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的口号下,为什么互联网仍旧救不了传统企业

万物互联的口号下,为什么互联网仍旧救不了传统企业
2017年11月01日 08:46 锌财经

最近,黄渊普搬到了上海。

这位可能是中国最懂传统产业的年轻内容人,在看了近20万家中小型企业后,选择了逃离北京:“长三角的制造业很有看头。

五年前,我认识黄渊普的时候,他已是分析师里最懂内容的人,这个跨界身份,隐喻了他五年后的新角色:要用跨界思维去超越问题本身。

作为亿欧网创始人,他每天会拜访1-2家传统企业,去聊O2O、共享经济、互联网+等,他在新商业企业家圈子里,像融合者,多过一个新媒体创始人。

因为,“线上和线下的商业融合,一直是产业升级背后的主线。

和老黄喝一顿大酒,犹如经历了一遍新商业一线战场的炮火轰鸣。

01

传统企业是被饿了很久的胖子

黄渊普的兴盛之地,在中国广袤的二三线城市。

“不知道虎嗅、36氪、钛媒体(这些行业知名的商业媒体),更不知道我们。”老黄回忆,自己初入传统行业,试图布道商业新知的时候,处处碰壁。

虽然他从不承认亿欧是媒体,但亿欧一开始“线上内容,线下办会”的做法,是十足的新媒体标配。

2014年的黄渊普,连房租都交不起的情况下,试图从著名分析师转型成为传统产业布道人,青龙老贼开创的中国第一个自媒体联盟WeMedia还有2年就会上市,罗振宇再次把800万会员费一次性卖掉,我(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从内容行当跳入互联网产品的大坑……正是中国内容产业新生力量大动荡的时间点。

结果,“他们都不太知道的。”黄渊普说传统企业,尤其是南京、厦门等二线城市,对创投、对内容的认识并没有预期的高。

因为,内容已经成了所有人的标配,就好像20年前,要找个打字员没那么容易,但现在是个人都会用键盘。

老黄的意思是,亿欧只不过用了内容打法,借助O2O的兴起,从内容切入这个市场。

而企业服务才是亿欧的核心。

“线上和线下的商业融合,一直是产业升级背后的主线。”老黄的说,所有的企业都在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AI,只是表象端和概念端的突破。

而传统企业经济实力足够支撑这些需求,就好像一个胖子被饿了很久,终于见到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

“每个行业都在变化,一旦产业发生巨变,新势力起来,一定需要新的机构去服务他们。”新商业如此,新媒体也如此。

以国内创办最早的糖酒食品周刊杂志为例,从1993年的《华糖商情》到如今《糖烟酒周刊》,一年有三个亿的收入,微信号、网站早都是标配。

期刊名的改变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不变的是拥抱新商业的态度。

亿欧说自己不是媒体的道理就在这。在它背后,不是媒体圈的嘴炮和创投圈的泡沫,而是过去30年来,国内无数的中小型企业的转型渴求。

渴求,一直都强烈到超出预期。

02

蛮荒时代存下的第一桶金

2017年,北京,三百名传统企业高管齐聚在一个培训活动上。

整整2天时间,16个小时,每个人都为这活动花了8万块钱。一场活动下来,营收超过2000万,比不少三板公司一年赚的还多。

这就是传统企业对转型渴求的强烈程度。

只要企业活着,咨询自己的企业如何保持不死的需求,就不会停止。

这就不难理解,像麦肯锡一年超过70亿美元营收从何而来,又为何一做就是将近100年。

黄渊普是咨询公司凯盛融英旗下最抢手的专家之一。那些传统企业老板,花了60万一年的年框费,不过是为了找他问问,别家都怎么度过转型难关的。

找美团问外卖怎么做;找若琪问人工智能到底有什么杀伤力;找阮昊问什么是最流行的工业设计;找青岛红领问智能制造要付出什么代价……传统行业的渴求度,在新商业冲击下达到了一个顶峰。

“高铁站,飞机场,你看谁在打广告,还是家居(那些传统行业)”黄渊普说,仅在广东地区佛山的大街上,传统家居生产商过亿利润就能找到很多。

就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

传统企业在改革开放30年的蛮荒时代,存下了第一桶金,但是要保住这桶金,成了一代人共同的焦虑。

焦虑不能只靠听,来化解。

03

第一个半年被干掉,第二个一年被干掉,第三个才留得下

“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传统行业招进来的第一个互联网负责人,一般半年肯定会被干掉,第二个一年多也会被干掉,第三个的时候就会好很多。”

黄渊普说,他认为的转型升级曲三部曲,分别是认知升级、工具升级、人才升级。分别对应他的亿欧网、企服盒子和未来将推出的人事服务。

“在我看来,最牛逼的公司,就是人才公司。”黄渊普说,清政府转型就是很好的例子。

首先,要有人睁眼看世界,看到世界的变化,最新的科技,当时,那批人是魏源和林则徐;然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是洋务运动中进口的西方坚船利炮;最后,要变革的是组织文化。

老黄说,显然,清政府没有做好第三部分。

事实上,企业的决策权,那支签字笔还在老一辈的手里。

锌财经在之前的企投家系列报道中提到,虽然80后的新生代企业家势力正在崛起,但是,真正的话语权还处在交接的过程中。

“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只能一步步来。”老黄说,更重要的是,得有方法论和技术的支撑。

那么都有了以后,传统企业转型一定能成功么?

要假定有失败的概率,但即使失败,也要陪他们走完。”老黄,喝了口酒,显得有些悲壮。

老树发新芽,活下来的其实已经不是那老树。

Q&A

Q:听说,你在上海买房了?

A:我没买房子啊!我又没卖股份,哪里来的钱买房子,上海的房子是租的,月薪也就是公司平均水平。未来,我会把手里大部分股权做成期权池,给和公司一起成长的人。

Q:有考虑过,万一公司经营失败后怎么办?

A:可能会再回去做媒体,但是,有了把亿欧从0到1,组件公司,管理百人团队的经验,事实上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Q:新媒体还有什么机会?

A:产业媒体!只要一个产业发生巨变,新生势力一起来,那个行业就有第三方的服务的机会,哪个行业不是在发生巨变。

文∣二楞

编辑∣强强

摄影∣黄硕

©本文版权归“锌财经”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