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季将至,碳交易能否满足预期?

履约季将至,碳交易能否满足预期?
2021年05月15日 19:52 凤凰卫视

进入2021年,在应对气候问题上自诩为“领头羊”的欧盟减碳动作频仍。继通过“碳边界调整机制”议案后,日前,欧盟又投票通过了其标志性的气候变化法,将到2030年减排55%以上的气候目标写入法律。

为达成该目标,欧盟宣称将在今年6月推出一系列碳市场改革措施。一石激浪,连日以来,ICE欧盟碳排放交易许可(期货价格)应声上涨,屡破50欧元关口,5月12日,更以53.94欧元创下历史新高。不少业界人士乐见其成,认为碳价长期上涨,将刺激欧盟各行业加大对清洁技术创新的投资。

不单单在欧洲,作为以低成本减排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碳排放交易体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青睐。美国环保协会的研究显示,在达成《巴黎气候协定》承诺的前提下,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可以将其总减排成本降低59%至79%,而若把这些节省的成本投资到更多的减排项目上,在2020-2035年期间所产生的累计减排量,将是当前政策情景下所能实现的减排量的近两倍。

在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中国,经过7个碳交易试点长达10年的长跑,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于下月底启动运营。从电力行业起步,“十四五”期间预计石油、化工等重点能耗企业都将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纵然前景可期,起步较晚的中国,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设计与建设上,仍面临如分配制度、交易规则、奖惩机制等方面不完善的问题,中国能否借鉴国际经验,优化碳市场机制?借助碳交易这一高效的市场工具,高耗能企业能否实现“绿色转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产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利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