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美元等传统货币地位?Libra改变财富分配机制

挑战美元等传统货币地位?Libra改变财富分配机制
2019年08月17日 14:27 中国经营报

Libra的诞生,正受到来自“传统”世界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其中主要原因,是其缔造者Facebook坐拥27亿用户,9000万家企业。这样的体量,足以让Facebook具有“摧毁世界”的力量。

2019年6月18日,Libra白皮书在其官网公布,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直接引发了7月份美国参众两院的听证会,美国国会甚至致信Facebook高管要求停止Libra的研发。

从另一方面看,Libra是人类向全球统一货币形态演进的一次尝试。成功的话,可能颠覆现有的全球货币体系。而即使不成功,将为一个真正的全球统一数字货币的成功积累经验。

诞生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根据Libra白皮书所述,Libra是“货币”及其相对应的金融基础设施的结合体。由三个部分构成:作为底层技术架构的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充当内在价值依托的储备资产;作为独立治理机构的Libra协会。

将Libra仅仅看作技术和新金融服务治理机制的输出方还是过于抽象,很多人形象地把它比作“支付宝(境内支付)+SWIFT(跨境支付)”,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Libra的认知问题。

不过,跨境支付只不过是Libra一个维度上的能力,要想更深入地认识它,需要将Libra放在不同的坐标中去理解。

火币Labs总经理杨锦炎博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有把Libra和法币(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比特币和其他稳定币做比较的时候才会更好地看到它的创新以及差异之处。”

在杨锦炎博士看来,“ Facebook的支付想要成功,就需要非常低成本解决跨国支付的问题,这是其用户构成和用户结构决定的。”

另外,Libra虽然建立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之上,但它并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而是采用了“发币环节中心化,流通环节去中心化”的模式,这应该是它与比特币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

众所周知,比特币价格的剧烈波动及其转账速度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支付领域作用的发挥。所以,Libra在设计之初,就被定位为“稳定币”。为了保证币值的稳定和真实价值支撑,Libra在发行方式上采用了“抵押发行”,即每发行一个Libra代币都会在相关托管机构里存入与该代币等值的资产作为价值支撑。

而这个等值的资产,就是Libra发币时锚定的一篮子货币。Libra白皮书上写得很明确,这些被锚定的资产不会是黄金,“但它将采用一系列低波动性资产(比如,由稳定且信誉良好的中央银行提供的现金和政府证券)进行抵押”。在听证会上,Libra项目负责人马库斯则进一步表示,这些被锚定的资产有一半会是美元。

在Libra体系中,用户获得的是Libra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由于区块链的算法账本是分布式的,全网只有一个账本,通过全网的计算机节点记账,没有管理员、没有后门、不可篡改、透明可查询。账本自身就可以证明真实性,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机构的信用予以背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Libra就是一种新型现金,从经销商将等值的储备资产放到指定的银行信托机构托管之后,这些被发行的Libra代币就存在于中心化账本上不可更改。

值得注意的是,在Libra的设计规则中,用户虽然不能获得储备资产银行账户上的利息,但并没有限制人们通过对自己拥有的Libra对外借贷而获得利息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在Libra的链条上可以产生基于Libra的借贷业务,以及各种各样的衍生品业务,比如代币的托管、代币的资产管理、代币的投融资等,而这些业务又会催生出数字货币世界的托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虚拟银行和投融资机构,这些机构通过网站、APP和DAPP(去中心化应用)就可以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这也就是Libra最终创造的新的金融生态。

在杨锦炎博士看来,这一新金融生态将存在于传统金融产业链之外,对传统的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制度产生挑战,而Libra最终会下沉为新金融的基础设施,成为新技术和新制度的输出者。这也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对Libra的担忧所在。

创新

Libra锚定的是一篮子货币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Libra也许不是终结者,而是一个新时代开启的起点。

杨锦炎博士也认为,“虽然Libra在发行模式上并非原创,但它的规模效应非常大,即使它不成功,将来也一定会有某种加密货币在这个方向上取得成功。”

那么,如何认识Libra所代表的方向呢?它的创新点到底在哪里?

众所周知,Libra采用的是链外资产抵押的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稳定币已经有不少,比如在美国纽约州发行的GUSD、USDC、PAX等都是采用链外资产抵押发行的稳定币,但区别就在于规模和合规性以及锚定的法币种类上。

“前面列的几种稳定币锚定的都是美元,而Libra锚定的则是一篮子货币。”杨锦炎告诉记者。

杨锦炎同时指出,“Libra的发币主体是Libra协会,但协会采取了会员决策制,做到了相对分权。同时它的储备资产是分散的,采取了分布式资产抵押的模式,确保了储备资产的安全性。这应当说是Libra首创的模式。”

的确,此前发布的白皮书曾这样描述,“Libra储备中的资产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且具有投资级信用评价的托管机构持有,以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分散性。”

同时,白皮书称:“只有 Libra 协会能够制造 (mint) 和销毁 (burn) Libra。只有当授权经销商投入法定资产从协会买入 Libra 币以完全支持新币时,Libra 币才会被制造。只有当授权经销商向协会卖出 Libra 币以换取抵押资产时,Libra 币才会被销毁。由于授权经销商始终能够将 Libra 币以等于篮子价值的价格卖给储备,因此 Libra 储备承担着‘最后的买家’的角色。”

显然,这一设计不仅让Libra比其他稳定币有了更大的合规可能,在治理架构上也出现了分权。目前,Libra首批共有29个会员,也就是29个节点,按照规划,Libra会引入100多家会员,同时根据公布的文件,Facebook在Libra协会的绝对权力将在2019年底结束,之后权力将会移交至Libra协会理事会。结合Libra协会的相关规则,单一会员投票权会显著小于30%,另外Libra协会还规定同一主体不能通过不同创始人身份加入协会。这将意味着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没有一家商业银行加入Libra协会。而现有的29个节点,基本上都围绕着Libra的网络建设而展开,这从一个侧面也暗示了在Libra打造的新金融生态中,商业银行的地位及其即将受到的巨大冲击。

