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经管EMBA 务求“每个人都搞好一个企业”

清华经管EMBA 务求“每个人都搞好一个企业”
2024年11月08日 17:00 经理人杂志

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中,以及开办EMBA教育开始,清华经管师生都牢记首任院长朱镕基所说的——“你们每个人都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为此,在历史发展中,特别是针对和产业经济具有强关联的EMBA学生培养中,清华经管一直在实践具有特色的、具有未来趋势的课程体系改革、升级,教学模式和校友组织发展的创新。

本刊记者/左秦

“你们每个人都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

这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在院庆10周年之时,给清华经管师生的勉励之言。

时光荏苒。

2024年4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清华经管”)进入了第四个10年庆,现任清华经管院长白重恩教授在发表“致敬、传承、创新、展望”主题演讲中,在“致敬”篇章中将这段话特别献给了老院长:

“在他(前总理朱镕基)担任院长(清华经管)的十七年时间里,尽管要务缠身,仍为学院的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即便是后来辞去院长职务,即便是近年来年事已高,也依然在关心、牵挂和支持学院发展。这让我们在感恩、感动的同时,也感受到鞭策和鼓励。他‘为人重于为学’的价值观、‘诚信为本’的理念、‘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学院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那句‘你们每个人都搞好一个企业,中国经济就有希望了’……”

清华经管有众多教学项目,但和“直接管理一个企业”最为密切的是EMBA——该项目的本质,就是为培养引领产业的企业家而存在。那么,如何通过EMBA,让“每个人(清华经管EMBA学生)都搞好一个企业”呢?这需要关注:清华经管EMBA的发展历史及其近年来的变革,以及对时代的把握。

清华经管EMBA

20年+发展中的四大特征

作为国内首批开设EMBA学位教育之一的清华经管,创建EMBA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培养产业领袖、塑造企业未来。

院长白重恩教授在建院40周年回顾中,这样表示:

“40年来……学院从0到1,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数年一级台阶,从清华园里一个籍籍无名的小系,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顶尖、世界知名的经济管理学院。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不仅为中国经济管理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了清华智慧、中国力量。”

我们以清华经管EMBA(2002-2023年)的时间轴,对其历史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取样”,并总结出了四个发展特征:

其一,国际化DNA

从开办伊始,清华经管EMBA就有意识地将自身融入国际商学环境,并成为全球EMBA教育体系中的一员。

其二,教学质量

来自大学本部及教育部的教育质量评估中,清华经管EMBA均获得最高荣誉。

其三,社会价值

专业媒体肯定清华经管EMBA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对其全球乃至国内的声誉具有重大积极影响。

其四,与时俱进

近5年,清华经管EMBA在课程方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与时代同频”的升级、变革的速度,明显快于过去任何历史时期。

白重恩教授在建院40周年主题演讲的第三个模块“创新”中,明确解释了包括EMBA在内的整个学院教育对于“与时俱进”命题相关的背景、战略、行动等系统性思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创新和改革深化引领高质量发展,全球面临气候变化、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冲突、技术突破等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学院直面挑战,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有力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变化”“新机遇”“中国、世界、时代之问”——不仅是清华经管近年来进行教学变革的动机,也是其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

白重恩院长表示,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进,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此,在生源结构上,清华经管EMBA强化了实体及新兴产业的生源开发,白重恩院长总结道:“来自先进制造与工业、数字信息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学生已成为生源主力”。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民营企业500强的实控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实控人等。

与此同时,清华经管EMBA在课程、师资、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升级迭代。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薛健教授表示:

“我们的教授既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也进行优秀多元的教学。EMBA在原有的‘天’‘地’‘人’‘通’经典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迭代升级了‘产业转型’‘科技创业’‘数字管理’三个课程方向,而且还将教学内容与产业变革、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推进产业脱虚向实。”

和其他商学项目相比,EMBA更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现实角度,在教和学的关系逻辑中,EMBA学生(大部分是企业实控人或企业高级管理者等)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学习的目的——是来寻求“价值的引导”“思考的方向”。

那么,在经过课程体系改革、升级等一系列调整之后,清华经管EMBA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呢?

