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由谁出钱”或影响政策效果

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由谁出钱”或影响政策效果
2024年05月10日 15:59 新京报

“这款空调原价20199元,享受以旧换新补贴500元,再加上‘五一’期间的活动,优惠下来只要17000多元,现在入手很划算。”5月4日,北京朝阳一家电商场销售人员正在向顾客推销商品。

当前正值家装旺季,加上以旧换新优惠补贴的带动,像这样的场面在全国各地持续上演。

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这是时隔近15年之后,我国启动的又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为何选择此时再提以旧换新?从宏观来看,这一决策对促进投资、消费、节能降碳能起到多大作用?于微观着眼,对消费者来说,换什么?怎么换?谁出钱?谁受益?这是大家更为关心的内容,也直接影响着政策落地的效果。

红星美凯龙北京西四环商场,消费者正在选购商品。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家电市场反应不一,有的销售增长、有的带动不强

商务部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各地以旧换新活动的带动下,零售企业汽车、家电、家具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7.9%和4.6%。

政策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家电市场发现,各商场均推出“换新”补贴,同时叠加其他促销活动,形成组合优惠,吸引消费者。

各商场的补贴策略有所不同。有些根据新购家电的消费金额确定“换新”补贴额度,有些则根据旧家电的残值确定补贴金额。

在苏宁易购(望京旗舰店),补贴的额度根据消费金额确定,“买2000元以上的基本能补200元,不到2000元差不多补50到80元。”商场销售人员介绍。以一款标价为2599元的国产电饭煲为例,在享受换新补贴200元、五一促销直降、店长优惠后,最终到手价格为1999元。

红星美凯龙北京西四环商场推出“拖旧”活动,商场提供免费上门拖旧回收,现场对旧家电估值返现,最高可返600元。据红星美凯龙北京西四环商场总经理高玲介绍,他们4月中旬就正式启动了“五一焕新节”活动,粗略测算,活动开展以来,销售额同比去年有明显上升,整体客流量上升一成以上。特别是“五一”假期,整体客流量较去年同期上升25%以上。

高玲表示,这是包括家电、家具、装饰材料等在内的商场整体数据,如果仅看政策集中的家电领域,销售额的增长幅度更大,说明以旧换新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家电商场,有商户向记者反映,以旧换新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这一方面与整体经济形势和行业内部竞争比较激烈有关;另一方面,他认为,补贴力度一般,对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不强。

据他介绍,近些年,家电市场经常推出各类促销活动,从厂家到卖场都拿出一定补贴力度,各类促销活动贯穿全年,消费者对家电优惠已经十分习惯。特别是2019年至2021年实施的家电节能补贴,一次性最高补贴800元,相比之下,此轮补贴力度偏弱。

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市民选购车辆。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门店优惠持续,有地方“自掏腰包”补贴汽车置换更新

汽车是此轮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大头”,记者走访多家合资及国产汽车品牌4S店了解到,以旧换新政策均已落地,汽车市场反应平稳。

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哪吒”的4S店,销售人员介绍,哪吒X500纯电SUV的官方售价为12.48万元,如果家中有旧车参与以旧换新,可享受店内补贴5000元,国家定额补贴10000元,算上保险、验车等费用,最后落地价格为11.5万元。“这个优惠力度很有吸引力。”销售人员表示。

今年4月,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了汽车以旧换新资金补贴政策。

到今年年底,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

一次性定额补贴分为10000元和7000元两类不同情况。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业内认为,汽车以旧换新在带动新车市场的同时,也将利好二手车市场。

5月7日,记者在位于丰台花乡的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看到,在假期过后、恢复办理过户手续的第二天,过户大厅秩序井然,人们在座位上安静等待叫号,服务窗口未出现排队情况。当天是工作日,各展厅内看车、卖车的人不多。

市场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二手车交易整体平稳。在记者走访的3家4S店中,只有一家表示购车客户自行出售旧车也可享受补贴,需要提供二手车过户票等凭证。

