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内部人在买哪些基金?这只半年被增持超8000万份!

基金公司内部人在买哪些基金?这只半年被增持超8000万份!
2024年04月30日 10:00 私募排排网

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内行人”的选择往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公募基金投资也不例外。

具体到单只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的自购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内部对产品的关注、认可乃至于资源倾斜程度。毕竟,对基金的投研水平、投资价值最有把握的,还得是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人”。

那么有哪些基金被公司“内部人”重仓持有,今年以来收益率表现怎么样?基金管理人自购有哪几种情况,以此做参考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基金公司自购有几种情况?这项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在公募基金的募集期和存续期,基金管理人的自购情况至少可以分为两种:

基金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自购;

基金公司员工自购。

其中基金公司持有的基金份额,一般在基金的募集结束公告、季度报告、半年报和年报等公告均会披露数据明细。此外,为表示对产品、行情的信心等,基金公司有时还会单独公告运用自有资金自购的情况。

图:某基金2024年一季报中管理人自购情况。

而基金公司员工持有的基金份额,则一般只在基金的募集结束公告、半年报和年报中才会披露数据明细。

图:某基金2023年年报中基金公司员工认购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员工”这一大类,囊括了“基金公司高管及投研负责人”和基金经理这两类更为接近基金运作的内部人,而后两者的持有份额一般不会披露数据明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数量区间。

图:某基金2023年年报中管理人高管、投研核心和基金经理的持有情况。

和基金公司自购一样,基金公司高管、投研负责人以及基金经理自购的概况有时也会单独公告披露,不过一般披露的仍然是数额区间。

一句话总结:公募基金的自购数据中,管理人自购数据披露频率较高,且较为详细;员工自购数据也较为详细,但披露频率略低一些;此外还有高管、投研核心和基金经理的自购数据,披露频率略低且更粗略。

综合数据详细程度和“客观程度”来说,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还是基金公司员工自购数据相对更有参考价值。

公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成立的公募基金中:

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的基金公司员工持有份额合计,从2023年中的60.61亿份,增加至2023年末的60.96亿份,增长了0.6%;

债券基金的基金公司员工持有份额合计,从2023年中的6.86亿份,增加至2023年末的8.47亿份,增长了23.5%;

QDII基金的基金公司员工持有份额合计,从2023年中的3.82亿份,增加至2023年末的4.38亿份,增长了14.7%。

从基数来看,基金公司员工整体风险偏好较高,持有的主动权益基金总量远大于债券基金和QDII基金之和。但从增长来看,在A股市场持续震荡、多次探底的2023年下半年,基金公司员工对主动权益投资也趋于谨慎。

那么具体有哪些基金受到基金公司员工青睐?对比2023年中的数据来看,有哪些基金被基金公司员工大幅增持?这些“内部人”偏爱的基金今年以来收益表现怎么样?

谁能得到“内部人”看好?冯明远异军突起,陈涛双榜第一!

针对2023年之前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进一步统计基金公司员工持仓情况(基金不同份额类型合并计算),其中2023年末被员工持有份额前20名如下,员工持仓份额普遍超2000万份。

冯明远管理的「信澳领先智选混合」颇具“黑马”之姿,该基金2023年中被公司员工持有份额刚超300万份,在榜上还排不上号,但其在下半年被“内部人”大举增持超2000万份,直接“杀入”总榜TOP20。

对比2023年半年报数据,2023年下半年被基金公司员工增持份额居于前20的基金如下,上榜基金在半年间被“内部人”增持400万份以上。

陈涛管理的「中庚价值先锋股票」是名副其实的“双料冠军”,在2023年中就已被公司员工重仓约1.3亿份的情况下,下半年还再度被增持近8000万份,最新员工持仓份额已超2亿份,在两榜上大幅领先。

复盘来看,这或许与陈涛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表现有关,其2022年底“埋伏”信创板块,又在2023年上半年高位切换至新能源和医药板块,表现亮眼。但在2023年下半年的磨底行情和2024年初的大起大落中,「中庚价值先锋股票」暂未绽放光彩。

特别的,笔者还统计了在2023年下半年被“内部人”减持份额居前的基金,半年间被基金公司员工减持份额TOP20如下。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基金的涨跌受到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员工持仓除了对基金报有一定信心之外也可能存在其他原因,投资者仍需结合基金其他表现来综合决策。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