当然,Libra最重要的创新还要从它的应用场景来说。首先,Libra在实现跨境转账应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Facebook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27亿用户,旗下的即时通讯软件Messenger和Whatsapp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很高的使用率。

而且,毋庸置疑的是,谁获得更多的用户、谁拥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谁培养的用户行为习惯更牢固,谁就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在这方面,正如马库斯所说的,“Facebook平台上的9000万家企业。如果Libra成功了,Facebook将首先从其应用程序生态中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更多的商业意味着广告将更加有效,广告商将购买更多的广告来发展他们的业务。”

此外,马库斯认为,“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用Calibra钱包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之后也将开始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并为公司带来其他收入来源。”

竞争

市场创新与国家竞争

如果把国家间的竞争元素引入进来,就可以看到Libra背后庞大的无形的力量。

杨锦炎博士表示,“当前创新市场的竞争更多是一种体现在制度优势上的竞争,美国的纽约州目前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催生了好几个合法合规的稳定币。这对全球的资金和创业者就产生了吸引力,制度优势就展现了出来。”

同样的,新加坡则更加典型。众所周知,美国在法律上将虚拟货币分为两类,一类是证券型代币,需要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发行;另一类是实用型代币,发行的法律限制较少,但不可以发行实用型代币进行融资。而在新加坡对于实用型代币的界定更为宽泛,明确可以通过发行实用型代币进行融资。

“政策差异的背后,体现的是两个国家在争夺区块链和新金融中心的过程中竞争很激烈。” 杨锦炎表示。

代币业内人士李明(化名)也告诉记者,“原来的外汇管制等法律屏障可以把一个外国法币挡在国门之外,但对Libra这样的稳定币来说,技术上是封不住的,它势必将在全球流通。”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区块链是非常国际化的行业,考虑到Facebook的全球化定位,这也将是Libra与其俱来的最大优势,当然,这也将是美国在数字货币时代构筑竞争优势的一次重要机会。

对于Libra的两次听证会,各方相互博弈的焦点问题是Libra是否纳入美国的监管体系,是否要遵守传统的金融秩序。而监管方最大的担忧则是Libra是否会引起美元中心地位的旁落。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创新与国家竞争之间的问题。

在杨锦炎看来,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虽然全球的政策并不是很明朗,但是Libra一旦投入市场,发展会非常迅速。在Libra的底层区块链上开发相关金融应用程序的难度并不大。也就是说,可能只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Libra链条上的各种金融产品就会十分丰富,会给竞争对手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Libra正在引发的全球性影响中,中国也无法置身事外,无论是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部门,还是券商,抑或是宏观经济研究部门,或是加密货币的市场从业者,都对Libra保持了高度的关注。

观察

Libra首先要应对监管的挑战

Libra的出现,在引发人们对数字货币全球化趋势思考的同时,也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主任田轩教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世界上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Libra以银行存款或短期政府债券抵押作为比价支持,所以还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像美元、人民币这样的信用货币。Libra想成为信用货币,必须取得市场信任,进而具有价值储藏功能,最终用作信贷,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

在田轩教授看来,“当下Libra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来自监管的抵制。对于这种新的业态,谁来监管、监管哪些领域,目前尚存在很多争议。只要上述风险点的监管没有明确,有关Libra安全性的争议也将会持续,市场也无法给予Libra充分信任。”

杨锦炎博士虽然对Libra保持乐观,但他也提到了Libra必须直面的三大挑战,“首先是监管方面的挑战,稳定币本身需要在反洗钱、反恐融资规则方面以及对账户的监管方面做出规范,同时,如果账户实行实名制,又会涉及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其次是技术安全的挑战,虽然区块链技术相对安全,但同样不得不防范更高级别黑客的攻击。第三则是商业模式的建构,这会涉及对互联网经济格局的颠覆及调整。”

不过,业内的技术派人士则认为,“考虑到Libra网络的可编程性,如果用户上链实行实名制,那么反洗钱、反恐融资规则可以写到链上去,同时通过对代币标注染色,对资金的流动就可以做到可追溯,如此所有的监管要求都可以写到链上去,这就是监管上链。”

对此,Libra项目负责人马库斯也表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就是要确保Libra能够帮助解决现有金融体系一直在对抗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相信网络可以帮助将更多现金交易——一个发生着大量非法活动的领域——转移到一个数字网络,这将是提高金融犯罪监测和执法效率的重要机遇。”

但是,由于Libra对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削弱和打击,尤其是对各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使其不得不面对来自各国监管层面的抵制、反对或者谨慎对待。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等表示,“面对Libra的出现,(我们)在吸收新技术的同时,更应该对新技术如何影响货币发行、货币流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等问题深入研究,审慎思考其潜在影响,也应尤其关注技术和制度的互相作用。”

在盛松成等研究者看来,“虽然Libra挂钩一篮子法币,似乎解决了价格波动较大的问题,但是仍无法改变其不是货币的本质。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Libra目前仍然没有国家信用支撑、没有中央调节机制,其币值如何得到稳定值得怀疑。”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金融业人士开始关注到Libra对商业银行,对一国主权货币及其货币政策、经济周期调整带来的影响问题,包括Libra在发行机制及其新金融业态上有可能衍生的赎回风险。

比如Libra一旦用于抵押,引发的货币供应量(Libra+Libra存款)与储备资产规模的差异以及由此大量赎回有可能面临的挤兑和破产。

文/屈丽丽 编辑/张辉 荀诗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