌,这就是最大的国情!

九成人认为房价不会跌,这就是最大的国情!
2017年09月13日 18:20 地产情报站

撰文丨凯风(本文转自房屋屋,ID:its-home,不代表地产情报站立场,已获授权,欢迎关注)

每逢暴涨尾期,房价上涨还是下跌,总会引发无数争论。

其实,在一个投机性泛滥的市场里,衡量楼市冷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那就是市场情绪。换句话说,有多少人相信房价会跌,又有多少人相信房价会涨,这是判断行情再简单不过的指标。

央行每季度都会公布一份城镇储户调查报告,其中涉及居民对于下一季度的房价预期,我们梳理了过去两年的房价预测数据,来告诉你,为何在中国房价上涨容易下跌难。

不久前,央行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根据该调查,仅有9.6%的居民认为房价会下跌,而在今年年初时,这一数字还是10.6%,更早的201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是17.6%。

短短两年时间,相信房价会下跌的居民比例,从17.6%降低到9.6%,降幅接近一半。其实,即便在楼市哀鸿遍野的2015年初,相信房价会持续下跌的也只有17.6%,也不到两成。如今又进一步收缩,看空的人真正成了市场上的少数派。

要知道,这其间,还有层出不穷的楼市调控手段出台。2016年10月十多个城市同时出台限购限贷等措施,随后又逐步升级为限购限贷限价的组合拳,2017年,接近40个城市又出台了新购住房2-10年禁卖的新政策,再加上银行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楼市政策真可谓“史上最严”。

然而这一系列层层升级的政策,并未逆转市场的预期。相反,有意思的是,每逢新政策出台,都会引发一场彻夜的抢房大战。限购政策出台之前的网签热、离婚热,都是这种情景的真实写照。

这恐怕就是最真实的市场情绪,也是再现实不过的国情。

要知道,这还是一向被诟病在真实性上存疑的官方数据,如果放在门户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里调查,看涨与看跌的比例恐怕会更加悬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往近了说,这两年从一二线到三四线的普涨,让几乎所有居民都接受了房价持续上涨的现实。要知道,就在一两年前,各地都还在忙着去库存,几乎所有城市都松绑了限购、放松了首付、宽松了贷款,甚至还有地方发文发财政补贴呼吁农民工来接盘。

没想到的是,一转眼间沧海桑田,库存突然变得紧张,限购又集体回到了公众视野,卖不掉的房子突然成了抢手房,而且价格越高抢的越激烈。在部分一二线城市,一度还出现恐慌式抢房,业主坐地起价,一夜反价十万甚至几十万的比比皆是,业主彼此之间互相竞价,不断抬高房价的上限,唯恐即将到手的财富被别人抢走一样。

往远了说,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子就成了经济中弥足重要的一部分,成了经济发展难以割舍的重要支柱,成了地方政府爱不释手的土地财政来源,也成了让所有国民都犹如吃了鸦片般兴奋的财富增值来源。

另一方面,房地产具有金融属性。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有一到两成的自有资金,套取大量的银行贷款,来完成击鼓传花的杠杆游戏,放大的杠杆让房企赚的盆满钵满,也让风险转移到了整个金融体系。对于居民来说,用两到三成的首付贷款买房,这就无形之中让居民加了杠杆,随着房价不断暴涨,杠杆也在不断膨胀,风险也在不断郁积。

正是在这种利益与金融风险的双重捆绑下,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而政府也不得不在背后为其提供刚性担保。既担心房价过度暴涨,又担心房价下跌,所有的政策都在这两极之间摇摆。

2008年房价大跌之下,四万亿横空出世,接着就有了2009年的大涨;2014年楼市低迷时,去库存席卷而来,接着就就有了2016年以来的大暴涨。

大多数人也正是看到这种无形之中存在的刚性担保,才敢于在房地产市场里不断放大杠杆。如果冒险的代价不过是政府来收拾残局,那么冒一下险又有什么问题?

刚性担保不是个新名词,与此对应的概念叫做“刚性泡沫”。刚性泡沫有马太效应,担保越来越多,国民的预期就越来越高,以至于到了最后,无论是调控还是表态,都不再有人信。

与此同时,所有购房者都形成了“能涨不能跌”的信念。房价一旦出现局部调整,拉横幅、砸盘、退房就会成为时代变调三部曲,这在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楼市里都不是新鲜事。

一边是“一二线城市永远涨”的强预期,一边是“房价能涨不能跌”的信念,绑架与自我绑架,将房价推得越来越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交流请加此微信号:weibamm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