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耗尽,罗永浩“中国的苹果”还能挺多久?

光环耗尽,罗永浩“中国的苹果”还能挺多久?
2018年11月18日 22:05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Resin

近期网易科技频道一篇名为《锤子生死劫》的文章引起热议,文章中称,锤子科技资金紧张,没有资金启动手机新品了,不仅如此,甚至连员工工资都不够支付了,并称锤子科技已经开始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预计只留

40%

的人员。

文中,作者还通过采访知情人士“刚从锤子科技离职的小A”,表示罗永浩可能患有抑郁症。这更让网友们对于锤子科技产生“锤子科技快不行了”的想法,毕竟谁也不相信一位自己身体都掌控不了的CEO能做好公司。

针对这篇文章,罗永浩在其微博上回应称:“这是创业六年来见过最失实的报道,而且完全是彻头彻尾的耍流氓。你不用耍完了流氓又假惺惺地提什么尊重,我们会起诉的,你等着吧。”

随后锤子科技发表声明,对这篇文章中提到了锤子科技的种种负面消息一一辟谣、澄清。

11月16日,网易科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文章回应,称该文章是作者崔玉贤通过接触多方独立信源经第一手采访整理而成的真实报道,愿意和罗永浩开放谈论文中提及的内容。网易反面坚持表示这篇文章并非失实。

双方各执一词,事实究竟如何,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事实上,锤子科技的问题不是从最近这篇文章报道才开始的,在更早之前,锤子科技的问题就开始被频频曝出,罗永浩这位名人跨界做手机的光环已经快被耗尽了。

曾经新东方最受欢迎的教师

作为俞敏洪的“门徒”、新东方高管辞职创业大军中的一员,罗永浩的创业之路显然并没有像李笑来、徐小平等其他“门徒”走得平坦顺畅。虽然从新东方离职创业的高管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K12、留学服务、素质教育等教育行业细分领域,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了跨界,罗永浩就是其中一员。

罗永浩其实也算得上新东方教师中的一个异类,他没有高学历,没有上过大学,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高二就辍学了。年纪轻轻就开始在社会上漂泊,卖过二手书,也倒卖过私家车,还曾在传销公司讲过传销课。

古话说,三十而立。在社会上浪迹已久的罗永浩决定在而立之前作出改变。他想要移民加拿大,于是去了天津大学夜间口语班学习英语,尽管高二辍学,但是在不懈毅力支持下,罗永浩的英语能力不断得到了提升,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时值2000年,此时的新东方已经小有规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具有一定名气,老师风趣幽默,教学能力也很不错,薪酬还特高,并且在当时教育机构少的情况下,新东方基本上就是一枝独秀,无人争锋,而新东方的教师们就如同今日的“网红”一般,拥有众多粉丝,这样的教育机构在学生群体中具有极强吸引力,同时这也吸引了当时的罗永浩。

罗永浩给俞敏洪写了一封一万字求职信,尽管他能言善辩,但是从一个高二辍学的学生转变为讲台上面对几十上百人的老师,容易紧张的老罗还是失败了,试讲了两次都失败了,不知是不是看到他的毅力,俞敏洪给了他第三次试讲的机会,这次,他成功了。

成为北京新东方学校任课教师的罗永浩似乎终于找到了成为一名受欢迎老师的方法,在2001年-2006年任教期间,罗永浩充分发挥了自己在传销公司授课的口才,以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和具有高度理想主义气质的感染力成为当时新东方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当时一度还有学生盗录罗永浩的讲课内容在校内网站上传播分享,还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名为“老罗语录”的风潮,席卷大江南北,也正是在此时,罗永浩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小有名气。

三次创业终得“锤子”

2006年6月,继胡敏第一个从新东方离职创业后,罗永浩成为第二个从新东方离职创业的人。离开新东方一个多月后,罗永浩发起创办了博客网站牛博网,然而仅仅两年就关闭了。

2008年6月,罗永浩开始回归老本行,创办“老罗和他的朋友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北京市海淀区至圣嘉德培训学校。

2009年,罗永浩开始了以“我的奋斗”为题的大规模全国高校巡回演讲,次年出版自传《我的奋斗》,2010年11月23日,罗永浩在北京海淀剧院举行关于培训学校创业故事的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更是引发强烈的社会回响。这一系列演讲为罗永浩吸引来第二批粉丝。

此后的罗永浩进入十分活跃的阶段,从西门子冰箱门事件到质疑方舟子“打假基金”、炮轰链家,罗永浩在“网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那个时候还并没有网红的概念。罗永浩还在2011年年底入选了百度年度新闻人物,2012年还入选了中国青年领袖候选人。

2012年智能手机的浪潮席卷而来,而罗永浩的第三次创业瞄向了它。

2012年5月,罗永浩创办了锤子科技,专注于新一代智能数码产品设计与研发,两年后锤子研发的第一款手机正式诞生了,被命名为Smartisan TI;一年后,锤子科技相继发布了坚果手机和锤子手机T2。2017年,锤子科技发布坚果Pro,销量突破300万,2018年更是先后发布坚果3、坚果R1、坚果Pro2S三款手机,并且在坚果R1发布会上宣布将手机品牌名正式改为“坚果”。

