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资金的偏好——揭秘周期、地产暴涨背后的本质

年末资金的偏好——揭秘周期、地产暴涨背后的本质
2017年11月29日 19:05 摩尔金融

文|大A少侠

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白马股阶段性回调后(我不喜欢用崩盘这个词来形容),新的热点会在哪里?

从资金的逐利本性来说,总是如潮水一样流向低洼。低洼主要就是估值上的低洼,用市盈率来衡量,市盈率倍数跟盈利增长比例保持一致就算合理,PEG为1,低于增速就是低洼。比如一家公司保持每年净利润增长率20%,但是市盈率只有10倍,这就是明显的低估,从长期来看总要价值回归,市盈率会提升到20倍,至少就是**的空间。

市场从始至终都是在周而复始这个循环过程。只不过A股市场还不成熟,往往会放大波动,低估就有可能极度低估,价值被填平后由于市场趋势的力量,又可能溢价,今年的核心资产牛市就是典型代表。这两天看到一篇券商分析师的文章,说是核心资产牛市幻觉,只不过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均值回归,切中了要害。但是个人认为由于投资者结构历史性改变,核心资产牛市并不是幻觉,回归的过程会相当漫长,不能迎合市场“涨了唱多、跌了唱空”的乌合心理。

话说回来,资金到底会流向哪些低洼之地呢?其实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周期、地产以及后面金融板块,只是很多投资者没有反应过来,或者眼见心不见,没有认识到这种规律。

对于周期股,今年应该有不少人一直踏空,因为它每次起来的时间都是在大家最提心吊胆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由于供给侧的改革,周期股的业绩今年暴增,一些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了100%,茅台一辈子也做不到,市盈率下降到个位数,6倍、7倍、8倍的比比皆是,所有板块中最低。马上就是年底,2017年的静态市盈率来看,就是绝对低估,你说要不要回归?市场对周期股的最大顾虑就是未来业绩难以保持,但是从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之一“去杠杆”来看,在周期股降低负债率、修复银行资产降低坏账率前,业绩是不会大起大落的。这也会从政策“环保限产”和市场供给需求的自动调节来实现。比如钢铁,最近螺纹钢价格又开始反弹走高,而且钢材库存下降到八年最低,后面进入补库存周期,就将减少需求端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只要钢铁企业明年利润与今年相当,就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今年估值水平。再看水泥,最近全国水泥价格创下新高,超过2013年最高价,部分地区水泥“一吨难求”。目前水泥股动态市盈率普遍在20以下,多数个股股价还调整了2个季度,位置低估值低,必须涨。

地产股,大家首先会想到“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巨大利空。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不正是因为这个行业太火爆了才会有严格的调控政策出来吗?今年香港股市内房股涨爆了,融创中国翻了近十倍,市值从100多亿剧增到1000多亿,成为新蓝筹。港股的内房股跟A股的地产股并无多少本质区别,港股价值发现了,但是A股的地产股仍然在估值洼地,万科涨得要好些,但是其余的,比如保利地产、华夏幸福市盈率都才10倍出头,业绩增速难道才10%吗?显然是低估,所以最近地产股在蠢蠢欲动了。万科A11月21日涨停,今天再次封板,保利地产封板,新城控股封板。。。多么明显的信号。

金融股,今年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保险股普遍修复了估值,市盈率基本追上了业绩增速。但是银行呢?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5%以上的银行股,目前除了招行、宁波银行外,市盈率都还是个位数,是A股绝对低估的板块。尽管银行股近些年增速在下降,但是每年还是有个位数的增长,如此低的估值是市场的长期偏见,就是担心坏账的爆发。前面说了供给侧改革,就是一个逐步改善银行股资产质量的过程,估值迟早会修复。券商股,目前估值也回到了几年低位,业绩下滑到了拐点,所以现在很难杀跌,只要明年中小创有行情,市场成交活跃起来,那么券商股一定就会提前反映,成为一个高弹性品种。

我最近一直在筛选明年的潜力品种,其中就有不少地产银行股,原因就在于此。而且,环保、一带一路都已经进入理想的低估值高增长区间,今年表现不突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明年的性价比,届时不比今年的蓝筹白马涨得少。反而是如今大热的科技股,现在是炒概念阶段,后面要用业绩来证明,没有业绩,我难以想象能够持续炒作两年。

主流资金不傻,自己也不要犯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