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大佬,集资诈骗600亿,崩了!

上海滩大佬,集资诈骗600亿,崩了!
2021年05月09日 17:16 经理人杂志

2021年3月21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戴志康和他们6个门徒们,站在被告席上,经历了一场极其艰难的审判。

来源|大江湖解局

作者 | 江湖大大

金融科班出身的戴志康,在庭审过程中侃侃而谈,思维极其清晰,对公诉机关提出的集资诈骗罪,全盘进行否认。

戴志康在做最后的挣扎,集资诈骗罪,比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量刑上会更加严重。

无论戴志康如何辩解,这次他铁定违反了国家法律,难免身陷囹圄的悲惨结局。

这位曾经的上海滩大佬,在A股市场上呼风唤雨,坐庄股市暴赚一笔之后,转战上海滩房地产。

他一手打造的证大集团,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阵狂潮。但没想到,他却栽上了自以为豪的一个项目上。

资金链窘迫,他又不得不回到金融行业,却没曾想到,一头扎进了互联网金融的骗局。

回归老本行,不但没有解救证大集团的危机,还加速了戴志康的覆灭。

那么,戴志康是如何叱咤上海滩,坐上大佬宝座;又是如何跌下神坛,成为了阶下囚呢?

一、

1964年,戴志康在江苏海门的一个农村里出生。家里共有六个兄弟姐妹,和那时候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吃不饱饭,挨饿是常有的事。

戴志康从小开始,就参加劳动,在公社里给家庭挣工分,换取口粮。

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劳动之余,戴志康会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

戴志康学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逃离穷苦的农村,拿到城市户口,吃上商品粮,而上大学是唯一的机会。

1981年,戴志康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他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的是国际金融专业。

4年之后,他还想继续深造,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名额极少。于是,他考上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部,也就是常说的五道口。

当时,中国金融行业百废待兴,五道口为中国的金融行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在这里,戴志康认识了生命中的贵人,他的师兄张志平。日后,五道口人相互提携,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关键岗位上,相互成就。

张志平,也成了改变戴志康命运的人。

但在此之前,戴志康的工作并不顺利,有几次短线操作。

1987年,23岁的戴志康从五道口毕业,成了中国最早的财经记者。

但只干了三个月,他就进入中信银行,担任银行行长秘书。

这对一个新人来说,能在领导身边做事,是一条晋升的捷径。但戴志康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没有背景,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没有前途。

只干了半年,戴志康就辞去了这份让人艳羡的工作。

1988年,海南岛从广东省分离,成立了经济特区,十万青年,纷纷南下淘金。

戴志康也在这一年,来到海南创业,创办了国际金融公司。

半年下来,一笔业务都没有接到,而且,他的公司也没有被审批。

第一次创业草草宣告失败,戴志康灰溜溜地回到北京。

半年多的时间,研究生戴志康都没有找到工作,身无分文。

最后,他在一家外资银行——德累斯顿银行,找到了一份秘书的工作。

这份工作不仅每个月能给他带来2000元的高薪,还让戴志康学到了不少东西。

1990年,戴志康接到大师兄张治平的电话,叫他来海南证券上班。戴志康二话没说,拎着包就来了。

当时,张治平是人民银行海南分行的行长,并兼任海南证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戴志康先是在海南证券当办公室主任,2年之后,他以基金部经理的身份,受命组建中国的第一家公募基金。

于是,富岛基金成立,28岁的戴志康出任总经理。

与此同时,戴志康还成立了证大资产管理公司,开着自己的小灶。

戴志康年纪轻轻,就做上了高管位置,事实告诉我们:有时候不需要你很牛,要的是你的贵人很牛。

二、

富岛基金募集了6000万元,主要做股票投资。

刚开始,戴志康在股票市场赚了500万元;1993年,遇到国家宏观调控,金融市场一片哀鸿。

戴志康在股票市场节节败退,不仅把利润赔进去了,6000万元本金亏得所剩无几。

痛定思痛,戴志康第一次体验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于是加强学习,几乎把国内外投资的书籍,都看了一个遍。

1994年,募集到资金的戴志康,带着证大投资再一次杀入资本市场。

第二年,中国资本市场上发生了著名的“327国债事件”。管金生的执掌的万国证券大举做空327国债。

而以中经开为首的国有资本,则反手做多。戴志康加入到了多方阵营。

多空对决在2月23日见了分晓,多方大获全胜,万国证券巨亏十几亿,造就了几百上千个千万富翁,输家管金生由此入狱。

万国证券

但这次事件中的赢家,也并没有好下场。

后来成立涌金系的魏东暴赚了2个亿,却在2008年跳楼身亡;上海首富周正毅,身陷囹圄19年。

小赢家戴志康,做梦都想不到,日后他也难逃此宿命。

1996年,戴志康越战越勇,将收益全部押在了苏常柴上,随着股市暴力上涨,戴志康赚得盆满钵满。

1997年,几乎所有股票都涨了一遍,唯有四川长虹趴着不动。

戴志康派人卧底在四川长虹董事长倪润峰身边,真实知道四川长虹业绩很好,他再一次出征重仓四川长虹。

果然,没多久四川长虹股票开始暴涨,戴志康又获得了巨额回报。

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崛起,戴志康眼光独到,悄悄布局中信国安等一批互联网公司。

