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首现全军覆没!背后原因几何?

IPO首现全军覆没!背后原因几何?
2017年12月02日 07:50 凡麦资本

11月29日,A股上会的三家企业IPO全部被否,包括重庆广电数字传媒、博拉网络和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首次出现单次0通过率。

自新一届发审委10月上任以来,A股IPO通过率显著下滑已成大势所趋。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11月29日,本届发审委共计审核59家公司IPO申请,其中33家通过,21家被否,通过率不及58%。

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新股首发上会企业总数为405家,过会企业328家,过会率高达81%。相比而言,目前的过会率总体下降超过两成,下降幅度明显。

这与监管趋严不无关系。

此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公开表示,证监会党委已经决定成立发行与并购重组审核监察委员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面的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

证监会党委委员、中央纪委驻证监会纪检组组长王会民也表示,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

是暂时现象还是未来常态?

新华社表示:“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已成为监管重点,IPO通过率降低或成常态。”

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IPO申请过会率下降,审核从严,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质量把关是市场的重要职责。

专业人士也指出,此前业内流传的净利润达3000万元的“隐形红线”及“利润决定成败”其实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家公司的资质情况。以往净利润高、过会率高的规律将被逐渐打破。

相较8、9月份,近两个月终止IPO审查的企业激增,共有23家企业撤回IPO申请材料。业内认为,在从严监管的环境下,有些企业可能因此萌生退意。比如,存在内控不规范、业绩有问题等情况的企业可能会选择撤回申请材料。预计未来终止审查的企业会逐步增加。

一位深度参与IPO领域的专家人士还建议,IPO审核目前已常态化,效率会越来越高,拟上市公司需要做好充分的上市准备,不要仓促上会。

为什么否决率如此之高?

乐视案的影响不容小视。

乐视案牵扯出两个发审委员的腐败,让现任委员胆战心惊。放行有问题的企业,自已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一旦事发,自己就会被怀疑。这样,对于可过可否的企业,肯定是否决了事。

发审监察委及终身追究制是悬在发审委员头上的两把利剑,促使委员改变审核风格,否决过火一点不会被追责,但放行一些有点问题的企业,就可能给自己留下隐患。

新一届发审委员大多来自监管部门,来自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化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少了很多,而监管部门背景的发审委员因长期的职业习惯,内心很容易放大申请企业的缺点、瑕疵,从而投出怀疑票、反对票。

发审会议议事规则的改变导致发审结果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比如,发审会询问的问题可以超出告知函列示的问题,企业代表或保荐人根本没有认真准备;对发行人代表进行询问的问题,保代不能代为回答;固定的审核小组改为「一次一授权」随机产生临时审核团队。

证监会领导「严把质量关」、「勇投否决票」的政策导向。

从此次被否的几家企业、发审委询问的主要问题看,各种问题确实多、确实严重,被团灭也确实不冤枉。

重庆广电数字传媒公司业务合规性都存在问题,还对实际控制人既构成重大依赖,又构成同业竞争。

博拉网络「三类股东」转让股权时转让价格差异很大,被怀疑合理性、是否存在代持;被质疑不符合「发行人主要经营一种业务」的发行条件;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降;公司薪酬水平被怀疑明显低于当地互联网 IT 企业的平均薪酬,被怀疑存在通过压低人工成本调节利润的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