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宝藏》到平安夜的苹果,解读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密码

从《国家宝藏》到平安夜的苹果,解读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密码
2021年01月04日 22:15 糖酒快讯

从“葡萄美酒夜光杯”讲起……

2020年的圣诞节,苹果这个跟圣诞节传统毫不相关的水果意外在社交网络上走红。无数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收到的来自父母、长辈的“平安夜要吃平安果”的叮嘱,还有很多人收到单位、物业、朋友送的包装精美的苹果。

平安夜跟苹果本没有关系,这是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这十几年里,发展出来的新习俗。2020年的平安夜,在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对“苹果梗”的讨论中,却藏着中国葡萄酒振兴的关键信息。

这一切,这要从2017年爆红的《国家宝藏》开始说起……

国宝、国货还有苹果,本质上是一样的

2017年底,央视一档原创文博探索类节目一夜爆红,《国家宝藏》带着九座重量级博物馆走到台前,将过去看来枯燥的文物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从前世讲到今生,从古人的智慧到今人的创造,无不勾起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原来我们的先人前辈如此厉害。

从国家宝藏开始,一批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原创节目涌现,回顾、传唱中华民族那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这样一批优秀节目的带动下,带有中国风元素的文创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手机壳、咖啡杯、文具、餐具,甚至美妆产品,精美精致不乏时尚感,更容易勾起对民族文化的向往。在这背后,还有汉服、中式婚礼、中式装修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不仅司空见惯,甚至成为新的审美风尚。

《国家宝藏》热播后不久,在2018年初纽约时装周上,国产运动品牌李宁以“悟道”为主题进行了一场走秀。在这次发布会上的服装,不仅运用了中国传统苏绣的工艺技法,而且李宁将其最擅长的中国元素“红黄配”打造的更具潮牌气质,成功接轨国际。而至此,“国货”李宁,改变了其在年轻消费者心中的刻板印象,也拉开了“国潮风”的大幕。

而在2020年的平安夜,一位在苏格兰生活的中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的公寓管理员送来的,用“一看就知道来自中国义乌的包装袋”精心包装的苹果。引发了平安夜吃苹果新习俗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中国网友们摩拳擦掌地表示:“希望外国友人们早日在圣诞节吃上饺子。”

无论是国家宝藏上展示的一件件精美的国宝及引发的文创潮,从李宁开始的国潮风,还是一颗普通的苹果,这些元素的走红,都源自同一个逻辑起点——文化自信。

数千年的积淀,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改造和再输出,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在文化自信下,国潮风之下实质上的国货红的兴起与壮大便不是消费主义的促销主张,而成为了有着社会经济发展逻辑的现实需求与必然趋势。

文化解码,讲好中国葡萄酒故事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传承的精神内核,而我们看待自己文化的视角不断发生着变化,当我们国家国力日渐强盛,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伴随着文化自信的确立与牢固,以及“中国制造”下产品品质的不断升级,人们对本土品牌的看法也在改变,国货一改过去廉价、低端、老旧的老形象,变成高性价比、时尚潮流的代名词。在很多行业,“国货优先”已经成为主流选择。

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一直被带着“舶来品”色彩的葡萄酒开始在中国“寻根”。从业者们开始讲贾湖遗址出土的碎陶片中分析出的葡萄酒成分,讲西汉时期西域传来的葡萄种植技术,吟诵着“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诗句,用一切刻在历史文化中的痕迹证明中国葡萄酒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也在牵头构建中国葡萄酒感官分析体系,用中国式的话术描述葡萄酒的香气与风味。

为中国葡萄酒寻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讲好中国葡萄酒故事成为行业共同的责任。构建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内涵需要了解中国葡萄酒的历史,但中国葡萄酒的历史其实与“葡萄酒美酒夜光杯”的诗句无关,而是根植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之中。

在鸭绿江河谷中,昌黎碣石山下,在蓬莱海边、怀涿盆地里,在黄河故道旁,贺兰山东麓下,在新疆的沙漠旁、雪山下,云南与川西高原的坡地上……赤霞珠、长相思们生长出了属于中国的味道。

对中国葡萄酒的热爱与信仰,其实就是对脚下这片古老土地的热爱与信仰。相信中国的风土能酿造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葡萄酒。

在后疫情时代,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让消费者对国货更加青睐。数码、家电、美妆、食品等消费领域,国货品牌已经在崛起甚至占据主导。我们认为,这股国货苏醒的风迟早会吹进葡萄酒行业,帮助中国葡萄酒走出调整深水区,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而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将这股风潮引入葡萄酒消费领域。

国货潮是什么?国潮风又是什么?在新的话语结构下,中国葡萄酒如何利用国货机遇为产业赋能?2021年成都春季糖酒会,3月22日第二届中国葡萄酒工商首脑峰会,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文| 罗玉婷  编 | 邓贤辉  制作 | 邓贤辉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