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她们才是最牛的投资群体,没有之一

在中国,她们才是最牛的投资群体,没有之一
2018年04月25日 07:37 中国经营报

来源:首席人物观(微信ID:sxrenwuguan) 作者:江岳

01

大佬扎堆的三点钟区块链社群果然是造头条的扛把子。

继春节不眠不休讨论业务掀起区块链热潮之后,他们昨天在澳门主办的“世界区块链大会·三点钟峰会”又火了。

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大佬,而是大妈。

当大妈们把区块链大会广告板当成“到此一游”的背景,戴上红色黄色的丝巾,摆出旅游照中最常见的姿势时,这些照片在媒体圈里迅速传播,俨然成为区块链圈子在平静四月里最令人兴奋的G点。

图:大妈们在世界区块链大会上合影

媒体人的兴奋似乎情有可原。

一方面,随着热度下降,链圈和币圈动静少了,年后扎堆出现的区块链媒体也开启了批量死亡模式。如同过去几年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的诸多短暂风口,区块链眼看就要成为昨日黄花,至少,关注度与春节时已是冰火两重天。

同时,当“中国大妈”与理财挂钩,它就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专有名词:是埋藏在浅表的富矿,也是末日狂欢的前兆。

这些意味,守在公园小广场发广告的小伙子懂,售楼处浅笑盈盈的姑娘们懂,甚至大洋彼岸的人们似乎也有点懂。

5年前,当华尔街的精英们开始做空黄金,金价暴跌,中国大妈却挤进了金店,10天消费1000亿。没多久,做空黄金的故事结束了,豪放大妈们也在《华尔街日报》留下了名号:

“dama”。

02

现身澳门区块链大会的几位大妈,只是这个圈子的小缩影。

她们可能解释不清楚“区块链”到底是什么玩意,但这丝毫不妨碍她们对这轮新“理财运动”的热情。这大概有些时代的烙印——她们多少有些习惯了被卷进一场场全民运动,并发自内心地投入其中。

只是动机不同罢了。如果说她们早年的激情是来自精神层面的驱动力,如今,理财和养生才是不会摇摆的核心。

很自然的,顶着种种“一夜暴富”传说进入大妈视线的区块链、虚拟货币,成了魅力无限的新物种。

于是,在深圳的代币发行现场,大妈们会提前半小时把会场挤满,忙着打听联系方式、发币时间。她们大多组团而来,对白皮书不感兴趣也看不懂,最关心的事情就是:现场认购能打几折?

至于她们的信息从何而来?大体有三类:早期的ICO项目进社区宣讲;媒体报道;熟人推荐。

不过具体到地域,信息流通方式又有所不同。

比如在温州,炒币大妈们偏向实干派,她们基本炮制了当年“太太炒房团”的路数,喜欢组团搞实战。

在北京,浸泡在首都文化里的大妈们更注重理论学习,对大佬事迹如数家珍,尤其信奉看似有实战经验的民间大神——比如崇文门的一家咖啡馆,从去年开始变成了币圈活动基地,大妈们经常在此听讲座,做笔记的认真程度,不亚于这座城市里的中考生高考生们。

图:这家咖啡馆成为币圈活动基地

她们后来的收益或损失如何,我们尚无从得知。但当空气币、破发、监管这些词语成为币圈在过去几个月的主题,想必,真正实现暴富梦想的大妈应该还是极少数。

03

正如剖析东北是媒体屡试不爽的流量利器,嘲笑大妈似乎也成了如今的某种政治正确。

如果说前几年的广场舞讨论还属于涉及公共领域的社会话题,眼下风靡公众号和抖音的、模仿大妈舞丝巾拍照留念的那些图文视频,就纯粹是为流量了。反正,大妈们不会写公众号,更没法奋起反驳。

对于嘲笑者来说,这是人为鱼肉我为刀俎的绝对优势。

于是,当大妈们在区块链大会现身时,类似的嘲笑又出现了,似乎她们放飞的拍照姿势,配不上听起来高大上、实则广告牌英文都出错的“世界区块链大会”。

图:出错的广告牌英文“word”

的确,中国大妈是很有存在感。

就理财来说,大妈们是时髦造富运动最忠实的拥抱者。从2007年的基金,2013年的黄金,到2014至2015年间的股市、P2P理财、虚拟货币、楼市,再到2016年的邮币卡,无不如此。

其中不乏致富的故事。主角多是那些原本就家底殷实的人。而多数人的命运是沦为分母,也就是:韭菜。因为她们的入场时机往往是高点。有人因此调侃:

“在中国,大妈群体是一个风向标。她们炒什么,就是什么到顶的标志。她们做什么,你就一定不要做什么。”

不过,中国大妈深受理财从业者欢迎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被割得多惨,她们始终有勇气和信心拥抱下一轮浪潮。

中老年人常有的健忘,是她们在造富运动中的一条条锦鲤。

她们备受关注的另一个原因是:身在浪潮之中时,她们经常以不太符合日常人设的大手笔著称——平时她们总是剩菜吃几天不舍得扔、家具用一辈子不舍得换、最爱教育孩子“省一点算一点”,但一遇到理财,她们就会变戏法一样摆出另一套人设。

媒体最爱这样的戏剧性。

比如2015年”五一”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股票交易日,北京某证券公司里,一位大妈带“百万”现金准备开户炒股。她听亲戚说股市火爆能赚钱,瞒着家人拿出所有积蓄,还找亲友借了几十万,想给儿子赚套婚房。

图:大妈带百万现金准备开户炒股

这位“百万大妈”最终在工作人员劝说下打消了念头。没过多后,股灾爆发,股民们发明了“上天台”的调侃,以此抵消钱包缩水的酸楚。而更多大妈选择了沉默,不向家人坦白损失额度,顶多被追问时以一句“没多少”蒙混过关。

反正,还有下一次机会呢。

04

至于中国大妈为何对理财保持如此热情,主流的解释是:她们有钱有闲。

但这些其实只是物质基础。

组团炒房的大妈也好,去咖啡馆听区块链讲座的大妈也罢,你很难说她们的努力之中没有一点“不甘心”——在最应该创造财富的时候,她们没有如今的机会和财力。如今有机会了,为何不去试一试?

于是,在一场场充满泡沫的“新财富运动”里,很多人想把曾经错过的时光和机遇补回来。事实上,除非在大城市拥有多套房产,她们也没有太多的保持财富增长的渠道。

理财就成为一成不变的中老年生活里仅存的那点挑战和不确定。或者,你还可以把它理解为大妈们对更美好生活的一点向往。

因此,大妈们的理财术谈不上高明,但也犯不着嘲笑。这些对理财事务上保持勃勃生机的大妈们,比日本社会里那些清心寡欲孤独等死的老人们活得更积极,看起来也更有滋味,不妨尊重她们选择的权利。毕竟,90后已经开始流行丧了,大妈们燃一点也无妨。

退一万步说,别人家的大妈愿意怎么花钱,你也管不着。对于自家的“大妈”多关心,加强必要的风险提示也就行了。比起每天催你结婚、催你生娃、买鸿茅药酒,她们多关注理财,也未必是什么坏事情。

最后,希望大妈们都能稳住,各位庄家也手下留情。

推荐阅读

点击大图 | 海南全域限购前夜:购房者交完全款就走 合同都没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