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贝科技IPO:0元转让20%股份受质疑 客户回款难又不重研发

斯贝科技IPO:0元转让20%股份受质疑 客户回款难又不重研发
2024年05月21日 08:44 电鳗快报

《电鳗财经》文/高伟

去年6月29日,宁波斯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贝科技”)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今年1月15日,公司就第1轮审核问询函进行了回复,本轮问询共有18大类问题,涉及实控人、存货、现金流等问题。斯贝科技此次拟在上交所主板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21亿股,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公司预计投入募资7.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轻量化发动机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

《电鳗财经》经调查研究发现,公司此次IPO招股书存在很多疑点,尤其是大股东0元转给母亲20%股份让市场惊讶,另外公司回款难又不重研发令其长期健康运营受质疑。

上市前突击0元转让20%股份

据招股书,张波杰直接持有斯贝科技 70.47%的股份,通过宁波斯创控制公司4.19%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74.66%的股份,张波杰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为斯贝科技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胡佩芬为张波杰的母亲,直接持有斯贝科技17.62%的股份,为发行人第二大股东并在斯贝科技处任董事职务,孙洁为张波杰配偶,通过宁波倍聚间接持有斯贝科技1.32%股份;2020年4月,胡佩芬之女张波佳将其所持有的公司20%的股权以零元转让给胡佩芬。

由此可见,张波杰夫妇及其母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占比高达93.60%。尤其是上市前,张波佳突然将20%的股权以零元转让给母亲,这波“尽孝”的操作,让交易所看不懂了。在首轮问询中,要求公司,结合胡佩芬、孙洁的持股比例及其与实际控制人张波杰的关系、在公司处的任职情况,说明未认定胡佩芬、孙洁为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及合理性;张波佳的基本情况、从业经历、对外投资情况,报告期内在公司处的持股及任职的变化情况,2020 年张波佳将其所持股份转让给胡佩芬的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发生变更,对实际控制人认定是否存在规避发行上市条件或监管要求的情形。

业内人士称,股权集中、“一股独大”被视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绊脚石。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如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结构弱点将更加突出。如此一来,怎能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会否有利益输送行为发生?

首轮问询函也提到,关联方资金拆借的形成原因、时间、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利息计提、支付情况,公司还款资金来源,张波杰取得还款后的资金去向,是否直接或间接流向公司客户供应商,是否存在体外资金循环或代垫成本费用等情形,资金拆借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决策程序等。

董事长周边风险多达835条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波杰,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其周边风险尤为关注。

据天眼查显示,张波杰目前有7条任职信息,担任股东6家,担任高管7家,且实际控制7家企业。尤为注意的是,其周边风险多达835条,预警提醒更也有124条。

高风险方面,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宁波市镇海通实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了简易注销;担任股东的宁波北仑通日机械有限公司有清算信息。

诉讼方面,其曾担任高管的宁波北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因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而被起诉、曾因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而被起诉、曾因合同纠纷而被起诉、曾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而被起诉、曾因保证合同纠纷而被起诉……;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江门市斯贝科技有限公司曾因其他案由而被起诉。

另外,曾担任高管的宁波北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因“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 ”而受到80万元的行政处罚。

董事长“一股独大”,关联方资金拆借,又身缠近千条风险,公司如何才能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回款难又不重研发

真正让斯贝科技IPO颇显被动的是公司的资金链面临危机,此次IPO被质疑是公司将资金压力风险转嫁到市场的一种方式。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0年至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1,563.99万元、16,367.59 万元和 15,445.45 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为5.12次、6.38次、6.71次,逐年上升;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增至22774.38万元。

2020年至2023年6月,应收账款逾期金额 634.67 万元、1,378.90万元、 1,752.97 万元、2,360.44 万元,逾期比例分别为5.49% 、8.42% 、11.35% 和10.36% 。

公司称,公司逾期款项系指截至期末超过信用政策规定时间尚未回款的金额,主要受客户付款流程与资金支付安排影响。公司坚持称,不存在大额未收回逾期款项,逾期款项收回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作为一家公司,如果不能及时回款,将直接影响到日常运营成本支付、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随着应收账款数额的增加,其中潜在的坏账风险也随之加大,部分应收账款可能最终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损失,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斯贝科技或正陷入这种资金的恶性循环中。

事实上,斯贝科技的研发费用占比也有所下降:公司2020年至2022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68%、3.79%和4.46%。如此看来,公司研发费用率却呈现明显下滑,怎能确保加强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也成无源之水。

另外,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薪酬待遇也与销售人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公司的最新回复函,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3.36万元、13.50万元,而同期销售人员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8.73万元、18.12万元;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分别为20.18万元、20.61万元。也就是说,研发人员的平均工资是销售人员的74%左右,是管理人员的65%左右。在做横向比较,2021、2022年,宁波地区上市公司研发工资水平分别15.78万元、15.91万元,而公司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1.57万元、13.36万元,有着明显差距。

从薪酬上看,很难印证公司重视研发。“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新增研发人员较多,新增研发人员主要承担辅助研发工作,因此人均薪酬较低”,对于公司的这个解释,市场是否认同?

存货规模扩大有增加营收之嫌

从公司业绩和公司所在行业地位来看,斯贝科技想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并不容易。注册制改革后,主板上市企业定位为经营业绩稳定、规模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斯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0.67亿元、净利润为1.16亿元。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上证主板上市了31家企业,除中国海油外,其余30家企业2022年平均营收为18.51亿元,平均净利润为2.11亿元。

显然,斯贝科技整体财务指标虽然达到上交所主板上市标准,但与过往上交所IPO企业相比,斯贝科技经营规模显然偏小。

尤为注意的是,目前的营收规模有可能被“虚构”,市场质疑,公司存货规模扩大有增加营收之嫌。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斯贝科技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323.52万元、5189.52万元及1.16亿元。可以看出,2021年其净利润同比减少17.9%,下降幅度较大,业绩波动大。另外,斯贝科技还存在存货规模过大、存货跌价等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其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9,263.62万元、17,332.21万元和24,435.02万元,库存商品占比分别为51.10%、59.33%、66.04%。存货规模持续大幅增加,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4.96%、44.23%和51.25%,占比较高。各期存货周转率分别为4.40次、5.35次、3.87次,呈下降趋势。

据观察,斯贝科技的存货主要为原材料、在产品以及库存商品三类,2022年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存货金额分别为3682.99万元、3858.53万元、1.64亿元。斯贝科技的存货账面价值远超当年净利润,如果产品销售好,则需要对应增加储备存货,营业收入会有增加。但是,如果是销售不畅,产品滞销,营业收入可能不增反降。

在存货规模扩大、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影响下,2020—2022年斯贝科技存货跌价金额分别为157.85万元、202.16万元、561.88万元,存货跌价损失快速扩大,对当年的净利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电鳗财经》将持续关注斯贝科技IPO进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