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死亡之谷”:金融数字化路在何方

冲出“死亡之谷”:金融数字化路在何方
2021年01月27日 08:51 新金融琅琊榜

这场至今依然看不到尽头的疫情,硬生生地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分水岭。

数字化不再是选项,而是无法回避的必修课。许多行业的运行模式乃至生存逻辑,正在被重新改写,这也加剧了行业格局的变迁。

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快速分化。在资本市场上,2020年以来,我们见证了招行市值先后超越中行与农行,也目睹了互联网券商富途的股价上涨10倍。

另一边,中小金融机构生存压力日益凸显,它们在转型的路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其生存空间既受到大中型机构业务下沉的压制,还要面临新兴互联网平台的冲击。

冰火两重天。以招行、富途为代表的少数机构,已经率先扬起数字化的船帆,在通往未来金融的大海上乘风破浪;不过,大部分机构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未能找到突破口。

数字化转型知易行难。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只有16%到30%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取得了成功;另外7%的企业有过一些短期的成绩,却并不持续。

埃森哲早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亦显示:80%的中国企业正在尝试通过数字技术让企业运转变得更加高效,促进业务增长。然而,其中只有4%左右的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的潜力。

那么,跨越数字化的“死亡之谷”,构建未来金融,路在何方?

1月20日,腾讯云联合腾讯金融研究院发布行业首份《未来金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发展实际痛点出发,系统性阐述了金融行业数字化方法论。

《白皮书》给出的答案是,在新形势下,依托新基建和新连接,金融机构能够在基础设施、组织结构、业务连接等层面化解痛点,实现提质、降本、增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金融新业态。

01

十字路口,加速分化

中国金融业面对的考验是前所未有的。

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国内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跨界竞争的加剧……从银行、保险到证券,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成长乏力、增速放缓的难题。

中小金融机构的处境更为堪忧。在银行业,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农商行、城商行的不良率分别为4.17%、2.28%,同期大型商业银行与股份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50%、1.63%。

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在2019年四季度的央行评级当中,评级为8-D级的高风险金融机构达到545家,占比12.4%,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而无论财险还是寿险,市场份额都高度集中,在2019年,行业排名前三的财险公司份额占比超过60%,行业排名前三的寿险公司份额占比超过40%。在证券行业,排名前十的券商盈利占据全行业的67%。

可以说,金融业集体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而数字化,正在成为决定金融机构兴衰存亡的关键变量之一。

以银行业为例,那些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更大的银行,已经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竞争优势,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招行将自身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近年来,招行率先将月活跃用户(MAU)作为“北极星”指标,以移动端APP为主阵地,大力提升零售业务核心能力,整体业绩长期领跑。

其结果是,在银行股整体估值始终徘徊在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招行市值不断创下新高。进入2021年,招行在市值突破万亿大关之后,再次超越农行,成为仅次于工行、建行的第三大上市银行,也是A股总市值第五的上市公司。

另一个例子是富途控股,一家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券商。2020年以来,美股、港股市场热火朝天,富途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推动其股价上涨10倍,市值超过百亿美金。

这背后,富途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面数字化的发展道路。通过与腾讯金融云合作,富途自研交易系统和核心应用,所有系统上云,打造云原生券商。

过去三年里,腾讯云包揽了富途证券基础设施所需的日常维护和复杂管理,而富途可以专注于从底层构建交易、行情系统。依托腾讯云强大的网络接入能力以及易扩展等特点,富途得以从容应对业务规模快速攀升所带来的挑战。

从财报来看,富途控股2020年第三季度总营收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幅。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富途牛牛App注册用户数1040万,同比增长52%;富途开户客户数117.3万,同比增长80%;其客户留存率高达98.1%。

一定程度上,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无论招行还是富途,正在进化成为与未来金融相适应的新物种。

02

新基建,新连接

数字化新时代,呼唤金融新物种。

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去年10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表示,“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服务大众的能力。”

从去年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到最近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监管层的意图相当明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依赖外部的流量与场景饮鸩止渴。

然而,受宏观环境、客户行为变化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普遍面临渠道、客群、产品、组织架构、基础设施、数据资产等六个维度的挑战。

怎么办?《白皮书》给出的答案是,新基建与新连接——它们能够在基础设施、组织结构、业务连接等层面化解金融机构的痛点,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金融新业态。

一方面,金融机构借助金融新基建,能够构建具有瘦核心、微服务、全智能、自主可控的基础支撑能力,为庞大的市场需求提供更好的IT系统支撑和数据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基于新连接,形成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渠道。同时,结合5G、富媒体、泛在终端等,扩展线上交互的体验场景与方式,构建优质私域流量,实现业务的主动拓展。

“我们打法的核心是让新连接发挥威力,帮助金融机构在互联网的渠道和运营方面自我觉醒。”在1月20日举行的《白皮书》发布会上,腾讯云副总裁、腾讯金融云总经理胡利明表示,“比如银行的互联网业务,我们跟随合作银行深入各种场景,并把它的运营团队带起来,扶上马送一程,最终达到一定的业务效果,再让银行慢慢承接起来自己去跑。”

据介绍,腾讯云已经构建出涵盖专有云、金融专区、数据库、微服务治理、运维等在内的分布式基础云平台,移动中台、业务能力中心、数据中台、AI中台等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微信生态的微金融渠道、云景开放金融平台、云霖产业金融平台等渠道,为金融行业提供新基建和新连接的全面助力。

03

大势所趋,开放共建

疫情改变了历史进程,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都讲未来金融,可能这场极端的疫情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所谓的数字化转型可能是所有变化里唯一确定的东西,我们叫必选项。”腾讯金融云资管行业总经理贾飞说。

对金融机构而言,在数字化这条路上,再没有犹豫和观望的时间,它们必须加快脚步奋力求变,上云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胡利明认为,对于是否全部业务都要“上云”,金融行业仍然存在争议,但在效率和成本面前,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他并指出,2020年金融云市场体量在200亿元左右,预计未来几年将上升到800亿元的规模。

据胡利明透露,去年腾讯金融云的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与中国人保、中国银联、广州农商行、上海农商行以及深交所旗下的深证通等达成了深度合作,在行业里面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基于金融新基建和数字新连接的发展战略,腾讯云已经服务了众多的金融行业客户,包括150多家银行、数十家保险及证券公司,在服务大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诸如在银行领域,腾讯云助力建行建设超大规模生态云,支撑9大领域的生态业务开展,实现了300%的业务增长;贵州银行与腾讯云合作,成为国内首家全量业务上云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基于腾讯云移动金融开发平台的支撑,升级移动金融服务,业务交付效率提升1.5倍。

在保险领域,安心保险基于腾讯提供的金融云专区等专属产品,6个月快速开业,并实现保费收入25倍增长;泰康人寿基于腾讯云AI技术,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智能认知核保,覆盖36000多家医疗机构;中华保险依托腾讯的“线上理赔服务平台”,实现车险小额案件秒级赔付。

还有证券领域,中银证券在腾讯云助力下落地行业首家全栈私有云,运维管理投入节约60%;国泰君安借助腾讯云AI能力实现开户办理、风险识别等环节智能化,服务数百万用户;腾讯云还联合深证通打造了金融行业云,为券商机构提供全栈云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从过往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与多个技术平台进行对接,但不同平台之间的标准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从而增加了转型成本。

对此,胡利明强调,腾讯云的定位是连接,整体宗旨是开放。“我们的产品之间没有绑定,几乎所有产品都是以开源标准的接口作为输出和合作的模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