很快,全球掀起了一股互联网泡沫,戴志康又在泡沫破灭前,全身而退。

多次抄底逃顶,戴志康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

戴志康在股市最顶峰的时候,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股市。他趁着投资的空档,于1998年在上海浦东拿了一块地,开始了他的地产之旅。

2000年,证大集团总部搬到了上海,成了一家净资产2.5亿的投资型公司。这一年,他退出了让他发家的资本市场,转头投入即将迎来黄金十年的地产行业。

三、

进入到上海房地产行业,戴志康除了开发住宅和商业楼盘,最渴望的事,就是将房地产公司推上市,借此重返资本市场。

经过三年的一系列复杂操作,戴志康通过收购上海世纪控股的股权,借壳成功在香港上市。

2003年,上海世纪控股正式更名为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代表着证大系的公司正式立足资本市场。那一年,戴志康以15亿身家,位列中国富豪榜第43名。

证大集团在上海,相继开发了联洋社区、水木清华等住宅项目,以及大拇指广场等商业地产项目。

戴志康并不满足于商业上的成功,高学历的他,企图在文化上也有所建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戴志康还在复旦大学读了两年哲学,此时的他,已经进化为一个儒商。

儒商戴志康

将商业地产和文化结合起来,是戴志康想做的事情,但他不知道的,他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2004年,承载戴志康文化梦想的喜马拉雅中心正式破土动工。

他请了日本的设计师做设计,原本他的预算就是七八个亿,按照设计师的理念做下去,要去到十几个亿。

戴志康觉得证大有能力做下来,但实际前前后后,总共投了30多个亿。

这是一个集酒店、美术馆、剧场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是全国首创,理念也非常超前。

上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超前的后果,就是投资迟迟得不到回报。由于只租不售,靠租金收回成本,最少要30年。

这让证大集团的资金极为紧张,但戴志康并没有就此收手,他想赌一票大的,借此翻身。

2010年2月,戴志康的证大置业以92.2亿的价格,拍下了上海外滩的地王。

当时,证大集团账上只有5亿的现金,戴志康期望的贷款并没有如期而至。新拿的地王成了烫手的山芋,戴志康不得不转手给SOHO和复星集团。

从此,证大集团在地产行业一蹶不振。

2015年2月,戴志康以12亿港元的价格,将其和女儿所持有证大地产的所有股权卖出,几乎全身退出了让他失意的房地产。

在资本市场大获全胜的戴志康,杀入上海房地产,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一个理想主义的决策失误,最终让他败走地产。

四、

2015年,戴志康重新梳理了证大集团的三大业务,分别是互联网金融、文化和大健康。

早在2010年,陷入资金链困境的戴志康,就已经重返金融行业。

他选择的,是当时最为火爆的互联网金融,一个在监管之外野蛮生长的行业。

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既有履历光鲜的高学历者,也有学历水平极低的投机者,但戴志康这样的金融大佬,进入这个行业的并不多见。

对于戴志康这种老金融人,P2P里面的乱象和政策风险,一眼即可知。

2014年,戴志康推出了主打销售P2P理财产品的“捞财宝”,以及主打小贷功能的“证大E贷宝”。

证大的捞财宝

当时,P2P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证大的理财产品也飞快发展。

然而,随着行业进一步深入,借新不够还旧的问题开始暴露,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暴雷不断。

2017年,证大集团的E贷宝APP停止运营,此后迅速销声匿迹。

不管什么级别的大佬,进入到P2P行业,玩法都是一样低劣,砍头息、假标自融、资金池、暴力催收,一样也少不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暴雷声不断,有关部门开始大力整顿P2P企业,要求这些平台全部退出。

2019年8月16日,证大集团的“捞财宝”宣告良性退出,戴志康承诺不失联不跑路,称这样的行为对不起证大集团27年的招牌。

截至宣告良性退出,证大系的P2P平台,总交易额高达600亿元,还有2.65万名出借人,总共75亿没有兑付。

然而,承诺兑付的话语刚落,仅仅14天之后,回天无力的戴志康就投案自首了。

中国资本市场早期的枭雄,上海滩的一代大佬,就此陨落。

五、

戴志康从一个农家子弟,靠着勤奋读书,考上了五道口,在那里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他刚好赶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早期红利,在百废待兴的金融市场,以及贵人的提携下,他拿到了进入股市的入场券。

在股市里抄底逃顶,虽然他以投资家的身份自居,但戴志康不过是一个大的投机人。

从股市功成身退,又赶上了上海楼市最好的黄金十年,倘若他可以专注住宅领域开发,如今也能在中国的地产版图中,拿下一席之地。

然而,他沉迷于自我的文化执念之中,投入巨资打造的喜马拉雅中心,不但回本遥遥无期,还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

这时,戴自康投机人的赌性再一次被唤醒,自不量力拍下地王,最终又不得不亏本转手。

山穷水尽之时,戴志康企图重返金融行业。但时过境迁,此时的戴志康已经不是20年前的戴志康,此时的资本市场,也不是20年前的资本市场。

互联网金融成了戴志康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殊不知,这是一剂毒药。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之毒,戴志康喝下了更剧烈的毒药。

最终,上海滩的一代大佬,自甘堕落折戟P2P,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