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巨头抱团投“保” 保险业又添新成员

快递业巨头抱团投“保” 保险业又添新成员
2017年10月20日 12:15 中华金融门户网

保险行业近日真是热闹非凡。尽管保险业门槛高、监管严再加上牌照申请排长队,但依然挡不住资本加入的热情。先是BAT、京东等电商相继进军保险业之后,“三通一达”四大快递巨头抱团紧随其后杀入保险行业。电商、快递巨头们的高调入场,加上银行、地产、BAT、快递等多路资本的强悍入局,保险业“新锐”派系图谱跃然纸上。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锐派系的保险公司在面对专业性极强、风控要求较高的保险业时仍会面临很多问题,同时牌照是否能批准也是未知数。

快递业及电商巨头积极入场保险业

10月13日,申通快递与韵达股份发布公告称:拟联合中通快递和圆通速递等7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邦物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总计10亿元。股权结构显示,除了申通与韵达,圆通和中通也在股东之列,四家分别出资1.6亿元,各持有中邦保险16%的股权,而山东京金控股有限公司和广州宝供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则各出资1亿元,持股占比10%。

根据公告中描述,中邦物流保险成立初期将以物流行业的保险需求为主,销售各类货物运输险、车险、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及意外险等产品。

10月15日,微民保险代理公司获得保监会批准,经营保险产品代理销售业务。这家公司由腾讯联合台资企业富邦财险成立。腾讯持股57.8%,是第一大股东;富邦财险持股31.1%,为第二大股东。腾讯在几年前就同阿里、平安等股东共同出资建立了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这家公司在9月末刚于香港上市,目前市值百亿。

其实,在快递巨头抱团投“保”之前,BAT已领先一步挺进保险业,此外,小米、京东、乐视、唯品会等互联网、电商平台也对保险业“垂涎三尺”,在申请新设或收购保险公司的同时,还将保险中介牌照揽入囊中。

为何电商、快递业以及互联网纷纷设立保险公司,通过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近年来物流行业特别是快递行业发展迅速,所延伸出的保险需求日渐扩大,与其交由第三方保险公司承保,不如抱团自保。

二、快递巨头拟借保险牌照延伸公司业务链,使原有主业与保险牌照形成互补、产生协同效应,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利润的多元化和持续稳定性。

三、保险是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要做生态圈的必备业务。要做金融,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拥有一家自己的保险公司才可以和传统综合金融集团相抗衡,更何况中国未来保险业万亿市场份额。

四、保险业务带来的低成本资金太过诱人。保险资金比银行的成本还低,动撤百亿的保险资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比开家银行的现金流还吸引人。

不得不指出的是,虽然随着新锐资本陆续加入,保险公司的股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类别化,但是目前保险公司产品方面尚未出现明显分化,大家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

有不少市场人士提出疑问:与传统大中型保险公司相比,新锐派系的保险公司面临着分支机构较少、经营区域受限的问题,如何来提高保险业务保费规模?

牌照能否获批还未知

近两年,资本纷纷计划染指保险业,都想在保险行业分一杯羹,使得申请保险牌照的队伍日渐扩大。根据统计,现在有200家左右的公司在排队等牌照,但事与愿违,能拿到牌照的公司却少之又少。

从今年1月之后,保监会批准牌照的速度相较于前两年有明显下降,据媒体统计,2015年和2016年,保监会批准筹建保险公司的数量分别是13家和22家,而今年只批复了6家,而且都集中在1月与2月初,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保险牌照诞生。

这种一“照”难求的局面也许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况且在中邦物流保险前面的还有很多企业在排队,想要拿到牌照,恐怕还要费一番周折。从监管的角度上讲,目前中国的保险行业同质化程度过强,如果不能通过开辟专业领域来填补保险市场的空白,新的保险机构也很难真正地落地。

总之,保险是朝阳产业,互联网改变了这一产业的竞争业态。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将是更加的关注消费者需求与体验的保险公司。在行业竞争下,我们面对一堆天书般的保单,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返了。

(本文由入驻中华金融门户网的作者撰写,除中华金融门户网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华金融门户网立场。转载需要表明“转自中华金融门户网”,如不备注转载则需负法律责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