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罗锡文团队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正式启动建设“再生稻无人农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龙岩市副市长邱开养等出席启动仪式。这是福建省首个以“再生稻+无人化作业”为核心的智慧农业模式,标志着福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技术融合突破 破解丘陵农业困局
据了解,龙岩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传统农业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再生稻凭借“头季收割后稻桩再生、二次抽穗结实”的特性,可省去犁田、播种环节,具有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此次无人农场通过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农机等技术,实现再生稻从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预计可大幅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粮食产量。
罗锡文介绍,此次启动的再生稻无人农场以“再生稻+无人化作业”为核心,通过物联网、北斗导航、智能农机等技术的系统集成,实现再生稻从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可大幅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助力龙岩当地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此外,罗锡文院士团队现场演示无人水稻插秧机作业,并针对再生稻收割碾压率高的痛点,结合谢华安院士团队同步推出适配性再生稻品种,为丘陵农业机械化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校地协同创新 打造智慧农业“龙岩范本”
邱开养指出,此次再生稻无人农场项目在厦中村的落地,既是无人农场技术在福建丘陵山地的示范,又是华南农业大学与龙岩市校地合作的生动实践。市政府将大力支持再生稻无人农场的建设,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龙岩范本”向全省推广。
新罗区厦兴源合作社社员陈磊算了一笔账:“机插师傅日薪三四百元,无人设备不仅省工钱,还省油更精准,一年能省出六七百元的成本,这相当于我们的再生稻又增产了。”未来,华南农业大学将与龙岩市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山地丘陵的应用,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当地种植户代表在观摩后感慨:“以前人工种水稻都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插秧最多2亩,现在无人插秧机一天可以作业几十亩,又快又直,农业高科技太震撼了。”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张蒙娇 通讯员 陈芃辰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