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局促防风险措施落地

保监局促防风险措施落地
2017年06月06日 17:50 保乎其宝

在中央防控金融风险的大趋势下,监管成为保险业2017年主题词。

据中国证券报梳理,2017年以来内蒙古、广西、贵州等12地保监局,针对流动性风险、外部传递性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隐患“对症下药”,将风险防控置于首位。

从产品端来看,各地保监局针对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对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等行为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措施,不少保险公司的主力产品相继限时调整,决心、力度颇大。

“我们从产品管理角度密切关注辖内中短存续期产品和万能险产品占比较高的人身险公司的经营情况。”吉林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品的起售和停售都要进行报告备案,对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占比超标的公司还要进行窗口指导。

“在防范财产险市场风险方面,我们通过‘穿透式’检查及双罚原则严肃查处,并建立了对省级分公司的监管质询和不良记录信息共享机制。”贵州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严禁以“包干”等名义变相捆绑使用交强险、商车险销售费用,以及通过“总对总合作”等名义直接或变相开展不正当竞争。

华泰证券研究员沈娟认为,目前大部分返还型保险产品均属快速返还产品,最短可在保单犹豫期结束的次日领取返还金。同时,为提升保费规模,险企通常会将万能险作为附加险种与返还新保险产品捆绑销售。在她看来,如今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快返产品、万能险的限制,将遏制价格战,弱化产品投资属性。

“保险回归保障的监管原意,是通过割裂保障属性和投资理财属性的方式向市场展示更清晰、更直观的保险产品。”华创证券分析师洪锦屏指出,未来以短期理财型分红险为主的开门红保险产品将显著受到影响,2018年开门红保费增速或有明显下降。中长期看,大型保险公司在本轮调整中将获益,未来保障型产品或成为市场主流。

治理中介违法违规乱象

在扎牢产品监管“篱笆”的同时,各地保监局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方面也动作频频。针对近段时间保险行业违规套取费用、销售误导、理赔服务不到位、数据造假、业务品质不高等市场乱象,多地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补齐短板,重拳出击,力阻风险渗透。

“对保险中介领域违法、违规问题要零容忍、快反应、严查处。”海南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无死角“排雷”,对申请经营专业中介业务的新机构的股东资质、出资资金是否自有、真实、合法进行“穿透性”检查,对存量中介机构注册资本托管情况进行摸排。对辖内车商类兼业代理机构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其虚列费用、虚假理赔、数据不真实等违法违规和风险问题底数。

“目前,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经营存在业务量快速增长、件均保费高、自保件多、退保量大、客户信息失真等异常情况。”贵州保监局相关负责人称,将按季度开展风险防控。对机构高管排查清理要做到“三必须”,未按监管规定及时报告机构事项的必须及时补报、临时负责人任职超期的必须立查立改、“三无”机构(无职场、无人员、无业务)必须排查清理。同时,推进信息披露机制,让各市场参与者准确估计中介机构的风险管理状况和能力。

在创新保险专业中介市场监管方式方面,江西保监局根据商业模式、人员素质、信息系统、数据真实等维度,建立机构风险台账,重点关注数据异常、未报备挂牌展业等机构。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