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曾比肩腾讯如今转型四处碰壁,靠玩客币能翻盘?

昔日曾比肩腾讯如今转型四处碰壁,靠玩客币能翻盘?
2017年12月08日 19:20 品途资本论

岁月是把杀猪刀,不仅是形容人的变化,同样适用于互联网行业。迅雷,这家昔日的互联网巨头屡屡错过机遇,却因为“内讧”重回大众视野,令人唏嘘。

来源 | 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 | 谢伟

最近,迅雷和迅雷大数据之间的“口水战”备受关注,双方互相揭短,火药味十足。区块链、玩客币、ICO、骗局、内斗等一连串的关键词冒了出来。这家已经渐渐远离大家视线的昔日互联网巨头公司以这种方式重新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实在令人唏嘘。

迅雷股价更是受到了“内讧”的直接影响,仅仅四天就从最高每股27美元跌至12.8美元,跌幅达到53%。而此前由于玩客币的带动,迅雷股价一度猛涨。

双方早已“埋雷”

事件始于11月28日,迅雷发布公告表明要撤销迅雷金融等品牌的授权,随后迅雷大数据奋起反击,爆料迅雷玩客币是变相ICO、非法集资。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服。最终12月3日晚,这场轰轰烈烈的内讧大战在迅雷高级副总裁於菲的协调下,达成了共识。

最终的结局是大数据公司管理层将回购迅雷在大数据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更换名称从迅雷品牌切换到“摸金狗”品牌开展业务,迅雷高级副总裁於菲将继续负责协调迅雷和大数据的合作。令人疑惑的是迅雷对于於菲的态度,因为之前公告里还提到,“大数据的实际控制人於菲,涉嫌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司财产,迅雷已开启内审调查。”

回顾“口水战”的言论,其实很难判断到底哪方占理。实际上双方争论的焦点也是不同的,迅雷强调的是要收回迅雷大数据的品牌和商标,而迅雷大数据的重点是在迅雷的“玩客币”并不是所谓的“区块链”技术,而是属于ICO。

双方的“雷”其实早已埋下,迅雷曾表示已经失去对于迅雷大数据的监管和控制,作为出资最多的一方,目前却只有28.77%的股份,而且没有董事席位。迅雷大数据规定50%股份的股东就可做重大决策,迅雷被排斥在他们的决策之外,但迅雷大数据仍然在使用迅雷的品牌做金融产品。令迅雷感到不安的是,金融产品风险性大,但迅雷没有能力监管大数据的产品。

迅雷大数据在此前因为金融违规产品被质疑过,“迅雷爱交易”宣称“10秒开户30秒入金”、“40倍杠杆高”、“24小时随时提现”,在3月末因为涉嫌微交易被彻底关闭。目前大数据公司的主要业务有迅雷金融、迅雷易贷和迅雷小游戏,迅雷认为这些业务存在金融风险,尤其是“迅雷易贷”,属于现金贷产品,运用了“砍头息”这种模式,还曾被爆料涉嫌向大学生提供房贷。

玩客币到底是不是ICO?

从今年的三季报来看,迅雷包括云计算在内的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到2080万美元,同比大涨64.9%,其中“云计算”的贡献非常可观,收入同比再次翻番。云计算之所以有如此强势的表现,跟在三季度迅雷推出的最新硬件产品“玩客云”有直接关系,迅雷形容玩客云的热度为“创下京东首发1秒售罄等多项纪录”。

“玩客云”的热销,又跟“玩客币”紧紧联系在一起。什么是“玩客币”?其实就是一种数字货币,官方的解释是“玩客云共享计算生态下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原生数字资产,它的产生过程与玩客云智能硬件、共享CDN的经济应用有强关联,必须通过玩客云智能硬件分享网络带宽、存储空间等资源来获得。”

用户可以通过购买“玩客云”矿机来挖矿获得,获得的“玩客币”可以用来兑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时间,玩客币成为热门产物,由于有很多人收购和卖出玩客币,价格一路走高,最高已经超过8元,按照玩客币最初的价格,推出仅仅40余天,就涨了约80倍。

“玩客币”相当于迅雷体系内的支付货币,类似于Q币。但是为什么玩客币从推出之时,就被市场质疑为变相ICO?ICO这个词可能会有些陌生,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缩写,首次币发行,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解决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

