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开通一周年,我们需记住的十件事

深港通开通一周年,我们需记住的十件事
2017年12月05日 18:55 千亿CLUB

1深港通正式开通

第一件大事莫过于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实现了港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互联互通,当时有几大猜想,回顾下其中比较重要两点:

一是“是否会造就下一轮牛市”

第一点来自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的推出是2015年“牛市”的导火索,而一年后回头看,确实造就了一波牛市,但却是小部分人的局部牛,尤其是恒生指数几乎是走出单边牛市,从22000直破30000大关。

其中一提的是深港通开通之日起,恒生指数反而一路向下创下当时回调新低21488.82,现在马后炮来看当时是挖了个黄金坑,但当时谁都无法明确看到如此一飞冲天的后市。

(2016年12月5日至今的恒指日线图)

二是“资金是否南下热情更高”

有趣的是H股市场今年的牛市似乎跟深港通直接关系不太大,也跟大家当初预想的不一样,相比于沪港通的“北冷南热”,深港通呈现出另一番“北热南冷”的局面。

从10月份的数据来看,南下资金仅为北上资金0.58,北上热情反而更为高涨。

(截至10月16日的深港通资金流向统计)

但近两个月这一剧情又出现了反转,一个多月时间深港通走出了一波持续南下的热潮,把这一差距逐步拉近,虽然只是像篮球比赛第一节比分差距从13:8,拉近到14:11,却依然助推恒指继续冲破30000点大关。

(截至12月4日的深港通资金流向统计)

2首次净流出

深港通的净流出也是北先南后,这也跟深港通资金优先北上有关,从12月5日开通以来,经历3个月北上资金出现首次净流出。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而南下净流出来得晚不止一些,4月份出现当日成交净买额负数,资金流入依然勉强为正,直到8月11日才出现资金、成交双双净流出。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3深港通资金流入局部超越沪港通

其实从开通之初深港通就在日内实现了南上和北下对沪港通的超越,从2016年12月6日成交数据也可以看出深港通的北上热情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

自此之后北上资金方面深港通一直占据比沪港通强的局面,而在南下资金方面却始终处于追赶状态,除了初始几天的昙花一现,一直到11月21日才实现了超越,并且一直到24日连续四天超过沪股通,巧合的是11月22日恒指达至近十年新高30199.69点。

期间累计1123.90元人民币流入港股,上月吸资额更暴增八成至273亿元人民币,占全年约两成。

(近一年深港通南向资金走势)

可以看得出参与深港通的积极性方面,香港投资者积极性更为浓厚。深交所相关人士介绍,在香港有134家经纪商参与深股通交易,较开通初期82家增加63.4%。

据国内券商人士表示,深市以中小市值、科技型企业为主,深股通迎来资金持续净流入,体现科技企业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从交易标的来看,深市科技股满足了海外资金的配置需求。”

而从标的安排来看,港股通标的大多与沪港通重复,对投资者而言吸引力不高;但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深股通标的是全新的,因此有更多元化的选择,国内投资者通过深港通南下的积极性也正在提升,主要是进入存在于深港通而未在沪港通中的标的。

4资金流入创新高

北上方面深股通新高出现在10月9日,当天正是国庆休市后的首个交易日,全天也创出了沪深港通的北向资金新高。

南下方面深港通的新高正是出现在前文提及的11月21日当天,不仅实现了对沪港通的正式超越(之前的超越主要还是沪港通净流出导致),更实现了4连超,并共同助推恒指于22日突破30000点大关。

5成交额首破万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4日,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已达1.29万亿元。其中,深股通交易金额8821.41亿元,港股通交易金额4126.35亿元。

回顾深港通开通初期,深港通资金观望情绪较为浓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资金买卖日渐踊跃。据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深股通日均交易金额由开通首月的15.41亿元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73.77亿元,增幅379%,港股通日均交易金额由开通首月的4.54亿元提升至最近一个月的38.4亿元,增幅745%。深股通和港股通日均额度使用占比分别为5.25%和5.58%。

6港交所发布沪深港通北向投资者身份识别方案

11月30日,港交所发布沪深港通北向投资者身份识别方案,将于2018年三季度正式施行。香港市场北向投资者看穿式监管建立,将对维护互联互通机制稳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为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为加强交易监管、防范跨境业务风险,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大力推动香港市场北向投资者看穿式监管,并达成共识。一年来,为落实两地证监会达成的共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及中国结算公司联合研究北向投资者身份识别相关业务细节,制定具体方案,最终由港交所向市场详细公布。

7持仓股票排名

截至12月1日,深股通十大重仓股分别是海康威视、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五粮液、洋河股份、云南白药、平安银行、老板电器、大族激光、京东方A,合计市值为1184.34亿元,占深股通持股总市值的比例为63.65%。截至12月4日,该十大重仓股年内平均涨幅高达83.39%。

(深港通北向持股占比排行TOP20)

而在南下港股方面,深港通买股目标显然是以不在上海港股通名单的港股,35只深圳港股通至少持仓半成的港股中,医药股佔7只,最重仓的是山东新华制药(719),用一年时间已扫入28.19%持仓,市值约3.4亿元,其余上榜医药股有持仓约一成的环球医疗(2666)及同仁堂科技(1666),同样不在上海港股通名单,但两股过去一年仍报跌跑输大市。

内房股亦是深港通的目标,尤其上海港股通不可买卖的股份追买情况最明显,中国奥园(3883)、万科(2202)及新城发展(1030)的持仓介乎6%至8%,前者过去一年劲升1.5倍;而物业管理企业彩生活(1778)及绿城服务(2869)过去一年,深港通已分别累积8.8%及7.7%持仓,后者一年飙1.2倍。

