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押金之外,腾讯与阿里的信用服务“战争”

免押金之外,腾讯与阿里的信用服务“战争”
2017年12月05日 16:20 Fintech前线

作者:孙爽

来源:零壹财经网旗下微信公众号Fintech前线

这两年,芝麻信用一直高调探索各种场景,基本上年年都要搞些“大新闻”:

——2015年9月,与首都机场合作,满750分用户可走机场快速安检通道,随后媒体报道,央行对该营销活动进行了窗口指导,芝麻否认被叫停传闻;

——2016年11月,满650分可加入“校园日记”、“白领日记”等支付宝圈子,引发争议无数,圈子事件最后由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道歉收场,尽管芝麻信用回应称“那几个圈子由外部公司运营,也是运营着以芝麻信用分设置的评论权限”,但这一回应说服力有限,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情如此回应很难说没有推诿责任之嫌;

——2017年6月,芝麻信用平台联合美行国旅上线日本五年多次签证服务,随后,芝麻信用发现美行并不满足相关条件,停止了该项服务,闹了一出“乌龙”。

几年下来,芝麻信用似乎终于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中找到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容身之处,大摇大摆做起了免押金服务,还等来了自己的老伙伴腾讯。

11月29日本文写作时,腾讯市值为5103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为4771亿美元,二者市值相当,巨头地位皆不言而喻。但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在信用服务上似乎确有必要比腾讯焦虑——腾讯征信服务内嵌于微信和QQ,芝麻信用内嵌于支付宝,根据易观千帆,10月我国活跃度最高的App是微信,其后是QQ,支付宝位列第7——在载体的活跃度上,芝麻信用落后于腾讯征信。这可能是为什么,蚂蚁金服的动作似乎总是更快更新。

本文将论述两家在个人信用服务上的布局。至于企业信用服务,2016年7月,芝麻信用宣布完成企业征信备案,目前提供企业信用评分、企业涉诉记录等服务。而腾讯似乎并无企业征信服务机构,更别提备案。也就是说,企业征信的跑道,腾讯至今未就位。

一、拿牌之路:相似的起点与相同的近景

2015年1月5日,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腾讯征信和芝麻信用皆位列其中。这被市场解读为八家将在央行验收后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当年1月8日,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3月,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直到2017年4月,这一牌照仍未下发,八家机构等来的是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的公开表态:无一合格。

他阐述了八家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

——每一家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的闭环,这样在客观上就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而且每一家的信息覆盖范围都受到限制,因为信息不广、不全面,这样带来产品的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我们征信是搞信息共享的,现在我们开业准备的情况是不利于信息共享的。

——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起创建,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或者不具有第三方征信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

——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了解不够,而且也不太遵守,在没有以信用登记为基础的情况下,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自掌握的有限的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进行使用,存在信息误采误用问题。

目前看来,两家的个人征信牌照拿牌希望是“落空”了。

最新消息是,“央行亲批、互金协会牵头”成立“信联”,致力于持牌金融机构外的征信,八家机构均与信联筹备组签署了初步入股协议,各家持股比例均为8%。

从入股比例看,腾讯征信和芝麻信用打了个平手,而“信联”的后续发展仍有待观察。

二、“迟到”的腾讯信用分与鏖战免押金

芝麻信用成立当月的28日就上线了芝麻分。而直到2017年8月,腾讯才上线信用分,并且只有QQ超级会员可以查看自己的信用分。

虽然腾讯信用分数晚了足足两年多,评估维度与芝麻分几乎完全一致(详见附图),都将用户与借贷无关的行为特征纳入考量范畴,看不出两者在数据来源外有何不同。腾讯征信的其他服务(如身份核验),芝麻信用也已早早上线。

2017年下半年,腾讯信用分开拓共享单车免押金场景。

由于与“共享债务信息”离得比较远,免押金作为一种信用服务,被认为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组成内容。万存知曾阐述过征信与社会信用的关系:共享债务人的债务信息并据此判断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应该是贯穿征信的逻辑主线,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征信的边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社会诚信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建设,前者的重要内容是守信联合激烈和失信联合惩戒,后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征信属于社会信用体系。