重点关注清华经管EMBA两大具有实效特点的教学实践模式:“行知中国”、寻悟世界系列课程以及通过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科技型战略企业家的未来科技项目。这两个教学项目,前者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后者重在思想和视野,即分别蕴含“价值的引导”和“思考的方向”的内在肌理。

寻悟世界

将课堂架构在广袤的土地上

清华经管EMBA的课程根植中国,放眼世界。“行知中国”系列课程是清华经管EMBA在多年“移动校园”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开创的国内商学院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该系列课程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通过案例研讨、现场教学、课堂演练等教学方式,达成深层次、体验式的教学效果。

“行知中国”系列课程有三个核心模块:人文篇、经济篇、企业篇。其中的“人文篇”的具体实践是重走西南联大路,“追寻西南联大历史足迹,传承刚毅坚卓联大精神,弘扬爱国奉献清华情怀”。自2019年启动以来,清华经管EMBA的师生们已经完成了湖南、贵州、云南的重走西南联大路之行。

“行知中国·经济篇”的具体实践方式是“创造跨行业、跨地域的学习与合作”。企业篇则强调12个字——“学中练、练中思、思中辨、辨中悟”。迄今,课程已深入调研科捷智能装备、韶音科技等多家EMBA同学企业,并走进过腾讯、华为、万向集团、吉利控股、中天科技、南通博物苑及张謇故居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和思政教学基地。

通过行知中国人文篇、经济篇、企业篇三个模块的联动,使得清华经管EMBA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培养今天的或未来的企业家,光靠课堂授课不能解决问题,而让EMBA教育的课堂搬到世界各地、搬到山谷中、搬到工厂中去,将会获得更具有深度的现实体验和感知。

在根植中国的基础上,清华经管EMBA不断打磨迭代探寻出海机遇、拓展全球视野的海外访学模块。2024年,清华经管EMBA已完成了美国、日本和法国等海外访学模块,美国模块侧重AI技术的现状、发展与未来,日本模块则侧重百年企业的经营哲学、养老康养产业探究,法国模块沉浸式体验奥运、参访空客总部等,各个模块各具特色。

在美国旧金山,白重恩院长带队EMBA学生们前往顾问委员企业苹果公司以及谷歌公司进行参访,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作为清华经管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学生们做了面对面的交流分享。此外,学生们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学习“人工智能”“硅谷创新”等课程,并通过“校友思享会”与当地清华校友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斯坦福商学院,学生们一起参加了清华校友日活动。

在日本,学生们赴京都、东京两地进行访学。围绕日本百年企业经营哲学、日本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养老康养行业等多个主题,前往多家日本当地领先企业进行参访,并聆听来自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和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讲座,与日本政界、商界人士和当地清华校友进行交流与互动。

在法国,学生们沉浸式体验了今年的法国奥运会、感受法国文化历史、艺术设计等,学习了法国科技创业及孵化、奢侈品与服装、可持续发展、工业5.0等多方面内容,并前往Station F、法国钱币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了历史文化访学。

经世济民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在清华经管EMBA的校友结构中,83%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主板上市的企业有400多位),平均年龄为40岁,平均管理年限12年以上。这就意味着这些校友及其企业,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迄今为止,清华经管EMBA已有近1万名校友,组建了58家校友组织。如何更好地践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EMBA校友组织的一个重要关切。

在2024年清华经管EMBA校友年会上,白重恩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在过去的十年,学院在引进和借鉴世界一流经济管理学院经验的同时,持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四十风格,并逐步搭建起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科技与商业之间的桥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以及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而EMBA校友则是搭建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经管EMBA的校友们一直秉持“行胜于言”的传统,心怀“国之大者”,以各种形式积极回馈社会。他们不仅做到了搞好自己的企业,学以致用,而且通过校友组织凝聚在一起,积极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向善向上。

