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投资人称还有20倍上升空间

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投资人称还有20倍上升空间
2018年06月22日 16:13 每日经济新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爆发于2016年的知识付费进入2018年似乎隐约显出了颓势,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先是平台用户因课程费用问题发文怒怼知识付费平台千聊,再是新世相因“知识分销”而遭封杀……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知识付费打一个问号。

知识付费行业的未来前景如何?是否还有投资的价值?现有的运营模式既然遭到了诸多质疑要如何进行改善?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通衡浙商资本创始合伙人梁晓玮、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等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式知识付费高峰论坛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行业已迎来最好时代

“现在的知识付费行业确实有其‘骨感’的地方”,通衡浙商资本创始合伙人梁晓玮坦言,一方面内容提供方为了推广产品让大家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分层不够清晰立体,头部IP过于自信,使其提供的内容达不到一定的水准,普通IP不够有名,在流量获取上存在着明显短板,所以很多用户吐槽也并非毫无道理。

尽管如此,梁晓玮仍然表示,“知识付费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未来是千亿级别的。现在的知识付费相当于90年代的房地产,未来还有20倍的上升空间。”

他进一步阐释,看好知识付费的主要逻辑有两点:一是有对知识的需求。当今时代越来越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但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书,从而产生了个性化需求,尤其中国人口基数大,个性化需求种类更为丰富,未来大有可为。另一个是有支付能力。知识付费的主力是85后,有知识付费的意识,且具备消费能力。“所以无论从需求还是支付能力上看,知识付费行业都站在前所未有的风口上。那些现在觉得知识付费已经过热的,和90年代说房地产已经过热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据艾瑞咨询《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在人才、时长、定价等综合作用下,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2017年到2020年三年时间能翻近五倍,”梁晓玮说,在中国能三年五倍的行业没有几个,所以知识付费是很好的行业。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也表示,中国的知识付费行业已经迎来最好的时代。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的金融泡沫正在进行一场彻底的出清,知识将成为金融下行周期里最坚硬的价值。而且在新中产崛起和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老百姓的知识消费也在升级,过去类似心灵鸡汤类的泛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业化知识才是未来的需求方向。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版权保护的逐步加强以及互联网付费渠道的兴起,知识内容的商业闭环将越来越完善。“现在市场不缺好的渠道,但缺好的精品内容,只要内容足够好,一定有人愿意买单。”

探索知识+资本+互联网模式

前景虽然可期,但要落到实处,还涉及具体的运营模式问题。现行的运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弊端,遭到用户的质疑和吐槽。如是金融引入通衡浙商资本和喜马拉雅FM的联合战略投资是对知识付费行业运营模式一种新的探索,即“知识+资本+互联网”。

管清友认为,对于知识内容的供给方来说,最大的瓶颈不在于需求,而在于内容的可持续性。“过去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只有靠机构化的打法才能跟上市场对内容的需求。”

他提到,如是金融研究院将充分利用券商研究所的机构化打法,致力于孵化和培养金融研究领域的IP矩阵,打造金融版的开心麻花。“开心麻花最大的卖点已经不是沈腾,而是一个强大的内容生产团队。”

当然,对于知识付费行业而言,有了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还需要资本的加持和互联网分发渠道。“未来会出现更多专业的运营公司,依托喜马拉雅等平台打造知识IP的公司会很有价值,这样的公司会给这些头部的IP赋能,能够让他们找到头部的感觉,同时能培养腰部的中型IP。”梁晓玮说。

而对于IP未来发展的路径,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认为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走向纵深,即全IP链条的运营,可以跨越媒介形式,包含音频课、书、培训课、交流会、咨询服务等多种业态。二是矩阵化,整个全链条的运营,从单一赛道向周边拓展,变成IP矩阵。

“跟内容相关的行业,第一个是媒体,广播,报纸,杂志等;第二个是出版行业,CD,图书;第三个是教育;第四个是培训;第五个是咨询。”余建军说,这些行业的共性是都是通过内容提供服务,未来这些内容产业会变成一个行业,这个行业是无边界的。

知识IP要突出个性化

“我理解的知识付费是一个新词,但它实际上是原来这些教育、培训、咨询在新时代的一个形式。所有的媒介都是载体,文化内容才是核心。”余建军说。

他认为,知识IP的运营要采用降维思维,做内容付费的策划就是用“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的方式,用超越用户期望的东西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产生非常强的获得感,从而使用户天然就有强烈的付费动力。这与梁晓玮提到的“品质化的知识IP”不谋而合。

“用户付费意愿强的都是深度的干货,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趋势的洞察,不仅是个人的知识,本质上更多的还是个人化的心得体会,对受众的启发和感受,消费者更喜欢个人化的内容。”余建军说。当然,还有浅显易懂的表达,受众的人群层次是不一样的,以前写书都是书面语,音频是书面语变成短语,这种模式的语言和内容是最适合互联网上用户收听的,有互动性,甚至可以自问自答。

梁晓玮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的人群基数足够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因此可以构成很好的IP生存的根基。“内容提供者面对的线下听众是怎样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小节的提纲,这个小节怎么样,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AI越来越智能化,基于大数据,基于用户的图谱,未来的商业,其实没有制造业,只有服务业。“每个企业服务完了以后会产生很多的数据,哪个公司在这个领域收集数据,通过数据给用户赋能,哪个公司就有很强的竞争力。”余建军说。

他指出,个性化分发包括了他的数据,年龄、性别、时间段,比如是早上还是晚上;年龄段,比如是孩子学英语,还是大人学英语,这些不同的数据都会被考虑到来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分发。

每日经济新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