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拟明年IPO,估值至少500亿美元

小米科技拟明年IPO,估值至少500亿美元
2017年12月13日 07:50 凡麦资本

有消息透露,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科技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在美国启动首次公开招股(IPO),融资大约3亿美元。

资料显示,华米科技创立于2014年1月,主要生产的产品包括小米品牌的智能手环及智能秤、自主品牌AMAZFIT米动系列的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等。

2016年,华米科技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1600万部,销售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2017年4月,小米手环总出货量突破3000万枚。

据了解,华米科技是由华恒与小米合资组建,获得了雷军顺为资本的巨额投资。小米曾官方解释称,小米生态链公司与小米是合作的公司,在为小米生产商品的同时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公司性质不属于小米旗下,也不属于小米的子公司。

不过华米都要IPO了,小米还会远吗?

小米估值至少5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上市的传闻已久,只是小米一直都在否认。

根据媒体报道,前几天传出小米估值可达690亿美元。不过据悉小米与投行商讨至少寻求1000亿美元的估值。

对此,小米否认了690亿美元的说法。称小米未上市之前的公司估值,会暂以上次融资时估值为准,若无新融资,则不变动。而小米上一轮2014年融资时估值约460亿美元。不过外界普遍倾向于500亿美元。

雷军也回应了小米IPO一事,说这没什么可说的。

即使是如此,外界依然让人觉得小米的估值泡沫严重。

小米的估值其实依赖的是其手机板块的业务,而这一两年这一块成绩乏善可陈。

线上销量增长乏力、销量暴跌,小米又试图把店铺开到线下,但无奈左右夹击,线下市场除了一直强势增长的华为,还有早已经下沉布局到三四线的OPPO、VIVO,还有一直以来稳打稳扎、线下渠道和经销商布局都很稳固的金立等品牌的围堵。

而且虽然小米之家开了100多家,但是销量并不尽如人意,而且这一块成本大大增加,小米变得越来越“重”。

从神坛跌落的小米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主攻产品包括手机、电视等。短短5年时间内,小米手机就在2015年实现了销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事实上,小米公司创立短短几年,一直都在扶摇直上,发展速度异常惊人:

2011年10月份,小米第一部手机面市,并且在当年的最后三个月就卖出了27.3万部;2012年,销量719万部;2013年,销量1870万部;2014年,销量6112万部,增长227%;

2015年第三季度,小米都还是中国智能手机的第一名,当季出货1730万台,以微弱优势击败其他竞争对手成为第一名。到了第四季度,小米风头不再。当季小米销量下滑至第三,到了2016年小米又纷纷被华为、OPPO、vivo和苹果超越,小米跌至第五。此后由于小米将焦点放在线下实体店面上,销量有小小的回升,上升至第四。

2015年小米定下的一年的总销量目标8000万台,最终只实现7100万部的销售成绩。虽然依然拿下国内销量第一,但已没法抵挡华为崛起的势头。

事实上,手机业务只是小米的一部分。

据了解,小米还投资了一系列智能硬件公司,除了做手机,还卖电视,卖移动电源、卖平板,卖接线板,卖电饭煲、手环。从“小米生态链计划”披露的成绩单来看:小米已投资公司55家,7家公司年收入过亿,2家年收入破10亿,4家公司估值已达10亿美金成为“独角兽”。

小米为何进入颓势?

即便小米广撒网,外界依然认为小米发展进入了颓势,为何如此?

市场普遍的说法是,首先,小米目前的互联网线上销售模式虽有所创新,但渠道仍比较单一。

其次,小米的低价不再是优势,小米手机站在风口的时候,是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时候。智能又价低的小米手机在当时性价比高,广受喜爱。但如今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

数据显示,到2014年末,一线城市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用户对智能手机更多是换机需求,而一般用户往往会寻找更高配置的机型。因此,小米手机的低端机已经不存在优势。此外,目前低价手机市场的竞争厮杀惨烈,OPPO、vivo、华为、金立等品牌渠道下沉的能力一点都不弱。

再其次,小米的产品定位问题值得重视。在行业内人士看来,小米,红米,红米note,一系列产品似乎都在主打性价比,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差异化的利润。

最后,专利问题也是小米的一大弊病。2014年12月,爱立信曾在印度对小米提出专利诉讼,三天后,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由于小米侵犯了爱立信专利,禁止其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虽然在8天后,小米宣布已在印度解禁。但小米的专利问题开始备受争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