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贵州·人物|杨正熙:“稻”法自然 “守农有牛”

影像贵州·人物|杨正熙:“稻”法自然 “守农有牛”
2024年05月22日 10:13 环球网

来源:天眼新闻

原本在黔东南州黎平县城上班的杨正熙,申请回家乡驻村,已是2016年的事了,一转眼,今年已是他和水稻“深交”的第九个年头。回到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的杨正熙,带领乡亲们用传统牛耕的方法,种植老种子水稻,在梯田边修建“牛棚客栈”,迎接游客前来见证他们的农产品从“孕育”到“诞生”的各个过程,靠农旅结合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杨正熙在位于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的梯田间劳作

杨正熙在位于洋洞村的黎平种子生态博物馆查看水稻种子标本

杨正熙在位于洋洞村的黎平种子生态博物馆规范水稻种子标本存放

洋洞是典型的边远少数民族山村,遗存的地方传统农业物种多。过去,洋洞村的村民从外面引进过很多品种,有的是水土不服直接没有产出,有的因管理水平有限得不到好产量,有的有产量但却没市场。杨正熙发现,“引种”不如“有种”,乡亲们种植自己留种的老品种水稻,就很有特色,于是,他选择一些老品种,让有耕牛的老乡用牛耕的方法种植。

杨正熙在位于洋洞村的黎平种子生态博物馆查看稻种标本

杨正熙(右)和村民探讨种田经验

杨正熙(右)在洋洞梯田上割草

杨正熙(左)和村民走在耕田的路上

因当地山高坡陡,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于斯长于斯的杨正熙很明白,“有机”不如“有牛”。在洋洞,农民喂养耕牛,种田就从来不用化肥,因为耕牛每天都要吃草,从来没用过除草剂,牛粪施足了,农作物生长很好,稻田里长年放养鱼和鸭子,害虫根本影响不到庄稼,加上不用施农药,这就保证了米的品质。

杨正熙(左)和村民从洋洞梯田上走过

杨正熙(左)和村民查看秧苗长势

杨正熙在洋洞梯田劳作

杨正熙给以“牛草+牛粪+牛耕+放鱼+放鸭”传统方式种植出来的稻米取名叫“有牛米”,因此人们还亲切地称他为“有牛哥”。传统种植方式生产的“有牛米”品质好,进入市场便备受青睐,零售价格是市场上“有机米”平均价格的3倍,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这正合杨正熙的意,于是他组织成立的合作社,有更多村民用土地、耕牛、现金等方式入股。

杨正熙和妻子直播卖“有牛米”

杨正熙在农耕文化节分享会上发言

忙完一天的杨正熙走在回家的路上

生态良好的洋洞梯田美如画卷

目前,杨正熙正和村民们一起,继续加大“稻”法自然、返“古”归真力度,做好农耕文明传承人和复古农业,利用古老的生态耕作模式,创建“守农有牛”公共品牌,通过高端农业品的生产与销售,让传统农耕重新成为村民的希望,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