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持续走强令亚洲多国货币承压

美元持续走强令亚洲多国货币承压
2024年05月18日 02:15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令不少国家货币承压,其中以日元、韩元等为代表的亚洲货币贬值令市场比较关注。

当地时间5月13日,日本央行宣布,将购买4250亿日元(约合27亿美元)的5—10年期国债,而上个月购买4755亿日元,这是自2023年12月底以来首次减少购买规模。这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央行进一步采取行动的预期。受此影响,日元汇率一度直线拉升超40点。

不仅日本央行,在韩元跌破标志性关口后,韩国外汇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表达了积极干预韩元贬值的意向。企划财政部和韩国央行发布公告称:“外汇当局正以特别警惕的态度密切关注汇率走势和外汇市场的供需动态等。外汇市场过度的单边波动对韩国经济来说是不可取的。”这是这两个机构时隔22个月首次对外汇市场联手进行“口头干预”。

在4月16日韩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400整数关口后,韩国财政部与韩国央行曾联合发布公告称,“外汇当局正以特别警惕的态度密切关注汇率走势和外汇市场的供需动态等。外汇市场过度的单边波动对韩国经济而言是不可取的。”

据民银研究数据显示,美元兑日元于4月29日升至最高点159.48,创下34年来新高,日元对美元今年已累计贬值近10%。美元兑韩元于4月16日升至最高点1394,今年以来韩元对美元累计贬值达5.8%。不仅如此,近期印度卢比、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等亚洲国家的货币对美元汇率也出现大幅下跌。

就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日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美元指数的持续上升是导致亚洲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其走势对其他货币具有重要影响。当美元走强时,其他货币相对贬值。”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对记者表示,“本轮亚洲货币大幅贬值主要是缘于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重新定价和美元指数再度走强的外部冲击。”

美元强弱成为主导亚洲货币因素

对于本轮亚洲货币贬值现象,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美元强弱成为主导亚洲货币因素。

据温彬解释说,美国3月通胀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后,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度延后至年底,随着美债收益率走升,亚洲货币与美元间的利差走阔,亚太等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风险增加。

“以日元为例,尽管3月日本央行结束了长期的负利率政策,但随后日本经济和通胀不及预期,在利好靴子落地后叠加美日利差扩大,反而推动日元一波反向快速贬值。”温彬称。

不过,随着美国就业数据走弱,美元回落让亚洲货币获得喘息空间。

“随着4月美国非农数据低于预期,特别是薪资增速回落至4%以内,市场对美联储首次降息预期恢复至9月,美债收益率回落,亚洲货币获得了喘息之机。”温彬说。

高盛分析师Danny Suwanapruti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美元走势正主导亚洲货币。亚洲经济增速最近几个月回升,通胀放缓,宏观政策收紧本应进一步支持本国货币,但主导宏观市场的主题是美联储政策路径,及其对美国基准利率和美元的影响。

管涛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与20多年前由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外债负担较重、汇率机制僵化等内部脆弱性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大不相同。“在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分化的背景下,大概率亚洲地区只会表现为货币承压。”管涛说。

亚洲货币短期有望企稳

以日元、韩元等为代表的亚洲货币未来走势如何?

展望后市,王鹏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未来亚洲货币的走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在美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亚洲货币可能仍会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王鹏预计,各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来稳定汇率,包括动用外汇储备、调整货币政策等,这些措施可能对亚洲货币的走势产生影响。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预测日元、韩元为代表的亚洲货币走势,既要关注与美国的货币政策差异,也要关注本国经济走势。美联储快速降息,本国货币收紧、国内经济复苏,都会对汇率形成支撑。”

温彬则预计,“亚洲货币短期企稳,但或保持长期偏弱格局。”

温彬还指出,从长期看,偏弱的日元、韩元汇率将有利于推动本国出口,并降低美国制造业产品进口成本,符合美国构建“友岸”产业链体系的新要求。

王鹏也告诉记者:“货币贬值有助该国出口竞争力提升。货币贬值使得本国出口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因为外国买家可以用较少的货币购买相同的商品,这有助于增加出口量和提升国家经济活力。”

对于货币贬值带来的不利因素,王鹏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口成本增加:货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和服务变得更加昂贵,进而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

二是资本外流风险:货币贬值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国内经济的担忧,导致资本外流和金融市场动荡。

三是外汇储备压力:为了稳定汇率,一些国家可能需要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市场干预,这会对国家的外汇储备造成压力。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对记者表示,亚洲货币贬值对本国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出口,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等。然而,它也会带来不利因素,如加剧债务问题,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进口成本等。

央行: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5月13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7.2347,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01个基点,夜盘收报7.2332。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3,较上一交易日调贬19个基点。

不过,“五一”期间,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上涨。Wind数据显示,5月1日至3日,美元指数连续下跌,跌幅达1.19%,盘中最低跌至104.521。然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其中,5月2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2关口;5月3日盘中最高升至7.1656,创1月26日以来新高。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五一”假期,受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欧洲经济运行偏强,以及市场已充分消化美联储推迟降息等因素影响。

与此同时,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而且还有一定的升值。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0.43,年初以来涨幅达3.09%。

王青认为,在美联储启动降息之前,美元指数可能继续保持强势。伴随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上,人民币汇率将得到更为有力的支撑,三大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还会处于稳中偏强状态。

武泽伟对记者也表示,“对于人民币而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节奏,而美联储年内降息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币可能会出现贬值,但整体压力不大。”

央行5月10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指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未来人民币应如何应对?

王鹏建议,对于人民币来说,我国应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国际合作来应对挑战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