至于受捧的环保及教育股中,过去一年股价表现各异,金风科技(2208)深圳持股27.2%,但过去一年大跑输只升12.7%,持仓两成的东方环保(895)、京能清洁(579)及齐合环保(976)等更大跌16%至30%;相反,深圳持仓介乎7%至8%的枫业教育(1317)及宇华教育(6169),过去一年齐齐有七成进账。

(深港通南向持股占比排行)

8十大成交活跃股票排名

除了上一条持仓股票排名之外,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资金对股票的参与动向。

在深股通中,外资更倾向于投资家电行业、技术硬件行业、白酒行业、金融行业。数据统计,根据截至12月4日的wind数据统计,深港通开通一周年以来,美的集团为最受外资欢迎的股票,其登上十大交易活跃个股榜达到233次。海康威视、五粮液(000858.SZ)、格力电器(000651.SZ)、洋河股份(002304.SZ)、京东方A(000725.SZ)登榜次数也超过三位数,分别有229次、223次、222次、141次、129次。

上述20只股票的总市值为2979.35亿元,占北向资金持股总市值的比例为59.06%,也就是说,北向资金近六成的资金量都集中在这20只股票上面。而这20只股票,显然都是A股的超级白马或行业龙头。在今年的白龙马行情之下,这20只股票的平均涨幅高达75.7%。

纵观近一年来的上榜活跃股名单,深股通的前11大活跃股,去掉万科A后恰好就是深股通持有市值的前十股票。

从“持仓比例”和“成交活跃”两个指标不难看出深港通较为一致,说明北上资金扎堆关注绩优龙头白马股,这也进一步助推了上证走势向好,中小创疲软的局面。

在深市港股通方面,国内投资者首选TMT行业,这与A股TMT行业整体低迷形成反差,TMT行业呈现“墙外热火朝天、墙内冰天雪地”的局面,腾讯控股更是突破四万亿市值并成为最受欢迎的股票,登上十大活跃个股榜为191次。

9中小盘股正崛起

随着资金的扎堆进入龙头大白马,贵州茅台、腾讯控股等均在连创新高后出现持续回调,与之对应的是二三线蓝筹白马和部分中小股票的补涨。

从港股来看,过去12个月不少市值50亿元以上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表现同样亮眼,并获南下资金积极吸纳。这是因为跟沪港通不同之处是其深港通还包含市值50亿元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

截至上周五止,当时深港通新增的102只股份当中,跑赢恒生指数的多达29只,其中21只是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以经销进口豪华汽车的正通汽车(01728)累飙2.36倍最为亮眼。

瑞信亚太区投资策略师邵志铭相信,机构投资者对香港中小型股的配置依然偏低,港股处于“牛三”有望驱使资金从后劲可能较弱的大型股转战中小型股,因此整体而言颇有机会跑赢大型股,板块方面较看好内需和科技,惟提醒投资者要慎选,风险承受力较高的可将5%资金押注中小型股。

中信证券发表的2018年港股投资策略亦指出,今年南下资金以险资等配置型需求为主,首要对象自然是重磅蓝筹股,其次才会在相对中型和小型股的股票寻找“alpha”(不受市况影响的回报),惟随着“北水”于港股参与程度与日俱增,已逐渐改变汽车和地产等板块的投资逻辑。该行预期,中小型指数成分股明年盈利平均增长可望超过24%,比大蓝筹优胜,中小型股份的投资价值提升。

10深港通开通后A股纳入MSCI指数,沪深港通将成为中国代表之一

A股进入MSCI指数是过去几年一直持续的话题,尤其是沪港通开通后这三年屡次说有望入围均告失败,而直到深港通开通半年后的2017年6月21日,A股正式宣布将于2018年被纳入MSCI指数,这其中深港通是否具有功劳我们不做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实际效果还是参考意义,沪深港通的作用并不仅限于内部,更能成为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代表之一。

我们首先看MSCI中国指数的构成,MSCI中国指数是MSCI覆盖中国的旗舰指数,属于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体系中的一员,主要提供给国内外投资者,包括QDII和QFII持牌机构多样化的选择。

当全球主流投资者在谈论“买入中国”时,他们口中的“中国”就是指“MSCI中国指数”;当他们在说“买新兴市场”和“全球股票”时,其中涉及到中国的那部分也是这个“MSCI中国指数”。

这个MSCI中国指数有多重要呢?可以用几个数字来反映:

“全球超过90%的机构股票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相关资产价值总额超过10万亿美元。有超过750只ETF基金直接跟踪MSCI系列指数。”

不过,这个最重要的指数之前并不包括A股,它涵盖的是港股中的H股、红筹股和民企股,以及B股和海外上市的股票。其前十大成分股,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移动、BATJ等港股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明年6月将告别这一状况,A股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

据报道,MSCI中国A股指数体系也将发生一系列变更, “MSCI中国A股指数” 计划在2018年3月1日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追踪的个股将限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

无论结果如何,MSCI指数中的A股H股标的企业都将与沪深港通将保持高度一致是可以肯定的,也意味着胡深港通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

本文盘点的深港通“十大事件”仅作为一个参考和记录提供,并不代表权威部门意见,千亿CLUB仅希望这一盘点能让大家看到深港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世界了解中国,沪深港通都正成为绕不开的重要一环,但他们毕竟还年轻,弟弟小深才刚满周岁,哥哥小沪也才三岁,如果就此希望掀开一个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实在是杀鸡取卵的短期眼光,但只要放到十年或更长的维度,我们应该为身处这个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的原点而感到欣慰。

最后希望各位看到不仅是深港通,也是我们每位投资者、每个企业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感谢继续关注我们后续观点及活动,谢谢!

千亿CLUB|聚集顶尖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

洞察资本市场相关的一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