腾讯和阿里都在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例如,根据传闻,北京市已授权腾讯和阿里进行社会信用试点项目。

出于对资料可得性的考虑,本文仅分析免押金场景。11月19日起,腾讯信用分高于630分的广州用户获得如下权益:注册摩拜,免押金;已注册摩拜、已付押金的用户可申请退还押金。相较于摩拜已有的新人免押活动,该服务无骑行次数限制,还提供免费月卡一张。

而2017年3月,芝麻信用就已和ofo等服务商上线了免押金服务。截至8月,已有11家共享单车接入芝麻信用,为用户减免押金超过40亿元。

与共享单车服务商合作免押金是有政策依据的。

——8月2日,交通部、人民银行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加强用户资金安全监管”部分提出“鼓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

——8月4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在对上述文件做深入解读时,提出上述措施“有助于从源头解决用户资金安全问题。一些运营企业目前正在探索采取信用积分等免押金方式提供服务,为约束用户行为提供了新的路径。”

芝麻信用在其他场景也探索着免押金。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信用助力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截至今年4月,在全国381个城市,仅芝麻信用提供的免押金场景就覆盖了酒店、房屋短租、民宿、汽车租赁、共享单车、便民物品、农业设备租赁等八大行业,累计提供免押金额合计313.8亿元。   

不管是免押金上线时间,还是探索领域的广度,腾讯都“落后”于阿里。但此次入局的毕竟是腾讯,芝麻信用看上去已经“高度紧张”,摆出“All In姿态”: 11月22日,公开表示“初投10亿推动消灭押金”,总经理胡滔更表示,“芝麻信用将把消灭押金作为自己现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

芝麻信用此前洽谈的一些合作也渐次落地:

——11月27日起,芝麻信用分(以下简称“芝麻分”)70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在美国、泰国、新西兰五大机场实现免押金、免信用卡担保租车。这是芝麻信用牵手合作伙伴租租车与美国车行yesaway推出的境外免押金服务,也是全球第一个境外免押租车服务。

——11月28日,芝麻分超650的用户可在12月15日前享受首次免押金、免费最多八本绘本的借阅服务,借阅周期1个月,包邮到家,目前支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等13个省市地区。

不管是共享单车,还是上述其他场景,都有“租借”的特征。在国外,信用评分在租借场景中也有应用。例如,在美国,如果消费者信用评分高于680,租车会比较容易,要支付的服务费率也会比较低。原因可能在于“租用”相当于“购买”所租物的“一部分”,租借者在使用租用物后,有毁损、灭失、不归还租用物等种种道德风险,这使得租借有信用交易的特征,这种场景中,租借者“亮明”自己的信用评分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促成交易。

但要注意的是,要向共享单车或者其他共享经济服务商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一定要获得消费者个人的授权,这一点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曾公开撰文提示:

以目前急剧扩张的共享单车市场为例,共享单车企业是借助共享单车这个介质,以押金的方式在进行社会集资,并借助押金资金池的巨额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其中最大的风险在于共享单车企业如何管理高达百亿的押金资金池,并确保用户的押金随时可以退付。征信机构能否将其掌握的个人信用信息直接提供给共享单车企业进行风控管理?我个人认为,若征信机构为共享单车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提供服务,似乎还是正道。但如果征信机构与共享单车企业合作,以信用的名义约束租车人,防止自行车被毁坏,则有点本末倒置。因为自行车毁坏与否,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和业务模式设计问题;而没有租车人本人的授权,征信机构是无权自动对外提供租车人信用信息的,否则就属于征信信息滥用。

三、导流,作为芝麻信用的生意

5月8日,有媒体称“业内鲜少有人知道的细节是,属于8家个人征信试点的腾讯征信,已从这场’挤破头的牌照大战’中淡出,而改为修炼内功。”它援引“知情人”的话称,“腾讯征信的负责人曾去向马化腾汇报产品情况,却被他叫停:‘这样的产品,不就是买卖个人数据吗?’第二天,他就从‘保护用户隐私’为出发点,要求产品停止开发,而如今,腾讯征信对外业务基本停摆。”

