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迷局

“往往第一、第二竞争的时候,第三、第四名不见了,你会遥遥领先,因为它会激发你的斗志,他会把你企业内的潜能激发出来,甚至我们的团队有时候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大家会很团结、很积极,所以我觉得也有好处。”

日前,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2017《财富》全球论坛上面对亚当·拉辛斯基发出的寥寥数语感叹,高度概括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现下的竞合格局。

在所有细分市场中,“第一、第二竞争”而“第三、第四名不见”最明显的例子,很可能是共享单车。而根据新浪科技12月7日的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ofo的下一轮融资将于近日完成,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等。

财视传媒《企业头条》(公众号ID:qiyemedia)注意到,对于下一轮融资的消息,ofo及其投资方已经不止一次开展过证实。2017年9月,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在莫斯科市场启动仪式上表示,ofo拟进行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2017年10月,ofo的早期投资人也称,ofo接下来的融资金额会达到10亿美元。不难预见,一旦ofo的10亿美元级融资到位,共享单车行业内两强对其他厂商的领先优势,将会进一步拉大。

如果说,在2017年8月以前,共享单车行业还处在上半场,那么,当京沪穗深等多个一、二线城市陆续下达了禁止新增投放共享单车的命令后,这一行业已进入到格局更为复杂的下半场之中。

一个微妙的佐证是,近几日,马化腾与马云双双对共享单车行业现状做出点评。

在举办于12月6日至8日的2017《财富》全球论坛上,马化腾在谈及了与阿里竞争的好处后,也直言“不好的地方就是竞争的地方太多了,有时候多到我每天都在想这个地方也竞争?好吧,有时候有点困扰”。

马云则在举办于12月5日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表示,“我确实不知道我们投了哪家共享单车,到现在也没搞清楚”。但与此同时,马云也承认自己知道蚂蚁金服投过了ofo:“可能投了一点点吧,不多吧。”

现任与前任亚洲首富同时对共享单车表态,不仅成为了近日的刷屏级头条,也是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幕。种种迹象表明,决战已越来越近,共享单车领域可能快要杀出真正的赢家了。

01

“成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共享单车

“历经过去一年的高速发展,共享单车已成为联接各种出行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

12月4日,摩拜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在一场演讲中发表了“交通基础设施论”,并认为共享单车的诞生和成长,不仅能够让居民出行更加绿色便捷,也能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黑车”泛滥等城市治理难题。

“如今只需一部智能手机,用户就能够随时随地扫码解锁共享单车,以‘骑-乘-骑’的组合满足多层次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新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和道路拥堵、促进绿色交通,还能够产生海量精准出行大数据,助力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王晓峰的预测,正在被海内外越来越多城市认可和接受的“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模式,将使“新出行”时代迅速来临。

而毋庸置疑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化了的共享单车行业,将难以再像以前一样容纳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厂商。事实上,行业内的洗牌早已开始,并于近期到达了新的阶段。

2017年11月,网易在总结红网、《中国青年报》、蓝鲸TMT、《中国基金报》等媒体报道资料的基础上,发布了《共享单车死亡名单》。从该名单中可见,仅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这短短5个月时间内,就有悟空单车、町町单车、小鸣单车、酷骑单车以及小蓝单车这5家厂商倒闭,且原因均有“资金链断裂”这一项。

在某种程度上,这不禁令人想起2011年底发生在团购行业的“千团大战”。

彼时,糯米、美团、窝窝团、满座、大众点评、团宝、拉手、嘀嗒团、24券等群雄纷纷入局,一时间豪强并起。最终,在马太效应的剧烈作用下,仅有大众点评、美团等极少数成功者留存下来,并成为行业新格局的缔造者。

败者固然令人沮丧,但胜者的光明前景更是令人期待。在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组建起“东半球最强”东兴饭局的,一位是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另一位就是美团的创始人王兴。

虽然哈罗单车宣布完成3.5亿美元D1轮融资的消息在12月4日引发了热议,然而,在业内人士眼中,它仍然不足以真正撼动业内两大巨头的地位。毕竟正如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所总结:“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格局已经确定,基本上前两家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5%。”

02

决胜下半场

基础设施,通常意味着统一的制式与规格。因此,摩拜与ofo是否会如同滴滴与快的、美团与大众点评此前的合并案一样,最后走到一起,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11月30日,财视传媒就在其独家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观点指出,摩拜和ofo最快或将于今年年底前合并。

事实上,即使不考虑经营的规模效应,双方的合并也不乏合理之处。

按照《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就应该要向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申报: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2017年4月,ofo创始人戴威曾在与富士达签订战略合作的发布会上宣称,ofo目前每天收入达到近千万元,预计明年将实现盈利。据此,ofo在2017年的营业额,就有可能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这个反垄断申报标准中规定的数额。

所以,如果摩拜和ofo在2017年以内实现合并,该数字则会按照上一会计年度,也就是2016年的数字来进行计算。

由此,朱啸虎在近期面对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两家合并才是最好的选择”,就并不难理解。事实上,朱啸虎早在今年9月就曾公开宣称,“(摩拜和ofo)合并才能盈利”。

看起来,这一合并案已愈发接近浮出水面。不过,两家共享单车巨头的经营者们,似乎还没有最终下定决心。

戴威在出席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时表示,ofo不会和摩拜合并。而王晓峰则在近日举办的The Year Ahead展望峰会上宣称,不觉得(两家公司)有任何合并的可能。究竟这是两家企业真实想法的表露,还是如同一位接近双方合并谈判的投资人向《财经》所透露的那样,是“现在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大家都各有各的算盘”,现在还不得而知。

不过,随着摩拜在今年11月提前宣布已布局全球200城市,以及ofo于近日宣布提前完成进驻20个国家,两家巨头对行业内其他厂商的优势,正在进一步得到巩固。

在共享单车的下半场,究竟会上演两强合二为一的经典戏码,还是出现结局更有新意的大剧?时间将为人们给出答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