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调减告捷|非官芳解读之四十一

玉米调减告捷|非官芳解读之四十一
2018年06月12日 11:28 臧云鹏_臧营

中国农大  臧云鹏

只要能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产不足需,就可以客观地得出结论:玉米面积不宜再减。

玉米价格居高不下

在连续的国储拍卖之下,玉米价格依然保持坚挺。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8日玉米加工企业价格日报,深加工企业进厂挂牌价格黑龙江绥化地区为1590元/吨,吉林长春1620元/吨,内蒙古通辽1670元/吨,河北秦皇岛1710元/吨,山东潍坊则高达1880元/吨。这一价格虽然低于4月12日国储拍卖启动时的市场价格,但是与2017年底价格上涨之初的水平相当。截止6月10日,2018年玉米拍卖已经进行了18场,共计成交4724万吨。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随着拍卖力度加大,成交率会逐步下降,拍卖价格也会随之同步下降。但是,6月8日的拍卖平均价格(1413元/吨)并没有大幅度下跌,这一价格与开拍之处的4月13日平均价格相仿(1410元/吨),而前一天6月7日拍卖的平均价格(1524元/吨)则为18场之最。本人研究认为,在产不足需的背景下,价格保持高企将是常态。

产不足需是根源

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应。居高不下的价格透视出的是严峻的产不足需的局面。5月10日,农业部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18/19年度玉米供需平衡预测:播种面积将调减至52425万亩,总产量2.1亿吨,出口量20万吨,进口量330万吨。国内玉米消费继续增加。其中,饲用消费1.43亿吨,工业消费6880吨。按食用消费、种用消费、损耗及其他保持2017/18年度的水平计算,总消费量达2.31亿吨。年度产需缺口达1790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6月份预测结果更为惊人:玉米面积52500万亩,总产量2.137亿吨。进口300万吨,出口3万吨。总消费量2.58亿吨,其中饲用消费1.5亿吨,工业消费8800万吨。年度产需缺口4133万吨。

尽管两个权威部门的预测从数值上看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同样明确了一个基本事实:产不足需。

需求空间不可小视

而在需求走向方面,值得关注的有三点:

一、饲料消费。2014年至2017年,牛、羊、禽、水产肉类产量均呈现出连年增长状态。连年下降的猪肉产量2017年出现拐点,比上年增加40.85万吨。生猪存栏量虽减少179万头(国家统计局数据,下同),但出栏量却增长了359万头。2018年第一季度,出栏量达19983万头,同比增1.9%。2017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60.65公斤,与美国的120公斤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尽管严格的环保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饲养数量,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饲料消费玉米量也将不断提升。

二、对玉米淀粉加工企业的补贴政策(目前东北四省区每吨补贴100-250元不等)激发玉米淀粉企业产能和产量的扩张,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初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玉米深加工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业,根据政策目标,未来五年玉米淀粉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产量3000万吨以上水平,2017年产能已达3680万吨、产量2600万吨。

三、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受到市场各方广泛关注,提出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根据乙醇与汽油的配比,玉米乙醇产量将达到1200万吨,按玉米乙醇在乙醇总量中占比60%(2017年为68%)计算,可消耗玉米2250万吨。

四、我国曾于1998-2003年实施玉米出口补贴,平均每吨补贴60美金,大约消耗玉米库存近3000万吨。目前中粮、北大荒等公司已获得国家颁布的批量玉米出口许可,未来玉米出口补贴或将进一步提高。

总结以上四方面看,未来玉米消费量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如果玉米播种面积继续下调,必将造成越来越大的产需矛盾。一旦库存耗尽,价格上涨之势将难以控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