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夏文勇: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钢”

全国人大代表夏文勇: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钢”
2018年03月16日 21:57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董瑞强

22年前,夏文勇正式踏入了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钢”),开启了人生事业的征程。他用“土生土长”四个字来形容在新钢这么多年的自己,从2016年11月担任新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到2017年5月出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他完成了一次跨越。

今年3月5日,夏文勇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出现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次他带来的是有关如何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构建严控新增产能长效机制的建议。3月12日下午,经济观察网记者来到江西代表团驻地,就新钢未来五年目标、总体思路、发展难题以及行业状况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夏文勇对经济观察网说,“去年新钢公司全年产钢890万吨,同比增长4%;实现营业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66.67%,经济效益创建厂以来最好水平。”他透露,2018年计划产钢910万吨,营收力争达到600亿元,其中非钢产业200亿元,实现利税34.5亿元以上。

“在去产能大潮推动下,我们只有走效率、效益和质量共同提升之路,用心做好主业,这是一个根本。”夏文勇说。他提出要在相关多元非钢产业上发力,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钢的目标,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他认为其前提必须是实现绿色环保,这是关系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问题。

最后,当记者提到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此次身份和角色转变有何感受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说:“当总经理的时候,压力很大;现在当董事长,压力更大。”

在此次专访中,他几乎回答了所有备受人们关注的有关新钢发展和行业热点问题。

经济观察网:目前,新钢仍面临哪些发展难题?

夏文勇:1958年新钢建厂,到现在已整整60年了。作为一个内陆国有钢铁企业,历史负担和社会负担都比较重。

近两年,尽管钢市发生了较大改变,钢企效益都不错,但新钢的两大先天性缺陷一直在制约企业发展。一是身处内陆,物流成本很高。我们现在90%铁矿石靠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每年都要购买1300万吨左右的进口矿。与沿江沿海钢企相比,我们的运输成本要高很多,每吨矿高出120元到150元,每吨铁要多出200元左右。

二是劳动生产率低。新钢作为一个老国企,职工多,社会负担较重。现在仍有2.4万名职工,一年粗钢产量900万吨左右,人均粗钢400吨的量都不到,而沙钢人均粗钢产量达到了1200吨至1500吨。另外,新钢的工资性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00多元,现在仅靠政策性内部退养也减不了多少,而且不可能让这些人员失业下岗。这是老国有企业的弊端,一些年轻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

经济观察网:您认为,应如何做好钢铁主业?在非钢产业上又如何布局?

夏文勇:在钢铁去产能大潮的推动下,我们不可能大幅扩张产能,作为一个内陆企业,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和资本。所以我们只有走效率、效益和质量共同提升之路,用心做好主业,这是一个根本,我们不可能脱离主业去谈发展。

在主业上,最为首要的是补齐环保短板,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目前我们主要靠投资改造,近期就要启动对料场、焦炉以及污染排放较大的烧结、烟气除尘等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对高炉、炼钢等环保设施的升级。肯定要确保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这是绿色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解决发展问题。一是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每条产线要根据下游需求生产,比如中厚板,现在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桥梁板、船板、钢结构等领域,最近市场对船板需求在增加。二是我们正在对主要生产线进行增强性技术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序成本。比如热连轧生产线,要在优特钢带、电工钢这两个主力产品上发力,进一步把汽车用钢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另外,我们也在着手把钢绞线、金属制品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解决成本问题。

第三是系统考虑借助金融工具降成本。去年我们刚刚做了一轮融资,通过非公开定向增发已募集到了17.6亿元,用于煤气综合利用高效发电项目,现在已建成两台一期高效发电机组,加上对水泵风机进行了一些节能性改造,力争明年底自发电率可达70%。另外,我们也在完善循环利用技术,综合治理固废排放,变废为宝。

