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00,一万家就是300万,领蛙或是下个摩拜

一家300,一万家就是300万,领蛙或是下个摩拜
2017年08月30日 21:35 锌财经

领蛙创始人胡双勇

“3天开个店,2个月回本,线下流量重新聚集。”

这是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半年前对办公室自助便利店项目的判断,这也是对该新物种的首次深度报道。

一语成谶。报道出去后仅三天,全国各地106人找过来,想要加盟或者偷师。他们的普遍反馈是:“容易盈亏平衡,又是稳定流量入口,是门好生意!”

当时潘越飞还有一个判断,叫做“你做好军备竞赛的打算了么”

同样成真。拿到千万人民币的“咕哒猎人”突然宣布解散;一度账上只剩几十万的领蛙,半年后估值数亿;阿里系、美团系、点评系大玩家,纷纷入场。深水下的暗斗即将浮出水面。

为什么?办公室自助便利店,看似是个低门槛的好生意,实际却是考验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新零售风口。

01

从闷声发财到成为“风口”,投资人都看不懂

还是先算一笔账。

领蛙自助便利店货架成本现在是300元,客户开拓、维护、物流、综合调度成本400元。单店平均覆盖100人,日均流水130元,上海地区毛利润35%,即每天赚45.5元。(300+400)/45.5=15天,距离半年前的2个月回本,速度提升4倍多,公司估值也从那时的几千万到了现在的数亿。

成本和利润

“我当初的判断是,商业模式肯定是成立的,但没想到起来得这么快。”即便看好办公室自助便利店这一形式,这半年的发展速度还是让潘越飞很感慨。

据锌财经统计,2017年3月,我们关注到这一行业的时候,类似企业不到10家,现在,这一数字已超过30。

七只考拉,原来回家吃饭团队做的,目前在北京;猩便利,原大众点评高管出来做的,目前在上海及周边几个城市;果小美,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做的,在成都;小e微店,北京原来做O2O团队转型做的,目前覆盖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冲着快速回本,又是线下新流量入口,一批新公司迅速跟风进入。

“两年前我们做的时候,还没有什么新零售的概念,也没有流量入口这一说法。而且在半年前,没什么人关注这个行业,但现在资本和巨头都已经入局,整个行业太热了!”天使轮投资人老顽童告诉潘越飞,“我们只是纯粹从用户需求出发,结果等来了风口。”

事实上,是资本寒冬推了一把。领蛙最初是为办公室提供零食采购的,“但2016年资本寒冬,许多企业收缩成本,我们也开始拓展C端市场。”领蛙CEO胡双勇说。2016年7月,智能选品系统经过近6个月研发后投入使用,便利店业务也正式上线。那时最差的情况是,账上只剩几十万。

当时这个市场就被低估了,投资人都看不懂。他们的顾虑无非是,觉得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进来,会不会成为一个分散型市场。”

02

今年年底,两三家遥遥领先;明年三四月,第二梯队基本挂掉

这是该产业目前最大的误判。

把货架搬进公司,看似很简单:货架差不多,铺设成本差不多,每个货架都能赚钱;大家打法也都一样,市场容易很分散。

但提及未来半年的发展趋势,投资人老顽童表示:“资本进入后,明显加速,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有三家左右遥遥领先,其他处于第二梯队。到明年三四月份,第二梯队基本挂掉了!”

决定生死的,是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管理。

自助便利店系统

小影,使用领蛙货架1年多,7月人均消费78.7元,人均复购14.6次。“我们每月会有10000左右的采购费,员工再额外支付5000-6000左右。”行政经理方小姐说。

据方小姐介绍,小影目前在定价上采用免费福利+折扣福利的形式,损耗由公司兜底,而采购、分拣、配送、上架全托管给领蛙。

“之前都是我们自己采购,由领蛙配送。现在全交给领蛙,他们有后台数据,有客户经理,没货了直接补,一周2-3次,比较及时,也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而且领蛙在价格上更便宜,扫码体验更佳,界面也更容易操作。还有一点做得蛮好,就是与市场价的差价,会在员工下单时,以 ‘公司补贴x元' 的形式呈现。”集时总经理王东瑜说,他们最初用的是好品,在年初换上了领蛙的货架。

