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从银行逃出来的朋友...

我那个从银行逃出来的朋友...
2017年11月30日 21:00 柒小姐说理财

事情在昨儿,但忙着发积木福利,搁今天聊。

不过三年,沧海桑田。

昨天,朋友约饭,定位在浦东这边,好奇怎么来了上海。

他沉默了一会:老子从银行辞职了!

恭喜,走出围城。

这个朋友,大学刚毕业时,最先拿到银行offer:月薪5000,坐标山东三线城。

当时我们对银行上班的想象:高收入、高福利,衣食无忧,娶到白富美,当上行长头。

记得高三冲刺,班主任打鸡血、嘴边常念叨的好工作也是银行。

但他进圈后发现:同事学历一个比一个高,学校名号一个比一个响,上升难,位置少。

一、

银行晋升难。

一般有两条路:管理层、技术层。

先看管理层,晋升路线:

柜员→客户经理→网点主管→支行副行长→支行行长→市分行副行长→市分行行长...

底层小柜员做到网点主管,只要肯努力(拉存款、卖理财、卖保险),就有希望,但只算系统里内底层、搬砖民工。

PS:底层、人口,相比北京月入三万煎饼大妈,银行底层员工更适合这个标签,尤其一线城市的。

银行这个庞大体系,用严密制度管理,缺了谁都能运转,除了提高效率,也降低不可控变量,不会依赖某个人。

不需要你能力多好,在自己那环,搬好砖,重复劳动,做听话的螺丝钉就行。

所以,走到了网点主任,想要接着升,靠的不是能力,而是人(关)情(系)的加持。

关系很重要。

在柜台,朋友隔壁的211硕士,工作至少五年,还在做着初中生培训一个月就能上岗的活。

他也见过一位50多的网点主管,拿着几千块的工资。

如果父辈的关系够深,给你铺平了路,上升可以开挂。

别人搬砖10年,还在基层打转,你可以溜滑板,三十岁拿下支行副行长。

现实如此,人情世故,本就是资源利益的渗透、交换。

再看技术层:

主要有投行部、国际部、公司部、风险部、贸易金融部。

日常工作是金融产品设计、搭风控模型、做风险管理、授信审批、资产处理...

这种技术岗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毕竟你的经验、资历摆在那。

我记得14年,P2P爆发潮,网贷平台最缺的银行出身、有风控、资产经验的人。

有做猎头的朋友,天天跟姐套近乎,希望给介绍朋友,因为市场上这种人难找啊。

PS:积木盒子的创始人和CEO,都有银行核心岗经历,加上国际化背景,自然有天然优势,受到VC追捧,也是正常的。

积木的福利,这里:11.5%的积木盒子,少女心被击中

我们再看工资,朋友在分行是柜员,辞职前已经拿三个月的1800。

从原定的5000降到1800,因为整体业绩下滑,薪资制度调整成无底薪+绩效考核。

二、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银行业早不是“金饭碗”,实体金融整体走下坡路。

这几年,互联网金融逆袭,和银行抢夺用户,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远去,银行吸储的能力大幅下降。

毕竟,银行赚钱主要靠三大业务:

负债业务(拉存款)

资产业务(放贷款)

中间业务(信用卡、票据、担保、租赁、基金保险代销、其他各种增值服务等)

银行自身问题、外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让它不再躺赚。

内部层面,银行原先靠着垄断,躺着赚钱,没有主动谋求变革,但如今拉存款成本越来越高,存贷差收入在缩减,过去靠着垄断带来的高额存贷差,这个红利消失了。

外部层面,民营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参与竞争,还有各路P2P(借贷撮合中介)、余额宝(货币基金)等互金产品出招,给出更高的收益,吃瓜群众也意识到理财的重要。

正在击溃银行的,不止线下同行竞争,而是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这种降维打击,更直接分流了市场上的钱,打击拉存款的活。

这种行业性的改变,银行也在思考人生,步履蹒跚、跟在后面,谋求变化。

这边,前两天,工商银行联手京东金融推出工银小白,在尝试自己走到线上,帮线下网点获客。

还在数钱的柜员,你们感受到职业危机了吗?

这个冬天,很冷。

三、

年轻人,比如姐这种90后,95后也进入职场,拿多少工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这个行业的关键资源。

经验、人脉、名气、成功案例,都是。

昨晚有个群友,不知道该干嘛,私聊问我。

我也是一脸懵逼,因为不知道对方的爱好、技能、愿意去的城市、年龄。

但有条心法:投身之前,找行业里的关键公司,去关键部门,去做事、攒经验。

眼下的工资多少,没那么重要,工作积累下的核心竞争力,以后能让你值钱。

但如果一份工作,一眼能看到底,死气沉沉,劝你远离。

如果你正在一份体系里进退维谷,想要跳到鱼缸外,你还年轻,还有多种可能。

那么,我建议用好空闲时间、打磨自己。

相比钱,时间才是一个人最稀缺资产,因为一去不返、不可复制。

晚上,周末,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时间能看得到,你的时间花在哪里,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未来,或许是不一样的明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