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不断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社论丨不断壮大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024年10月23日 02:01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表示将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包括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人才是第一资源。尤其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以及外部综合国际竞争加剧,都需要我国通过培育更多人才推动创新发展,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且持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随着我国人口周期的变化,处于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阶段,需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出现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我国制造业则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努力,更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制造业目前存在一种明显趋势,即自动化正在大量取代普通流水线工人,与此同时,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对工人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工人具有更多跨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对智能机器的操作、维修等,不仅要具有硬件知识,更要有软件维护和完善的能力等。传统汽车维修工人的机械知识,随着电动汽车更大规模的普及,要求维修工人掌握电池、电控等系统的知识技能等。

因此,《意见》提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创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其中,要求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全面促进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支撑制造强国建设,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从劳动力供给端看,随着90后、00后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在工资收入、劳动环境、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特征,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追求生存权益向追求发展权益转变,而制造业“流水线”生产的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对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力,进而导致产业存在一定“用工荒”,尤其是技术工人严重供不应求。因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就必须像《意见》中提到的,“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只有合理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才能在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倒逼制造业摆脱“成本竞争”的陷阱,走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因此,《意见》在收入分配与劳动者权益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

《意见》重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落实,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工人综合素质,培养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