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的根源是因为死工资?

穷的根源是因为死工资?
2017年11月13日 11:51 麻利二铺

差不多先生or差不多小姐:

差不多时间起床,差不多时间上下班,工作差不多能应付,回家吃着差不多的饭,差不多时间睡觉。

差不多先生/小姐,每月领取着死工资,过着差不多的生活。

每月工资差不多时间到账,还掉房租、房贷、信用卡,剩下的钱买些差不多东西,差不多够花。

我们习惯了差不多的生活、差不多的努力。生活却不是一直都差不多。

好像生活不再向以前一样听使唤。

原先最骄傲的稳定工作,每个月差不多的固定收入却在朋友间日渐失去竞争力,变成日益贫穷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小姐开始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父母的教育的方式一直是,上最好的学校,工作要找体制内的工作,父母看来没有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的工作都不能被称之为有工作。

这个伴随了我们祖辈,父辈上百年的收入增长过程却在现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有可能将我们拖入贫穷。

农耕社会的需求,年轻人和父辈们在择业时,都会以“稳定”作为第一参考因素。

因为,风险少,意味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但这种思维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了。

风险少,意味着增幅少。增幅少,意味着敌不过通货膨胀

敌不过通货膨胀,意味着财富的贬值和资产的亏损

究其原因:是这个社会变化了,而我们还在原地。

指望死工资,很可能到了退休时,年薪还是十几万,甚至都跑不赢通货膨胀。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每月几千块的死工资,变得越来越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勤劳致富,好像不太那么灵验,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资本回报正在以一个极快的速度超越劳动回报。

新世纪资本回报远超劳动回报。

现代的社会已经从劳动力和资本并驾齐驱的阶段进化到了资本优先的阶段。

工资的增长是正常稳定的线性增长,而房价等生活成本的增长则是一个几何指数增长。

工资跟不上房价物价,也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生活开支和物质欲望,更不要提实现财务自由了。

除了我们之前说的资本回报率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时代的袭击,成就了一批马云、马化腾、雷军这些互联网新贵,成为时代的领导者。

互联网的新时代,传统媒体成为明日黄花,再也不是大众宠儿,一批靠新新媒体创业成功的人,早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互联网+的模式和共享经济模式几乎颠覆了原有的社会习惯,那些提前进入新兴行业的人,往往不经意就改变了自己的阶层,人生从此开挂。

共享经济如此,电商自媒体、知识付费等也都是如此。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传统企业的市盈率增长模式而言,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往往都是呈现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发展方式。

如果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会被时代所取代。

稳定往往意味着低风险,在经济学上风险和回报是呈正相关关系的,风险越高相对应的回报也就越高,反之你既然享受了低风险的这种环境,你就必然得不到相对应的风险增值。

目前虽然领的是稳定的工资,但是一旦行业出现颠覆性的打击的话,就会是被工资陷阱困死的野兽而已。

死工资就如同煮青蛙的温水,当你习惯了这种温柔的模式的时候,你就真正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可能性。

稳定的工作,还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将你的意志驯化。

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替代华尔街交易员,取代金融时报的编辑,服务员、柜员的时候,还有哪一份工作是真正安全的呢?

我们在给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是不是该多想一想,我们如何让自己不容易被取代,变得稀缺,变得更有话语权?

死工资不值得骄傲,要永远有危机感,永远有能力。

也许目前死工资并不能代表什么,一辈子的死工资才是你贫穷的根源。

有人会把死工资和铁饭碗划等号,实则不然。真正的铁饭碗是你到哪里都有人需要你。

真正拖垮你的不是死工资,而是对现状的妥协和麻木。

试着让自己更与众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响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个体。

除了把自己赚钱的能力变强,还要学会让钱赚钱,学习理财知识,从主动性收入,变成有被动收入。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工作,也有收入。

时代在变,风口也在变,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