在钢铁主业精品化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六个非钢板块,称之为“1+6”组合。

一是非钢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比如固废利用、矿山尾沙处理等。二是工程技术服务,鼓励企业走出去,承揽工程业务和项目,开辟外部市场。三是钢材延伸加工,比如在建的优特钢带配送中心,与一些民企开展钢结构领域的合资合作。四是贸易物流,这是非常重要的板块。新钢每年物流量很大,有三四千万吨,现在成立了物流中心。我们要通过下面物流企业,把整个产业链做起来,为自己的运输公司提供车轮、油品、维修、保险等。这意味着新钢已介入物流产业链,做到依托自我、服务社会。

由于职工人数众多,其中有一部分人会在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和智能制造不断推进中被解放出来,我们成立了工业生活服务板块。他们可从事物业、环保、绿化等一系列工作,一是为生产提供保障,二是为职工生活提供后勤服务。比如我们建立了汽运中心,企业员工有9000辆车,能像4S店一样提供维修、保养及保险配套服务并形成一个产业,也会给员工带来福利。

另外,我们也在打造金融投资板块。新钢发展到现在必须跟资本结合起来,目前我们在做供应链金融,如果有好的项目,也会进行投资,为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赚取一部分收益。

经济观察网:今年新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夏文勇:今年我们制定的主要目标有三:一是计划产钢910万吨,营收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长10%,力争达到600亿元,其中,非钢产业200亿元,实现利税34.5亿元以上;二是今年要启动环保低碳工业园建设项目和电工钢升级改造项目;三是优特钢带配送中心要基本建成。现在新钢物流中心也在和全球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应该说今年的起步任务还是比较多的。当然,有几个项目将跨年度完成。

今年新钢开局良好,一季度效益不错。我们正紧紧抓住这一轮市场回暖的机遇,加大有关项目投资。因为市场不可能永远如此好,现在是新钢强身健体的良机,当真正的“寒冬”来临时,也不至于“感冒”。

我们对区域市场竞争并不担心,因为新钢螺纹钢产量很少,没必要和主产企业竞争,况且我们有的产品,区域市场其它企业不具备。新钢竞争对手主要是湖南湘钢,但彼此也有市场划分,不会有太大竞争。湘钢更多针对上海、广东市场,而新钢销售区域主要看品种,建材类主要在江西、湖南一带,板材类主要在江西、湖南、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

也就是说,我们与湘钢在销售市场上有一定重叠,但不严重。虽然湘钢中厚板制作相对具有优势,但我们会充分利用设备强项生产具有差异化的品种,比如新钢卷板、冷板、特厚板的市场适应能力就很强,可以说两者存在一定差异化竞争。

经济观察网:作为国有钢企董事长,您现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请您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此刻的感受。

夏文勇:我出任董事长至今,时间还不长,尚需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今年元月份,我辞去了总经理职务。现在我考虑最多的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今后如何把大家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把精气神给提起来。尤其是如何更好抓住本轮市场机遇,带领整个公司和团队,在这几年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做到不忘初心非常重要。我也在考虑如何想办法让职工拥有更多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目前也正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真正贯彻到位。如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没有任何幸福感,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担任董事长后,做了几件事情:一是提出建设“花园式工厂”;二是员工“三室一间”(学习室、休息室、更衣室、卫生间)改造;三是打造和完善员工八小时之外的文体娱乐设施,让员工感受家的温暖。目前,这些举措都已初见成效,如“三室一间”改造在今年春节前已基本完成,厂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果说当董事长之前是压力很大,那现在压力更大,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每个政策的调整都面临诸多难题,诸如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等,都和职工利益密切相关。另外也涉及党建工作,其核心是做好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群关系搞好,使得经营目标和政策措施执行到位。

经济观察网:定下五年“再造新钢”的目标,基于何种考虑?未来总体思路是什么?