当时,零壹财经就这一问题向与腾讯征信关系密切的人士进行了求证,其回应称,“不知道那个所谓’知情人’是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可以说那一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腾讯征信一直在稳扎稳打推进业务。”这位人士并称,“今天进入腾讯征信的QQ服务号,在白名单的用户,都可以看到一些特权产品。”

该人士向零壹财经提供了一些截图(详见附图)。截图显示,腾讯征信的信用特权产品包括微粒贷、光大和建行信用卡、手机Q延保、众安平安联合车险、招联金融-手机分期购、易鑫车贷以及“更多特权即将开放”处的“凡骑自行车-高信用立享免150押金等出行特权”,这项未开放的特权的申请要求是腾讯信用分在630分及以上。

笔者彼时搜索“腾讯信用”QQ服务号发现“腾讯信用限量公测中,我们将逐步开放更多名额”的提示。查阅腾讯信用官网则可以发现其提供查询、提升、使用和管理个人信用的服务,在使用信用方面,用户可以申请金融机构的贷款以及有机会获得酒店高级会员等服务。

但比起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确实堪称低调。

比起腾讯征信,芝麻信用对信贷机构信用信息的渴求程度似乎更高。从已公开的结果看,芝麻信用的努力推广似乎也取得了更好的推广效果。新近上市的趣店即是一例。

根据趣店投资人周亚辉的回忆,2015年,蚂蚁金服想发展芝麻信用,后者需要用户,蚂蚁金服旋即入股趣店(当时还是“趣分期”),“每个申请趣支付的用户必须注册申请芝麻信用,他们算过,趣分期一天可以给芝麻信用带来10万级的新增用户”。当时,“(趣分期)跟芝麻信用合作,先卖苹果再直接借钱,通过芝麻信用分和反欺诈做前置风控,地面配合送货上门签订合同做二次前置风控。”

10月18日,趣店上市,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元。它也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与芝麻信用的合作:趣店会将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其他行为的分析结果反馈给蚂蚁金服,以帮助后者优化服务;借款人如果逾期20天以上,趣店也会反馈给芝麻信用;对首次申请借款的用户,趣店风控系统设置了A分,芝麻信用是A分六大评估维度的一个。趣店招股书显示出其对芝麻信用的看重。

而芝麻信用不仅为趣店提供风控服务,还提供导流、营销服务。例如,趣店可以参加芝麻信用组织的线下活动,在校园宣扬培育信用的重要性。

芝麻信用在与趣店的合作中,不仅收获了大量“种子”用户,拓展了服务类型,也实实在在地增厚了营业收入。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趣店应向芝麻信用支付的获客费分别是3610万元、1510万元。

尽管如前所述腾讯征信也不只服务腾讯自己的微粒贷,还服务持股的易鑫、众安,还有光大、招联等公司,但这些公司很少被谈及与腾讯征信的关系,像趣店在招股书中曝出与芝麻信用合作关系的并不多。至少在与趣店的合作上,芝麻信用在业界获得了使用效果方面的大客户背书。

四、芝麻信用的星辰大海

如前所述,腾讯征信在信用服务上的版图较芝麻信用而言显得十分“瑟缩”。很难说,这条路上,“跑”得“快”或者“慢”就是“好”或者“坏”。但时隔这么久,腾讯征信在信用服务上的思路还跟芝麻信用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让人不得不认为它选择参与了与芝麻信用在某种程度上的“竞争”,那么人们就不可避免地比较二者。

翻看今日支付宝App中的芝麻信用,你会发现它的征途简直是“星辰大海”:在芝麻信用的“信用管理”部分,你可以授权它同步你的央行信用报告,还可以通过它跟美国信用评分聚合网站Credit Karma的合作同步自己在美国地区的信用报告,并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信用报告将逐步推出”。

这是什么概念?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开放接入非持牌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据笔者了解,即便是已经上市的网贷头部公司,也鲜少有有资格接入这一系统的,而芝麻信用已经在通过向用户授权打通央行个人信用报告!谁更开放,谁能触达更多数据,芝麻信用此举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同步用户在海外的信用报告,或许透露出芝麻信用的“野望”:要成为世界级的信用服务商。

附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