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并非金饭碗:2017年定增市场盈亏各半

定增并非金饭碗:2017年定增市场盈亏各半
2018年01月04日 23:34 摩尔金融

文|九尾

谈到资本市场的机构,很多投资者的习惯性思维,就是机构在市场里是必然赚钱的,包括早期的软件,甚至经常用机构的资金流向,作为一个买卖点的参考。

其实在巨大的资本市场里,有时候机构的力量也并非想象的那么大。

比如曾经市场上机构赚钱概率极大的增发,在2017年这一年,增发的收益如何呢?

统计显示,去年A股定增市场融资规模约为1.32万亿元,与2016年相比,融资规模减少3795亿元,同比下降22%,这是继2015年之后定增规模连续万亿元上的首次下滑。

更重要的数据在于,与投资者心中向往的增发获利不同,半数的公司产生了破发。

定向增发

先谈下定向增发的模式:

定向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条件的少数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行为,规定要求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这些发行对象会拿到一定的折扣,但是要求规定一定的期限,一般是一年内,不得转让。

从这个运作上可以看出,定增对于上市公司和参与的投资者来说,是双赢的模式。

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又得到了融资;参与的投资和,以一定折扣拿到了股份,即便有限售期,但是盈利的概率还是很大,毕竟物以稀为贵,定增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必然有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说到定增,有个模式和定增比较像,就是公开配股,同样是融资的方式,不过所有的原股东都可以参加,问题在于,配股理论上,原股东你是必须要配的,因为无论你参与配股与否,复牌后都会按照配股计划除权,也就是说,配股了,不一定赚,但是不配复牌是一定亏的。

而定增,则不涉及除权问题。

所以每每公布机构的定增新闻,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只能是羡慕了。

而市场上,后来就衍生出了“定增概念股”。

什么意思呢?

就像前文所说,定增是有锁定期的,而实际上,即便当时机构购买的价格是够低的,但是并不能立刻卖出,这就有可能造成参与定增的投资者,实际上可能出现的浮亏,于是就有人认为,进入这些比定增价低的股票,就可以让机构抬轿子了,一定会赚钱。

如果投资逻辑真可以这么简单的话,那么投资就真的太容易了。

定增,并不是金饭碗。

定增不是金饭碗

去年A股定增出现了企业和规模的下降,这与监管部门对各种“忽悠式重组”及跨界定增审核加强有关,而与投资者更密切的价格波动上,2017年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涨跌数量基本相同。

具体到上市公司方面,2017年末收盘价与增发价相比,有18次溢价率超100%,也就是定增实现了账面翻了一倍的收益。不过,有赚的,就有赔的。有6次定增价格出现折价率在50%以上,也就是亏了一半,其中折价率最高的三维丝,定增价格为17.71元/股,2017年末收盘价为7.43元,折价率高达58.05%。

这数据还没有包括,2017年最热门话题之一的股票乐视网,以45元参与乐视网定增的财通基金、嘉实基金和中邮基金和牛散章建平,由于乐视网复牌遥遥无期,到底乐视网最后的走势如何,确实无法估算,如果按照现在的进程来看,显然这些机构在乐视网上,不但没抓到金饭碗,反而踩到了雷。

所以,从定增收益盈亏各半的数据来看,在这个市场里,机构也不是万能的,市场强大的足够让人敬畏,哪怕过去看起来金饭碗的定向增发,好不容易过了门槛拿到定增名额的人,可能到头来反而会被套,市场终是难以预测。

另一反面,投资者需要思考的就是,公开数据显示的定增结果,表明机构也可能被套,那么市面上以机构资金流向甚至机构消息等等为由的消息,你也就可以听听算了。能够在市场上活的更久、更好的策略,其实不是那些所谓的消息,而是价值投资的理念:

逢低吸纳优质个股,长期持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