夏文勇:根据目前企业的总体形势,我提出在相关多元非钢板块上发力,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钢。首先,企业的发展不能没有行动指引,确立这个宏伟目标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奋斗方向。其实原来定的期限是到2020年,但从目前形势判断,三年内达成目标还非常困难和吃力。很大程度是考虑到有些项目的建成周期较长,所有布局将在今明两年完成,前期投资大概100亿元。后面三年是一个运营过程。

目前,新钢公司的领导班子尚未配齐,我们准备在今年6月30日之前召开公司党代会,届时我会把我的这些想法和目标提出来。

未来总体思路就是依托主业,发展相关多元产业,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因为主业不能再做大了,只能做强做优,所以今后肯定要在相关多元产业上做文章,通过非钢板块把集团做大,实现产城融合。其前提是绿色环保,即必须解决企业生存问题,才能谈发展。

现在新余市政府对新钢非常支持,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项目上。我们也会和一些地方企业合作,采取混合所有制办法进行改造,目前新钢旗下二级、三级企业正在推行混改。比如,在新钢非钢产业里有很多项目,其中会以合资、控股方式引进很多民间资本。全由我们自己来做,也不合适。我们要通过下游做销售、跑市场,为新钢打通整个市场渠道。

如果我们用五年时间实现发展目标,对新钢来说肯定是一个质的飞跃。我做了一个预估,如果这两年市场能保持良好的局面,我们把前期工作都全部干完,那未来十五年没有问题,完成总的目标更没有问题。

经济观察网:对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何考虑?未来是否考虑试水钢铁电商?

夏文勇:人才是第一资源,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引进人才的渠道主要有二:高校引进和联合培养。每年我们都会招收一部分硕士生、博士生,同时与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如钢铁研究总院、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都有紧密联系。另外,我们也打造了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船用钢技术中心、能源钢工程中心等平台。

不过,由于新余地处内陆,对引进高端人才还很困难。所以我们采取了柔性引进的办法,即聘用一些老专家,请进来为我们解答课题或难题。同时,我们争取把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

传统钢企做电商,我们不考虑。今后我们不会搞,也不能搞钢铁电商。道理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产品的特殊性,以个性化需求为主,都是按订单进行生产。

比如桥梁板,施工方必须根据工程需要来购买特定的钢材,没有必要通过电商渠道购货,只需和我们签订合同后供货即可。我们销售螺纹钢也是直接给工程配送。现在销售渠道较广,其中有一部分是通过钢贸商,这与整个行业销售模式有很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是从来不赊销的,必须是款到发货,但钢贸商会赊销。

经济观察网:您如何看待钢铁行业目前状况?有何建议?

夏文勇:自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化解钢铁产能1.2亿吨,钢市大幅好转,尤其是取缔“地条钢”后,整个市场价格得到理性回归,整个行业效益还是不错的。但越是在此情况下,越要防范那些由于环保、资金已被关停的企业再次复产,同时要严控产能在置换中被放大。比如,一百吨转炉从一地置换到另一地,同样是转炉,十年前和现在建的产能是不一样的,若都这样置换,那产能肯定会放大。

对此,我们也表示非常担心。国家好不容易通过去产能使行业形势大为好转,大家会不会再次产生扩张产能的冲动?打破供需基本平衡状况,重回2015年时的寒冬?所以此次我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国家有关部委也正对此事进行研究,信心还是比较足的。

不过,他们也认识到了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行业就可能走进一个新的轮回,很难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再加上国家对环保要求愈来愈严格,若行业依旧亏损,活都活不下来,拿什么去搞环保?所以要控制产能扩张,须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法规标准。尤需通过严格的环保手段,使落后产能彻底关停,控制住产能总量。这些资源亦可向优势企业倾斜,以平衡行业两极分化。

去年以来,钢铁行业盈利最多的是那种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其效益反而更好,这与市场劣币基本除清有关。但这部分企业,未来是要被淘汰和改造的对象。其生产工艺和设备不规范,尤其是环保投入仍相当有限。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产业迈向中高端,仅靠这些企业是不行的,最终还要靠生产高质量工业用材的企业。

本来在市场好转情况下,企业有一些资金去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如果又一窝蜂去搞低端产能,那将错失技术升级的良机。所以我建议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打击和淘汰力度,大力推动钢结构运用,在需求端提供市场,真正使钢材质量、品种等级不断提升。同时,要提高钢材使用标准,以区别于低端产品。若标准不提高,就无以促进行业水平提升。比如生产一块钢板,以前要求符合抗压强度标准,现在对强韧性、耐腐蚀性、耐冲击性等都要提出更高要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