网络名人效益也在此时彰显了重要作用。从罗永浩创立锤子科技之后,名气和罗永浩的个人魅力为锤子科技拉到了不少融资。其中包括元璟资本9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紫辉创投和陌陌科技共7000万元的A轮融资;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和君资本、海通开元共计2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金石投资、久奕资本、抱团创投、迅游网游、联创永宣、合鲸资本、浩方创投共计亿元及以上的C轮融资;蓝港互动、共建创投的C+轮融资;2016年还相继拉到苏宁易购的融资和未披露资方的3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2017年8月11日,锤子科技还获得成都市政府领投,共计10亿人民币的战略融资。

不知是真的出于对锤子手机的看好还是出于对罗永浩个人的尊敬,亦或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总之罗永浩在投资界还是很受欢迎的,融资不断就是表现。

虽然从2012年至今,锤子手机的销量一直不怎么理想,但是锤子手机的名声却可以和苹果相抗衡,甚至还被称为“中国的苹果”。

光环耗尽,“中国的苹果”还能挺多久?

不过头顶光环的人如果一直不“充电”,光环迟早是要耗尽的。

罗永浩亦是如此,如果锤子科技的手机无法出现革命性进展,那么“中国的苹果”也始终无法超越苹果,甚至无法超越诸如OPPO、VIVO、小米、华为这些国产智能手机,没有新光环的产生,旧光环的能量迟早耗尽。

事实上,外界唱衰锤子的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人们这么不看好锤子科技?

从2012年成立以来,锤子科技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苏宁易购披露财报和成都尼毕鲁IPO预披露材料显示,其关联公司锤子科技2015年锤子科技亏损了4.6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2016年锤子科技年底总资产4.2亿,负债6.63亿,所有者权益-2.43亿,营收为8.09亿元,营收同比下降31.84%,亏损扩大为4.28亿元,已然资不抵债。同时,锤子科技的资产总额由2015年底的8.25亿元急剧缩水至2016年6月30日的2.96亿元,所有者权益一项则由2015年年底的1.93亿元缩水至2016年6月30日的20.98万元。而据媒体报道,2017年上半年锤子科技亏损为3亿元。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锤子科技已经亏损了1亿元人民币。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已经让锤子不被看好,被爆大规模裁员更是让锤子在舆论上雪上加霜。

2018年10月15日深夜,有微博网友爆料表示锤子科技成都公司其中一处办公地点解散,消息在网络上不断蔓延。次日下午,《财经》一篇报道指出,从接近锤子科技人士得知,锤子科技COO吴德周也计划离开,此外锤子上海分公司也将面临解散的局面。

随后锤子科技发布了官方声明,表示此次涉及成都分公司的人员变动是“对北京、深圳和成都三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整合”,此外,“公司成都总部的职能依旧保持不变,目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吴德周和罗永浩本人也在微博上对《财经》的报道予以否认。媒体采访锤子科技内部人员时,也表示公司运行良好。

但是界面新闻记者前往锤子科技成都总部办公室时却发现,世贸大厦昔日醒目的锤子的标志已经消失。当记者进入该办公地点,发现前台空无人员,办公桌椅大量空置无人,仅有寥寥几位员工还在办公室内。

2018年,锤子科技相继发布的三款手机都没有在市场上砸出什么水花,不少网友表示,这三款手机和之前的手机相比,革新并不大,表示“没有多大惊喜”。尤其是旗舰机坚果R1,号称是锤子有史以来最顶级的旗舰配置产品,定价3499元,这款手机更是被无数网友吐槽,定价高、性价比低。

在9月14日苹果新产品发布会之后不久,华为直接和苹果硬碰硬,随即发布新款智能手机Mate 20 Pro,其他国产智能手机品牌也相继发布其新款产品,而锤子科技在其11月7日的新品发布会上,却并没有发布手机,而是一款加湿器、一款智能音响以及地平线 8 号旅行箱。虽然有媒体解读罗永浩的这场发布会是为拉新一轮融资,但是也还是有不少媒体质疑锤子科技内部是否出现了问题。

在此次锤子科技的新品发布会上,罗永浩在PPT上向众人展示外界对于锤子手机的好评,当读到“在交互上是中国的苹果时”,他说道,“如果是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我感谢这样的评价,如果是现在的苹果,为了得体,就不方便多讲了。”

这一发言引来了网友们的众嘲,虽然罗永浩还是有部分坚决支持他的铁粉,但是更多的是网友们对他的嘲讽。

锤子的光环正在被罗永浩一次一次消耗,耗尽只是迟早的事了。而目前手机市场也给锤子带来压力,国内手机市场逐渐被OPPO、vivo、华为、小米、苹果五大手机厂商垄断,二三线手机厂商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如果锤子手机无法带来更加革命性的变革,想要突破这五大手机厂商的垄断更是难上加难。

当光环彻底耗尽后,罗永浩和他的“锤子”又将何去何从呢?

(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