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社交训练  为“星星的孩子”打开融入社会的一扇窗

自闭症孩子社交训练  为“星星的孩子”打开融入社会的一扇窗
2021年10月19日 18:59 扬子晚报

我们常把自闭症患者称为“星星的孩子”,但这个听起来很美的称呼并不能改变沉重的现实:自闭症患者,尤其他们的家人需要终身承受经济压力以及沉重的精神负担。

如果自闭症患者能够拥有社交技能,不仅他们自己将收获愉悦,他们的家人更将获得“喘息”的机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针对自闭症青少年社交训练的PEERS课程,家长也要接受培训。

并非所有自闭症患者都“与世隔绝”

提及自闭症患者,许多人都会认为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但事实上,这样的认知是有偏差的。

自闭症被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被列入神经发育障碍类别。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自闭症又被分为三个水平层级,水平三患者,即俗称的低功能自闭症患者,不仅各项功能较弱,而且智力水平也较低;水平二患者智力处于正常水平的临界值;水平一患者,即高功能自闭症患者,通常有着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他们是可以与别人交流的,但却有着明显的社交缺陷。

PEERS课程上,家长写下自己的期待。

他们有社交愿望却没有社交技能

“对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有社交愿望,但却没有社交技能。”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心理健康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医师陈一心告诉记者,比如他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往往只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管别人是否爱听;他们听到别人的话语,只能理解字面意思,而无法解读话语中的隐喻、讽刺,或者讲话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而在谈话中,非语言信息往往占了一半以上。

一个自闭症患儿妈妈的心愿

正是因为这样的缺陷,即使是看起来与常人无异的高功能自闭症患者,他们的家人仍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小雨(化名)是许多人眼中的“问题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在学校却过于随心所欲,不仅常常扰乱教学秩序,甚至会莫名其妙攻击同学。

在不知情者看来,小雨不守纪律、不听话,只有小雨的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病人”。但她不愿自己的孩子从此被贴“标签”、被“隔离”,为了能让孩子继续在普通学校就读、接受融合教育,小雨的妈妈走上了陪读之路。而她最大的期望,就是有一天能够放手,不再陪读。

为自闭症患儿找寻未来的“出口”

“孤独症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要走向社会。他们的未来不是在机构里面训练,也不是呆在家里,让孩子走向社会才是康复的最终目标。”而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社会交往。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2017年引进了针对自闭症青少年社交训练的PEERS课程(Program for the Education & Enrichment of Relational Skills)。

怎样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如何更多接纳孩子的各种特殊行为?孩子情绪失控时如何引导与陪伴?不再陪读……在南京市卫迦儿童发展中心,PEERS课程正在进行,身心俱疲的家长充满希冀来到这里,为自己,更为孩子找寻未来的“出口”。

自闭症人群更需要的是接纳

本次培训的讲师之一蔡加宽告诉记者,因为自闭症患儿常有的异常举动,比如突然的尖叫、自伤、攻击等行为,使得他们不仅“带不出去”,还需要长期陪伴,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自闭症患儿的父母一方不得不放弃工作,这样“没有盼头”的生活往往使得他们承受着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如果高功能自闭症患者能够拥有社交技能,不仅他们自己将收获愉悦,他们的家人更将获得“喘息”的机会。

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努力,而我们能做的,是给与自闭症人群更多的理解与接纳,让他们能够以更体面、更合适的姿态融入社会。

校对 李海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