一些地方则在落实国家报废补贴的基础上,“自掏腰包”对汽车置换更新进行补贴,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

5月6日,山东济南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开始申报。据了解,这项政策于今年3月下旬印发,政府拿出5000万元,对置换新车的个人消费者进行补贴,购买新能源汽车一次性补贴5000元,购买燃油车一次性补贴4000元。

当地一二手车商告诉记者,受新车降价等影响,今年以来,二手车交易行情整体不如前两年,这次推出的政策大约能释放10000个补贴名额。“主要带动的是原本近期就打算换车的群体”,该二手车商表示,补贴可能把这部分需求提前集中释放,但目前市场反应比较平稳。

“由谁出钱”影响效果,“仅靠企业让利或不可持续”

从销售人员的反馈来看,到目前,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距离预期仍有差距。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或与“由谁出钱”有关,这也是家电补贴与汽车补贴的明显不同。

目前,针对汽车领域的以旧换新已经出台实施细则,明确了补贴资金由政府承担,总体上,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6:4比例共担。分地区有一定差异,其中东部省份按5:5比例分担,中部省份按6:4比例分担,西部省份按7:3比例分担。

但在家电领域,并未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目前仍按照《行动方案》的要求落地,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补贴;支持家电企业给予补贴。换言之,并未对“由谁出钱”做出强制性要求。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目前基本由厂家和卖场共同承担。一般来说,旧机折价部分的补贴全部由卖场承担,除此之外,抽奖、礼券、现金卡等形式的“换新”补贴由二者共担,卖场占“大头”,厂家也要让出一部分利润。

由于企业要“自掏腰包”,因此出现旧家电不论品相好坏均是“一口价”回收,有些甚至是几十元的“超低价”。有消费者表示“不如不换”,影响了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效果。

某家电品牌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近些年,除了传统促销季,像“6·18”“双十一”“双十二”以及消费季活动,家电也都参与优惠,促销活动几乎贯穿全年,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各家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卷”,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靠企业让利恐怕不可持续,长期下来,也影响企业的积极性。

“有几个很大的企业反映,更关心能够陆续推出一些强制性的标准,可能这些标准对这项政策落地推动作用会更大。”在4月11日举行的国新办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明确谈到这个问题。

他表示,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非常关注各级政府为这个政策到底能出多少钱。他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央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等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肯定是有资金支持的,而且支持会是有力度的。同时,各地政府也都在认真研究,会结合各自财力的实际情况,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

一些地方已经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政策发挥更好效果。

黑龙江省级财政拿出约1亿元,对在今年内购买符合条件的绿色智能家电给予10%立减补贴,预计财政资金对家电销售额的拉动比将达9至10倍。

山东济南拿出5000万元补贴汽车以旧换新,符合条件的个人最高可申领5000元补贴。

普遍持乐观预期,或将撬动十万亿巨大市场

尽管遇到一些问题,但从我国当前实际来看,业界和学界还是普遍对这一轮以旧换新持乐观预期。

“以旧换新”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这项工作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此外还有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在我国,以上三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作为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大国,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约28万亿元。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

先看设备更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工业生产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先进设备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强化产品竞争优势。

他表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未来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再看以旧换新,距离我国上一轮全国范围的以旧换新行动已经过去近15年,按照我国常用家电安全使用年限8-10年计算,家电到了集中更新的窗口期。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推算,仅2020年就有1.79亿台家电产品达到安全使用年限,市场空间巨大。

连平认为,我国汽车和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已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从短期来看,以旧换新政策能够刺激消费需求和带动相关投资,有效拉动和扩大内需。从长期来看,以旧换新能够进一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带动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据连平测算,汽车和家电总计有望带来3500亿至4000亿左右的消费增量,带动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提升0.7个百分点至6.2%。

此外,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据官方测算,今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有望突破4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近日公开表示,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汽车、家电换代需求在万亿元以上级别,再加上回收循环利用,“这个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促进消费,也会促进节能降碳,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