大家应该对“比特币”并不陌生,玩客币的玩法其实和比特币很相似,总量12亿个,产量以365日为周期衰减,每次衰减50%,即开挖得越早获币越多。迅雷在推广玩客币的时候,借用了虚拟货币的噱头,以此降低了推广玩客云硬件费用,同时也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吸引投资者。但是设置的玩法又与比特币过于相似,而政府9月份正式叫停了数字货币和ICO之后,玩客币正好完美的替代了比特币,成为了单纯的炒作投机。

玩客币在几家海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线后,便有了市场价格,从此,“味道”也就变了。被赋予了“投资属性”的玩客币,在各大平台公开交易、疯狂炒作之后,玩客币也越来越接近监管红线——国家明令禁止的ICO,这已经偏离了迅雷当初预设的轨道。虽然迅雷此后连续出台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玩客币的炒作已经近乎疯狂。

此前迅雷大数据对于迅雷玩客币的指控直指于此,声称玩客币并不涉及区块链技术,属于变相ICO,非法集资。实际上,如果仅用是否去中心化这一指标来衡量玩客币,答案其实很清晰:它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因为一切是迅雷说了算,如何奖励、奖励多少的规则都是迅雷来制定,这就和比特币截然不同了,它已经丧失了数字货币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去中心化”和“无监管”。

最关键的是,玩客币的最终用途,迅雷方面始终语焉不详。官方的说法是:用户可以通过玩客币获取包括网络加速、云储存、共享内容等方面的众多服务。但具体到细节上,玩客币到底能够换取什么样的服务,换取每一项服务又需要用户付出多少玩客币,迅雷方面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案。 

消失在人海的迅雷 病急乱投医

10年前,迅雷超过当时的行业龙头网际快车,成为中国最大的下载工具,几乎成为每台电脑的装机必备软件。10年后,再次提起迅雷,却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就在今年9月,老对手QQ旋风正式停止运营了,也同时意味着迅雷成为最后一个幸存者,但这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下载领域已经日近黄昏,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早期的迅雷,依靠“盗版”和“色情”积累了大批用户,可以说在2011年达到巅峰,占据了中国下载软件市场78.7%的份额。但是,正是因为迅雷培养了互联网用户下载盗版和色情资源的习惯,同年的IPO因为这个问题被打道回府。

为了赴美上市,迅雷不得不进行违规版权“大清洗”,同时为了挽留正在流失的用户,迅雷必须在内容购买上投入更大成本,也就是旗下的产品“迅雷看看”。

但是,连年巨额亏损的迅雷看看,在重大的盈利压力面前,已经沦为鸡肋。国内视频网站近些年百花齐放,但是迅雷看看既没有现金储备和融资能力,也没有和上游内容行业合作的资源,早已掉队。终于,在2015年4月,邹胜龙仅以1.3亿元就把迅雷看看全部股权卖给了响巢国际传媒,甩掉了这个包袱。

迅雷的盈利模式是以加速下载的技术为依托,吸引用户购买会员等相关订阅服务。但是在如今的互联网圈,仅靠这种单一的模式很难生存。转型,成为了迅雷刻不容缓的事情。虽然甩掉了迅雷看看,但是迅雷没有放弃视频领域,而是选择了短视频和直播,尽管有了一些成绩,但是短视频领域竞争太过激烈,而迅雷入局时可以说已经是“下半场”了,恐怕是有些晚了。

除此之外,迅雷还进行了很多尝试。如收购图片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尝试“社交平台+资源分享”的模式等一系列举措,不过大多都磕磕绊绊,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另外,迅雷也在加强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然云计算、短视频和人工智能都是当下的大趋势,但迅雷的“多元化”布局,似乎总是给人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

结语

对于迅雷的转型过程,有些机会的错失比较可惜。第一个机会是移动端浏览器;第二个机会是流媒体;第三个也是最大、最可惜的机会,就是手机的应用商店。当移动互联网大潮冲击PC市场后,依赖PC端通道的业务也开始大幅下滑,迅雷逐渐从一线互联网阵营中掉队。如今,这位曾经的互联网巨头,甚至不及很多初创的独角兽企业。

岁月是把杀猪刀,不仅是形容人的变化,同样适用于互联网行业。如今整个下载工具市场的衰落,并不是因为服务商们做得不好,而是这个时代不再那么需要它们;淘汰它们的不是用户,而是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

素材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品途资本论(ID:touzirens)编辑

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