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解决“谁来种地”等问题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解决“谁来种地”等问题
2017年09月21日 17:15 中华金融门户网

2017/9/21

Thursda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再加上农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从2014年开始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以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案。

8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9月19日,农业部就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京举行了发布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生产托管进行了解读。

《意见》中提出从七个方面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聚焦了从田间到餐桌,尽量涵盖全部生产环节的相关服务内容。七方面包括:一是大力发展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二是解决生产资料供给问题;三是生产技术要聚焦绿色发展;四是处理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五是发展农机作业包括维修服务等;六是发展初加工环节服务;七是帮助农民营销。

落实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提升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解决现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问题。

一是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基础。中国土地经营权流转还是发展有序的,到去年年底,中国2.3亿承包农户已经流转了4.79亿亩承包地的经营权,占整个二轮承包面积的35.1%;有接近7千万的农户把他的经营权部分或者全部转移出来。这种转移土地经营权的结果就形成了规模经营的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土地的零碎化,包括解决兼业农民和老龄化的问题。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形成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有效的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机械化大发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不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问题。比如农业生产托管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张红宇表示,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不流转土地,通过服务的规模化,也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对于有些农民不愿意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的形式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怎么种好地”的问题。

此外,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动能要求培育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托管是一种很好的服务形式。利用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先进技术装备,可以提高推广应用绿色高效技术的能力,帮助和带动传统的普通农户,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大对农业生产托管的支持力度。

让更多农户进入现代产业发展轨道

中国2.6亿农户是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这个群体。因此,各项政策的基本原则都聚焦服务普通农户。通过发展新型经营模式来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把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意见》出台目的就是为了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为普通农户服务的,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坚持服务农业农民,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由入驻中华金融门户网的作者撰写,除中华金融门户网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华金融门户网立场。转载需要表明“转自中华金融门户网”,如不备注转载则需负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