而这,正是领蛙把单点交易额做到行业第一的原因:基于数据化驱动的精细化运营。

“该放什么,不该放什么,什么时候进货,什么时候销货……包括商品的结构、选择,客户的响应速度,BD的速度、质量、密度等等。”胡双勇说。

“比如客户服务方面,每个客户都有一个专属客户经理,通常一个客户经理可以服务50-80个客户。从客户需求理解,到下单,再到之后的配送、上架、后续服务,客户经理全程负责,并且有一整套的SOP流程,确保客户需求及时得到响应和满足。这些,都是根据销售和运营数据不断进行优化的结果。”领蛙CSO张苏琴这样解释。

而之前被反复提起的带摄像头版本,也已覆盖100多个公司。“主要还是用在对于客户行为的抓取和分析,就是围绕着客户体验,去分析客户行为,通过数据化去做最优化的选品结构。”

据统计,目前领蛙点位达数千个,客户留存率是95%,老客户转介绍也有10%。

“但中间环节我比较担心。商品更新时,列表相对模糊,而且是人工操作,很容易存在商品差。”王东瑜补充道。

类似的情况在小影已经发生过:“比如他们仓库上个月换人,就出现过两次错误。之后没再发生过过。”

方经理口中的仓库换人,发生在领蛙与供应商交接合作的那一阶段。

“自建物流体系是最合适的,这能保证我们在最初阶段给到客户一个最好的体验和响应速度。”胡双勇说。

目前,领蛙已与合作久达2年的供应商王总达成战略合作。

“之前是我们把货送到他们的总仓,他们自己配送。现在他们想把网点做得更轻,也在和我们商量能不能区域性地共同来服务,在杭州、上海,我们都已进行尝试。”王总在锌财经问及供应链情况时提到。

他给领蛙提供的品类大概是100个左右,频率在一周一次到两次,供货的量不定,但给的价格非常优惠,“他们(领蛙)能比其他零售商多15-20%的毛利。”

即使其他竞争者找过来,王总也没答应供货,“现在和领蛙的合作也挺好,没必要。”

03

能做现金流,也能做c端流量变现,但这个行业仍有风险

“零售不是暴利行业,而是个非常精细化的行业,你要把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这些细节在胡双勇眼中,是客户体验的提升,后台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结构的下降。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看了一圈自助便利店后,给出的技术判断是:“不要以为铺货架就是基础,其实结算系统、用户分析系统、货品分析系统、物流系统,至少四个IT系统才是基础。”

“而且技术不是什么门槛,有个牛逼的技术团队,2个月也能做出来。这个行业的门槛主要还是在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整合上,这是要花时间的。包括现在入局已经比较难了,新入局者不能把损耗率、单货架产出控制得很好,这是他们迈不过去的坎。”老顽童说。

在他看来,已经连续拿到志拙Pre A轮、和长岭A轮,累计数千万元融资,资金储备充足的领蛙,会是最后生存下来的三四家之一,而公司内自主便利店未来最大的想象空间在于:在互联网这个情景下,用户的获取成本极高;在办公室这个场景下,货架成本被摊薄,流量的获取成本极低,接近于0。

这也是老顽童投资的主要原因,包括他参与的蚂蚁鲜生,主做办公室内自助鲜食,一个月做了100个点位,平均单点位产出200元,毛利33%。

办公室内自助市场,被资方看好的原因是:货架本身就有稳定现金流,就应该回归商业本质,专注把这门生意做好。

看似怎么走都有出路,但那些在牌桌上的,还是会面临下场的危机。

第一,是资金链断裂。

“咕哒猎人,他们是很典型的创业公司,看准了项目,选好了模式,在拆解和落地的过程中,资金链断了。”同样切入办公室自助便利店的好品销售经理刘乾坤说。

“一旦融不到资,这个模式很难活下去。”

第二,是同行的恶意竞争。

“现在已经有人在线下抢客户、搞补贴了。我们最怕的局面就是,大家都设进场费,一家300,一万家就是300万,就像当初的滴滴和快的一样,谁都烧不起。”

第三,是团队的发展。

“供应商,货源都没有问题,但7月,上海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后面的服务跟不上客户的需求。”据了解,领蛙已进入杭州、上海,团队人数近200,除了技术、运营和推广,剩余70%多都是BD人员。

“随着BD速度的不断提升,怎么降低对人的依赖,提高人的效率,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张苏琴说。而这,得靠背后的技术驱动。

在被问及公司内自助便利店有多大市场时,胡双勇的回答是:一线城市,基本上北上广深的企业量,都在200万个左右,二线城市都在40万个左右。企业量有多大,这个空间就有多大。

成为线下流量入口还是回归商业本质,年底出现一次大洗牌还是一轮新爆发,锌财经将会持续关注。

—End—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