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估值翻400倍到净亏17亿,映客能靠港股IPO突围吗?

从估值翻400倍到净亏17亿,映客能靠港股IPO突围吗?
2018年04月22日 18:16 创业家传媒

导读:2018年3月26日,继借壳宣亚国际被否之后,在短短3个月内,映客第二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急迫之心可见一斑。 为何映客这般急于上市?二次冲击资本市场的背后透露出怎样的讯息?

为何映客急于上市?

映客,是近几年来红极一时的直播平台,于2015年5月正式登陆市场。由于正值直播软件的风口,映客发展迅速。2015年11月,映客的注册用户数突破100万,2个月后,注册人数暴增至1000万,并在2016年8月达到一亿。在资本的护航下,映客先后进行了A轮融资1亿元,B轮融资5亿元。截止至2017年底,映客的用户数近2亿,主播3680万。其上市材料称,2017年映客平台的直播时长达33亿分钟,相当于6279年。

映客为何急于上市?

1. 连年亏损

2015年映客的营收为2870万,2016年营收直接增长到43亿,2017年则下滑至39亿。利润方面,三年来映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亏损4942万、14亿、2亿,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7亿元。

2.用户增速趋弱

映客的主要营收是靠直播业务,而活跃用户、付费用户的数量则直接影响直播业务的营收,但是用户数量的增长乏力已经成为映客的焦虑。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映客的用户增长率为7.3%,远不及花椒、一直播等平台,泛娱乐直播平台第一梯队里已不见映客的身影。

3.付费用户急速减少

在付费层面,映客2016年平均每月付费数量为220万人,而2017年则为102万人,同比下降55%。付费用户数量急速下降,使得映客的收入继续减少。

映客存在怎样的问题?

映客的经营存在怎样的问题?

1. 盈利模式单一

2015-2017年,映客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来自直播业务。而直播业务主要依赖一些大客户,过度依赖于这类客户,导致映客逐渐失去广大受众群体,盈利来源越发稀少。

2. 主播签约制度缺乏

映客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设立主播签约制度。虽然是省钱了,但也因此埋下隐患,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关系松散,导致主播频繁跳槽,令映客赖以生存的直播业务显得动荡不安。

3. 流量变现能力极弱

据悉,映客的刷量曾达到150-200倍之间,而在真实用户中,有付费意愿的可能只有1%。“偏科”越发严重的映客也曾经在2016年试图做出改变,但是拓展广告业务后,其变现能力依旧不理想。2017年底尝试进军“直播答题”方向,也因政策监管无疾而终。

4. 广告业务收入太少

网络广告业务在映客的收入占比中,用“微不足道”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连1%都不到。2016年该业务收入924万元,2017年增长至2243万元,但相比于其他同类直播平台,映客的广告收入实在是太少。

5.未得到显赫投资者的足够青睐

映客在直播界有两个称号,“独角兽”和“孤胆英雄”。独角兽不难理解,但之所以有“孤胆英雄”这个称号,是因为头部几家平台都有响当当的靠山,一直播有微博支持,花椒有360,快手有腾讯,但映客缺少巨头的资金加持。虽然腾讯也曾参与映客的B轮融资,投资3600万元,不过这点投资与腾讯4.6亿美元战略投资虎牙直播、6.3亿美元投资斗鱼直播相比,显然不在一个量级,可见映客并未得到腾讯的青睐。

如何应对直播流量红利消退

映客的火爆,只经历了短短一年,便开始显露出疲态。而在此次映客计划上市前,已经有投资者开始离场。可见前期投资者对红利期消失的恐慌心态,并希望能够早点上市退出。映客冲击IPO的背后,显现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残酷竞争,如何应对直播流量红利消退,及市场更新换代等各种挑战,考验着各直播平台。

本文来自互联网观察,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