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金融】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物联网金融】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2018年01月05日 19:25 泡杯茶看金融

物联网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一)物联网概念、结构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的一种网络。它的最终目标是为每一个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跟踪,而且能够实现企业透明化管理、精细化管理。

在物联网中,通常使用RFID(自动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包括前端的射频终端和后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射频终端包括读写器和标签两部分.标签用于存储所标识物品属性的信息;读写器作为信息采集终端,利用射频信号对标签进行识别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通信,将RFID技术与Intemet相结合,将读写器安装到任何需要采集信息的地方,通过Intemet全程跟踪贴带电子标签的物品,这样所有的物品和Intemet就组成了“物联网”。RFID最大的应用领域是供应链,具有同供应链共同目标。

(二)  物联网在供应链中架构

供应商运行物联网依靠分布在各企业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器链接。信息服务器既要保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传递,又要对来自物联网内外的查询进行身份鉴别和提供信息服务。根据服务供应链企业这一构想,在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中,将其布局分层化。在第一个层次,RFID应用管理系统存在于生产商或运输商等底层的服务器中,负责传输物品的生产、流通信息;在第二个层次,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标准化处理;第三个层次提供数据存储、统计和查询等功能。

通过RFID 的无线通信方式,读写器读取存储在电子标签上的数据;经过中间件过滤掉重复读取的数据后,生成事件序列,传送给企业应用软件;企业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访问由电子标签信息指示的信息服务器,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银行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获得企业产品流、资金流等数据,并据此分析企业融资前后经营情况。图中的RFID标签存储容量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计。

物联网优化供应链企业成员融资过程

对银行而言,物联网为银行和企业群架起了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物联网可以提高自己对链上企业、仓储机构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监管效率,而且可以加快结算速度。通过物联网信息流通渠道,银行掌握不同供应链上产品流、资金流动态特点,设计个性化服务方案,以更简便流程为供应链企业办理融资手续。相应地,物联网降低供应链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物联网辅助银行对企业进行用信调查。申请授信的客户向银行融资,在以往,除了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公司章程、近期财务报告等纸质证明材料之外,还需要提供一段时间内的企业生产经营、拟抵押货物信息,如报关单、货运单等。若银行通过物联网接口,进入其管理系统,查询近期企业经营信息,由此决定是否对企业用信,省去了企业收集整理用信资料时间。

(2)物联网加快贷款审批速度。一般而言,银行在受理一项业务后,通常要至少一个工作周的时间来审核业务的可行性,业务团队从亲自并且多次走访收集待授信客户的信息,到资料整理、方案洽谈、申报审批、签署合同、及至贷后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相应专职人员跟踪服务,加上客户属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而言更加严重,同时增加沟通时间。所以,如果物联网在企业中被运用,银行通过物联网掌握企业更准确的资金流、产品流的情况,这将极大减少人力成本,省去很多沟通时间。

(3)物联网提升贷后管理效率。贷款审批通过后,银行对货权进行严格审核复核,然后通过物联网内部系统加强管理,减少人为管理环节,降低操作风险,提高中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效率。

物联网中电子感应器用于检测货物保管状态。当感应器感知抵押货物存在质变风险时,及时向信息管理系统发出信号,及时通知客户。这方便银行及时判断抵押物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重新进行价格核定与跌价补偿。按照购入价与市场价孰低的原则认定,购入价以发票为基础,最后选择市场价或购入价视情况而定。若总跌价超过银行最低授信额度,且借款人未追加质物或提供新的担保,立即宣布授信提前到期,在与客户沟通后,采取拍卖等措施出售质物,偿还贷款。RFID监管客户提货。在物流仓储现场安装RFID电子监控设备,客户一旦提货,通过物联网传递信号,由银行发出提换货指令后,仓储监管人员根据我行的指令发货;

(4)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报告企业经营状况。物联网如同一台监视器。银行在线实时监控授信企业日常结算与现金流状况,银行将结合仓储机构提供的质押物的信息,共同对授信企业的经营变化与财务状况予以掌握,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

银行借助物联网获得优质监管

供应链金融涉及多方经营单位,其中,与物流仓储机构合作,负责抵押物的监管,对发展供应链金融发展非常重要。

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同物流仓储机构连接,使银行方便监管链上中小企业抵押物。RFID技术可以使银行与供应链成员联系更紧密;银行与物流监管机构间采用信息系统协同传输。这种方式取代传真、电话、纸张等点对点的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相应地,通过利用RFID技术,企业和银行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和把握抵押物从生产、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物流监管仓库的阅读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动,物品能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被实时追踪。从整个集成供应链看,供应链的透明度和信息的准确度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恰好解决银行难于监管问题。下图是融资环节中的仓储监管流程。

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基于应收账款的保理与存货质押领域。从图2可以看到银行授信前,必须经过很多个环节,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完成,延长了业务办理时间。而物联网的使用,可以协同管理供应链上的企业同仓储监管机构的交易,极大的减少业务办理时间。尤其在仓储交易、抵押交易环节,物联网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银行与链上企业达成交易后,银行将来自企业的抵押物交予合作仓库。由仓库负责保管抵押物,并定期同银行核查抵押物的货值。通过物联网实施这一环节的工作,极大减低供应链金融存在的操作风险。例如,当抵押物入库时,装在仓库门口的RFID将其信息输入到与其整合应用的信息系统中,接着读码器扫描银行和企业双方签订的抵押单据,货物信息同时与单据匹配,检查货物数量是否齐备。

车上的每个抵押物上都装有一枚射频识别(RFID)标签,它含有一个惟一标识该抵押物的产品电子代码(EPC)。货车驶出仓库时,门口的RFID识读器启动这些标签。于是货物“苏醒”过来,并自动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上“注册”自身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输,抵达了与银行合作物流仓库。搬运工直接将抵押物入库上架,不需人工开包检查或者清点数目(通过卸货区的RFID识读器,仓库的库存系统自动记录每一个质押品),库管人员马上确认了自己的存货量,而银行通过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获取抵押物信息。

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物联网辅助供应链金融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银企间信息传递及时,业务处理速度明显加快。

供应链金融服务未来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供销企业从提交融资申请到放款、企业从补充保证金到去监管仓库赎货能;供应链成员企业工作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处理,不再需要纸质合同、盖章、传真、电话等线下繁琐工作,帮助企业最大限度节省管理费用。物联网将能在金融服务改进方面提供很多帮助,据统计,仅银企传递单据的快递费用就可节约99%。

此外,核心企业要全面快捷掌握本企业和供应链成员的金融业务信息;供销企业可以及时掌握额度、融资、结算、质物等信息,便于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销售进度、资金头寸等工作;物流企业可以准确获得核心企业发货信息、供销企业融资、质物出入库、商品价格等信息,有利于提高监管水平,有效防范风险。

供应链金融运用物联网后,能使核心企业下游客户利用存货融资的范围大大拓展,如药品、医疗器械、农产品、半成品等。同时,金融机构在财务供应链管理方面还可以提供若干中间业务服务,包括财务管理咨询、现金管理、结算、资信调查和贷款承诺等服务;也可以针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帮助它们分析供应链不同环节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融资能力,找出融资瓶颈问题从而提出降低整体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优方案并协助其实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