在清华经管EMBA教育中心的倡导下,校友们助力赵家和基金会,为甘肃贫困地区儿童教育做出贡献;关注乡村振兴,举办了一系列“数字中国,和美乡村”主题公益活动;关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举行爱心书屋捐赠系列活动;去年,面对河北涿州等地的洪涝灾害,校友们从物资资金援助到心理专业支持,积极以多元的方式参与救援重建。

今年,校友们开展了“弦歌不辍,厚德树人——助力山区校长公益计划”,来自云南红河州的50位中小学校长及教育主管共聚清华园,进行了为期5天的研学。

在公益计划开班仪式上,薛健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在抗战烟火中辗转南迁,在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西南联合大学,保留文化与教育的火种,“在云南,父老乡亲给予了最真诚的支持。”“2010年,我们就开始重走西南联大路,在此过程中我们不停地思索,我们能给当地留下什么。”薛健书记表示,启动助力山区校长公益计划的想法因此而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贾莉表示,“助力山区校长公益计划”是希望更好地为基层教育发展强基赋能。她认为,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德”,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分数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爱和有温度的教育。如果校长们能够给孩子爱,给孩子宽容和帮助,可能真的能影响一代人。”贾莉主任表示,“助力山区校长公益计划”的实行,就是希望向社会传递这样的教育观。

知行·未来科技培养科技型战略企业家

知行·未来科技是清华经管学院依托清华大生态所设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国家培养掌握核心科技、引领中国未来、贡献人类社会的科技型战略企业家。

清华经管未来科技项目发轫于2018年,当时“卡脖子”技术难题凸显,未来科技项目应运而生。这是经管学院第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管理提升的项目。经过不断发展,未来科技已经成为经管学院的旗舰项目。2023年,项目升级迭代为“知行·未来科技”,助力企业家潜心实现“未来”的知与行、“科技”的知与行、“道德观”和“成就观”的知与行,知行合一,行稳致远。

知行·未来科技的学生主要是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和实体产业公司的实控人。有很多是上市公司实控人,民营企业500强的实控人、接班人等。这样的生源结构,决定了知行·未来科技的课程更需要给同学搭建一种思维模式,以提升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当前时代,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意味着过去的发展经验难以复制,未来的趋势可能与历史截然不同。面对这样的拐点,企业家很重要的能力是研判大势,广泛涉猎,深度认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正确的发展路径。

知行·未来科技通过聚焦当前最前沿、最受关注、最棘手的经济性和发展性问题(含衍生性课题),并由著名教授利用自己的研究分析,以及结合知行·未来科技学生的具体问题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最大作用和价值在于,让学生在获得思考的工具、方式、视野基础上,找准“思考的方向”和未来的趋势。

依托清华大生态,知行·未来科技项目构建了三大智慧内核。首先是“10+1”无限X联盟,经管学院联合清华大学10余个合作院系,打造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第二是知行·未来科技独创的“政经智慧+未来赛道”课程体系,从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维度,解码前沿科技,洞见全球智慧。第三是知行·未来科技项目的“双导师制”,科技导师+经管导师的强强联合,切实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知行·未来科技项目还有一个“最强大脑”是未来科技战略委员会,委员由“10+1”无限X联盟的院长组成,学生们能够在清华各院系院长的带领下,走进各院系的实验室,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帮助学生们判断方向,并在正确的赛道上成功领跑。

白重恩院长在知行·未来科技首期班的开学致辞中,勉励学生们要保有无条件的乐观、无条件的进取,知行合一,始终追求卓越,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清华经管知行·未来科技一直不断地为来自各行业的产业领袖分享最前沿的科学成果和经济理论,在未来赛道,打开眼界、跨越维度,见证行业的蜕变,完成思维的升级,乘势而上,创建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