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正能量 用镜头抒发爱国情怀

汇聚青春正能量 用镜头抒发爱国情怀
2024年05月21日 09:57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揭明玥)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拍摄身边的红色文艺;围绕戏曲、国画等,制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视频;记录大学生榜样的故事,传递青春正能量。即日起,“‘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青春拍客秀”首都大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主办,新京报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承办,旨在面向首都高校全体青年学生,征集体现红色历史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春强国故事和新中国重大成就等相关主题的优秀短视频作品。

作品征集时间自即日起至10月31日,参与征集的视频作品要求突出“爱国”“红色”“创意”,导向正确、主题鲜明、保证原创、立意清晰、尊重史实、逻辑清晰、富有创意,且为2024年5月至10月期间个人或团队的原创作品。

首都高校青年学生可通过三种方式参赛:

通过所在学校参赛,将作品报送至学校指定部门,由学校统一推荐;

可独立参赛,由个人将作品上传百度网盘后,并将分享链接地址、提取码以及纸质版版权承诺书和作品登记表的扫描件,发送邮件至qcpkx2024@163.com;

也可团队参赛,成员总数不超过5人,且仅限首都高校在校学生。

第一批作品的提交截止时间为2024年7月31日,第二批作品的提交截止时间为2024年10月31日。

本次活动将通过专家评审、大众投票等方式开展初评和终评,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2个。一二三等奖可获得相应的奖品,所有获奖者及入围作品均可获得相应奖杯或证书等。

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开展4次主题专业拍摄活动。首次活动将于5月下旬开展,专业老师将带领参赛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宛平城、卢沟桥、香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进行拍摄指导。

清华大学:

鼓励学生活用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清华大学聚焦爱国报国主题,推出系列校友宣传融媒体报道,开设‘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报国清华人’等多个专栏,讲述了几百位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报效祖国的清华人故事。”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戚天雷说,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参加“青春拍客秀”活动的丰富素材。

戚天雷介绍,走过113年,清华大学已积淀下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建筑、纪念物,以及人物、团体、精神承载物等,校内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学校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为立德树人提供生动内容和创新载体。诸如推出“红色专线”校园讲解,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都能为学生们拍摄短视频提供良好资源。

当前,清华大学已启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工作方案”,上个月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我们也将鼓励学生们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开展拍摄,记录学校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展现首都高校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戚天雷表示,活动正式启动后,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广泛的作品征集。

北京理工大学:

让短视频与“数字人”元素相结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传播计划、举办新媒体文化艺术节的第七年。”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苟曼莉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将以“熔铸爱国心 强国我先行”为主题启动“青春拍客秀”活动,并聚焦“红色历史记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青春强国故事”“骄傲了我的国”四个参考主题设置创作指南。

苟曼莉介绍,该校红色资源丰富,有10余个党员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和90余个实践活动基地,为开展“青春拍客秀”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基于学科特色,该校师生在拍摄国家安全教育、普及国防知识等相关领域短视频时,具有更多优势;在创作“青春强国故事”“骄傲了我的国”等主题作品时,也更有专业说服力和切身体会。“今年,学校还全新打造了‘数字人讲党史’工程,相关元素和成果也将被纳入到短视频创作中。”

连日来,依托学校20余个学生新媒体工作室平台,北京理工大学已向全校师生发出视频征集通知。“本次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学校除了推荐至北京市参加评选,校内也设有评奖评优和公众号展示环节,以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激励他们积极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对红色文化的思考。”苟曼莉说。

北京电影学院:

利用专业优势创作优秀视频作品

前不久,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开展的“见字如面:我回故乡过大年”大思政课主题短视频征集和展示活动中,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学生斩获1个特等奖和4个一等奖。而在去年“‘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活动中,该学院100余名学生创作完成25部作品,最终荣获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和4个入围奖。

“近年来,在全国各类短视频征集活动中,我们学院的学生收获不少荣誉。”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杨植淳老师介绍,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顺应媒介发展、以“视听传媒”命名、以培养适应时代媒介发展需求的全流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二级学院,现设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

杨植淳说,从专业角度看,参加“青春拍客秀”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学生实践创作所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近几年,学院的多项课程和专业实践活动,也与此次活动的四个参考主题吻合度很高。比如去年暑期专业实践中,学生们在浙江嘉兴用影像致敬科技工作者,展现当地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风貌;近日,学校新开设AIGC创作基础课程,引导学生运用AI工具,融入到创作实践中。“相信在此次‘青春拍客秀’活动中,学生们也能利用专业优势取得好成绩。”

北京舞蹈学院:

每名师生都可能是短视频的主角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800名师生完成了《奋斗吧 中华儿女》文艺演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1005名师生参与《伟大征程》文艺演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116名学生参与演绎舞蹈《冰雪五环》……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坚持将党和国家重大艺术演出任务作为“一号工程”纳入实践育人体系,实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学、艺术演出的深度融合。

“今年我校加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此次‘青春拍客秀’活动,我校师生自然也‘当仁不让’。”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际萍介绍,此次征集作品参考主题有红色历史记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四方面,而学院近年来就是围绕这些主题开展工作,学院的原创舞剧、特色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等均与之相关,这些都能作为视频拍摄的素材,每名师生都可能是本次视频征集的主角。

张际萍举例说道,如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讲述文艺青年奔赴延安,融入生活与革命实践,开创了文艺的春天;原创舞蹈诗《那些故事》则由十个红色事迹创编而成;即将首演的原创舞剧《巍巍正阳》,以生活在正阳门下一家五代人为代表的发展变化,刻画出中轴线上近现代中国百年的巨变;学院“灵秀乡音——惊喜怪村太平鼓舞蹈传播”实践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振兴结合,助力挖掘在地非遗舞蹈资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